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任凭风去 > 5.虚构的相遇

5.虚构的相遇

    某时,在某个地方,与某人对上的某一眼,总令我觉得十分熟悉。

    也许我们不会再次相遇,但这种熟悉的感觉将会持续很久,直到我不再记得这件事。

    …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社畜,每天都搭着电车赶往公司上班。市中心的房租太过昂贵,所以每天都得早起1个小时,与无数同类相拥挤着乘车。

    我不是个闲人,即使在车上,我也会于手机上阅读时事新闻。这个习惯养成于初中时期,并且一直不能改变。

    这天,下着小雨,我在车上。好不容易有了个座位。我关掉手机,反常地将目光投向窗外,那些风景我虽然不常看,但今日心情颇好,连带着世界也变得美丽起来了。

    我正这么想着,一辆电车与我们逆向相遇。仅仅一瞬的时间,我与对面电车上一名站着的女孩目光相遇。

    她应该是个高中生,着校服,与我这副挂满颓废的脸不同,青春的活力独属于她。

    我好羡慕她啊!

    这是我的第一感受。在这个偶遇之后,电车不久到站,我急匆匆赶到公司。

    唉,永无止境的今天,遥不可及的明天。

    唉,在晚上下班回家的电车上,人数比早上还要多出不少,并且没有了空座位。我站在靠窗的地方,目光仍然向外望去,我在期望什么呢?

    也许只是再看到她一眼吧?

    很可惜这个愿望再也没有实现。

    只是对视了一眼,没有交流,姓名也不曾知道,这怎能算作邂逅?

    也许她从未将这当作一回事吧?

    …

    去年秋天乘坐飞机经过湖南的时候,也不太确定具体是哪个市,哪个区。总之目光所能看见的是团状分布的农村与田、湖、河,以及向外延伸的公路。

    或许是因为低空飞行的原因吧?飞机从居民区掠过的时候,噪音与强风流动的时候,我看见一名老人。

    通过目光能很勉强地分辨出他正躺在木椅上,安详地晒着太阳。我只觉得这一眼很有缘分,不过不及细想,我以很快的速度离他而去了。

    之后我一直有回到这里寻找这位老人的想法,只是总被其他事情耽搁了。

    我再没有遇见过他,他于我没有什么特殊印象,甚至连性别这一方面都不能肯定。回想起这件事的间隔越来越久,起初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想起,后来到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忘记。

    我最后一次想起是在三十年后,已经退休了。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想起,为什么呢?明明只是毫无意义的偶然的一眼,他都不曾见过我。

    况且,遥远的三十年后,想必我们已经不在同一个世界了。他是老人,很老了,连当初正值壮年的我都已步入黄昏,更何况他?

    我们常常在双面镜的这头与他人对视,自以为这是很感动人的邂逅。而余生想要为这破碎的记忆做出努力的时候,又懦弱地选择逃避。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故事都以悲剧结尾吧。

    …

    我应该曾经有过一个朋友。

    我没有朋友,可谓之“社会废人”。

    原生家庭的教育,导致我拒绝沟通,乃至厌恶沟通。

    我没有将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的勇气——我家里没有人会包容这种行为。于是连活在家中都需要小心翼翼了。

    我应该有很多朋友,在学校我很多话,在家里却总是一言不发。

    我感觉没有朋友。那些因为利益关系而依附于我的人,恐怕总在背后诽谤我。

    不,我还是有一个朋友的。

    我叫不出他的名字,唯一与他的联系就是自言自语。

    “呐,你说,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想没有意义。”

    “对吗?为什么还活着呢?”

    “我想你没有勇气。”

    “勇气?什么勇气?我确实不曾有,但你又有什么资格说我呢?”

    离18岁,还有4年。

    我不知道能否活过这四年。

    “一定能的,你说是吧?”

    这并非不可实现的。

    我常常会在开阔的地方停步许久,目光少有地抬起来,看向最远的地方。农田一片连着一片,直抵达马路围成的边界。

    我想,我有个朋友在那里。

    我绝对不知道他的姓名,容貌,身份。

    但我绝对见过他。

    我绝对会再次与他相遇。

    我唯一所能倾诉的对象就是他,

    我常常在心中自言自语,

    他每一次,每一句,每一个字词都能听见,

    他分明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分明知道他的一切。

    雨落秋山,于2023.7.29

    献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