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话说西汉 > 风起大泽乡

风起大泽乡

    公元前221年,38岁的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在消灭了最后一个竞争对手齐国后,完成了华夏的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从而也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549年的分裂历史,成为了始皇帝。也让“皇帝”这个名词成为了后世统治者的专属称谓。

    秦国的成功或者说嬴政的成功得益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变法是战国时期诸侯列国最成功变法,没有之一。是它让积贫积弱的秦国笑到了最后。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完成统一后的秦国没有改变商鞅变法中严酷的部分。仍然坚持以吏为师,以严刑峻法为准绳,采取高压政策治理新征服的六国故地。这导致全国各地民怨沸腾,国家的形势就如火山一样时刻都有爆发的风险。

    公元前210年,56岁的嬴政为了稳定全国的形势,也为了展示自己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从帝国首都咸阳出发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巡游,但这次巡游却犹如命中一般注定了有来无回。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始皇帝嬴政巡游至沙丘时(今天河北省广宗县太平镇),身染重病突然死亡。他的贴身太监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扶嬴政第十八子胡亥(一同出游)上位,史称“秦二世。”奸宦赵高又假托嬴政旨意赐死了远在边关守卫的皇长子扶苏,一并赐死的还有大将蒙恬,秦国的希望就这样被破灭了。即位后的胡亥懦弱无能,把一切政事托与赵高。秦国被赵高搞得乌烟瘴气,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历来官逼民反,人们的怨气积攒多了,总要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所以一场反抗暴秦的战争不期而遇。这是历史的自然规律决定了。

    历史把他的决定放在在了大泽乡这个地方,大泽乡呢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让后人记住了它的名字。

    公元前209年,嬴政去世一年之后,秦王朝政府从泗水郡(刘邦老家丰沛县的上一级政府,就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市)征调900多民夫到渔阳(北京密云)戍边修长城,这些民夫走到大泽乡时,天降暴雨,路上泥泞难走。眼看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民夫们心里惶恐不安。因为秦法规定如果不按时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不管民夫官员皆斩。这叫失期之罪。

    根据这个罪名,这批民夫就是最后到了也是死路一条,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一个叫陈胜的人站了出来说:‘乡亲们,天降大雨,我们铁定不能到达渔阳’,如果不按时到达就是死罪,就是现在逃跑逮住了也是死罪,横竖就是个死,不如造反尚还有一线生机”。台下九百民夫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造反对他们来说是想也不敢想得事情。所以听了陈胜的话响应者寥寥。但是在这些响应的人中间一个叫吴广的人引起的陈胜的注意,因为陈胜在这一批人当中威望很高,所以陈胜私下里把吴广拉到一边,问他有什么好主意能让其他害怕的人和他们一块起事造反。吴广说:‘老百姓最信鬼神天命这些东西,不如我们这样做’。俩人耳语了几句就走开了。

    当天晚上,趁其他人做饭的时候,陈胜吴广捉来许多鱼,趁人不备,在鱼腹中放入他们事先准备的写有“陈胜王”的布条。民夫们吃鱼时发现了布条,相互暗中传看,皆啧啧称奇。心里面渐渐的觉得跟着陈胜造反是天命所归,一定会取得胜利,都不自觉的对陈胜另眼相看,而这时的陈胜若无其事就像什么事没发生似的安静的吃着饭,似乎没有听到人们在说些什么。这天的夜里人们都睡了,吴广又悄悄的起来,在宿营周围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在黑漆漆的夜里,吴广的声音阴沉低哑犹如鬼魅。让饥寒交迫,又担心失期被斩的民夫听到这种声音,既害怕又心里燃起了希望,更加坚定了陈胜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想法。

    就这样,在鬼魅之说的加持下,九百戍边的民夫聚集在陈胜吴广以“大楚”为号的旗帜下打响了反抗暴秦的的第一枪。而陈胜吴广用迷信聚拢民心的方式也被后世揭竿而起的人们不停的学习演绎发扬光大。

    做为中国漫漫五千年文明史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它的领导者陈胜,也被后世的史家认可。在司马迁的《史记—陈胜世家》里也为为他单独列了传。在传记里记载了陈胜年轻时便胸有大志,不同凡响。我们耳熟能详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苟富贵勿相忘”都和他有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