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静静的白河 > 第四十章:纸上谈兵的赵括(上)

第四十章:纸上谈兵的赵括(上)

    赵惠文王过世后,孝成王继位。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形成对峙的局面。

    当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赵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却屡次被秦军击退,赵军因此坚守营垒不战。秦军几次挑战,赵军怎么也不肯出战。

    秦国派出间课散播谣言:“秦国最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当将军。”

    赵王相信了这个谣言,打算让赵括取代廉颇。

    蔺相如劝赵王说:“大王只凭名声就任用赵括,这好比用胶黏住调音的弦柱,再去弹瑟。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根本不懂如何在战场上随机应变。”

    赵王不听蔺相如的劝告,执意命赵括为将军。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战略,自以为天底下没有人比得上他。他曾经跟父亲赵奢谈用兵的道理,赵奢难不倒他,但也不特别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什么不夸赞儿子?”

    赵奢说:“用兵打仗,攸关生死,括儿却说得那么容易。赵国日后不派他当将军便罢,若派他当将军,赵军必定惨败。”

    等到赵括率领大军即将出发时,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千万不能让赵括当将军!”

    赵王问:“为什么?”

    赵括的母亲说:“当初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身为大将军,亲自捧着饮食侍候过的军吏数以十计,当成好友看待的数以百计,而大王和宗室贵族所赏赐的物品,他都分送给军吏和幕僚。从接受命令那天起,他就不问家里的事情。赵括如今刚当上将军,就摆架子要大家照规矩来拜见他,使得军吏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他。大王所赏赐的黄金币帛,他都带回家好好收藏,而且天天留心哪里有便宜合适的田宅,能收购的就尽可能收购。大王看他哪里像他父亲?这对父子完全是不同的心思,希望大王不要派赵括去。”

    赵王说:“老夫人,你就别管这件事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说:“大王如果执意要派赵括去,假设他做得不够称职,我可以不受牵连吗?”

    赵王说:“可以。

    人才都渴望能被明主所用,若无法在自己国家一展所长,只好到其他国家寻找机会。不管境遇如何,他们却始终怀着报效祖国之心。

    赵奢算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才,他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奢本来是一个管理赵国财政的小官吏,在后来却能够指导赵国的军事作战,甚至成为君主身边的军事顾问,作为赵国东方六国的八大将领之一,他是赵国的名将与廉颇、李牧在赵国的名声不相上下。总之,赵奢是个牛人。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赵奢与赵王室同宗,算是赵国的贵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到赵孝成王这一段时期,早期在赵国做银谈配一个收税的小官,虽然他与平原君因为收税而结怨,但是平原君不以此而怨恨赵奢,反而在后来还越发敬重赵奢,称赞赵奢是个正直、不徇私的人。经平原君的推荐,赵奢来到了赵王身边,成为赵王的得力助手。

    司马迁明明白白记载了他的一些军事事迹:秦伐韩,于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奉赵王的命令,一出赵国的都城邯郸,在几十里外即筑垒扎营,按兵不动。并下令:有敢于谈及军事者,一律斩首,这种做法很好地隐藏了赵军的作战企图,即使后来秦军派奸细,潜入赵国军营打探虚实,赵奢也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让手下的人故意做一些事情,来麻痹秦国的间谍。

    秦国就以为赵国为了保存实力不敢轻易出兵,放松了对赵援军的防守,即刻攻打阙与,没曾想到赵奢抢占阏与北山高地,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赵奢趁机对秦军发起进攻,阏与锋指之围随之解除。

    阏与之战的意义十分巨大,此战之后,秦国不敢轻易对赵国下手。赵奢也因此战而被封为马服君,成为赵国的名人,地位一下子与廉颇、蔺相如相不相上下。

    赵奢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能够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就连军事理论也是丝毫不输于任何一个军事大家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军事辩论,便是讲的他与田单的故事。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田单与赵奢的观点恰好是相反的,田单认为兵士数目多并不意味着就好就强大,因为士兵数量一多,就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农业,造成粮食供应困难,是自己把自己给逼上了绝路。即使在古代,帝王的兵力也不过就是三万,也能够让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这是田单的看法。

    而赵奢却认为当时必须具有十万、二十万兵力才足够服天下,赵奢通过田单的言论,指出他不仅不通晓用兵之道,而且也没有看清当今的军事形势,他指出如果不拥有大量的兵力作为强大的后盾,只想凭借三万名精英就横扫天下,这无异于做白日梦,怎么能做到呢?之后,赵奢又举了很多例子,恰当好处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而使得田单最后输得心服口服。

    赵奢为人果敢决绝,向平原君收税不徇私、侍友不枉法;阏与之战,力排众议,率军救援,无一不展示了他为人做事果敢的一面。

    最难得的是,他还是相当有理论建树的人,他不仅仅局限于会打仗,还会将自己的经验提炼,上升为自己的军事理论,这一点实在是难得,能文能武的赵奢最后活了五十多岁,最后得以善终。战国时期可谓是战争连绵不断,也是名将居多的丰富时代。每位将士都带着满腔沸腾的热血杀之战场,这些将士们有些为自幼时因家族开始练习军队实力而有些即是自己的热爱而自学成才,有些是为受到朝廷的汹涌而还有些只是来自于平民的热爱。

    赵奢原本为赵国专门管理征收田租的一名小官吏,在一次收复赵国宗室大臣平原君租税的时候不愿上缴税费而将其杀之他家的九位当权管事。便道依法办事违反者只有杀之,而此时的平原君恼羞成怒扬言要将赵奢杀之才得以解除愤怒之意,可此时的赵奢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害怕,甚至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他的愤怒。这种遇事冷静之人,不慌不忙的状态能使一个人处理事情更为妥善。

    纸上谈兵的故事

    赵奢和赵括父子俩,赵括为赵奢之子,

    赵奢是战国时期的良将,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极高的军事才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而赵括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他熟知兵法,最后却在首次战役中死去,被后世的人称为“纸上谈兵”,嘲笑千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