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话说西汉 > 先入关中者为王

先入关中者为王

    就在刘邦大破关中,安抚老百姓的时候,项羽却在默默的给自己挖坑,这个坑不可谓不大。

    巨鹿大战之后,王离被俘,章邯投降,二十万秦军被俘,再加上诸侯联军的四十万军队。项羽这时候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一扫寰宇指日可待。

    项羽带着遮天蔽日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函谷关进发,天下第一牛逼的雄关,也就项羽这哥们敢硬刚,他率领的诸侯联军中,从将领到士卒,出身都是贫苦之人,深受秦朝劳役刑罚之苦,比如说大将英布,就是受过黥刑,还被抓去做劳役。所以都对秦朝恨之入骨,受此影响,他们对投降的秦军士卒也谈不上什么好感。

    项羽派投降的秦军做先锋,是想让这些秦军当炮灰与他的同胞自相残杀,手下的人见主帅这么不待见秦军降卒,也跟着有样学样,在行军的过程中,联军将士直接就拿秦军降卒当奴隶对待,随意使唤,恣意侮辱。一回两回就算了,天天如此,降卒已经有点受不了了。对他们来说,背叛了母国,被视为叛徒,投降楚国,又遭如此境遇。

    于是,私下里,项羽军中的秦降卒就悄悄抱怨,骂章邯把他们诓骗降了项羽,妻儿却留在了关中。因为他们的背叛,朝廷必然要杀自己的妻儿。人人心中的不满越积越多,越来越觉得当初投降是最大的错误。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降卒的怨气不满被统兵将领的鼻子嗅到了,他们把这种情况汇报给了顶头上司——项羽。

    项羽一听,又惊又怒,这还得了。长此下去,岂不是要哗变。二十万秦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一旦挥戈相向,全军覆灭都是有可能的。于是项羽把手下的英布和蒲将军叫来商量对策,商议了几个时辰,项羽最终的结论就是:不能放任这种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在身边滋生,况且军中没有充足的粮食养这么多白眼狼。因此除了章邯等几个可以留用的秦军将领之外,其余的秦军必须全部杀掉,坚决不留祸患。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的一天,在新安(河南渑池)驻军时,行动开始了,睡觉前,秦军降卒的武器盔甲突然被收走,这一操作,使得他们人心惶惶。这天深夜,在项羽的指挥下,联军突然向惊疑不定的秦军降卒举起了屠刀,在新安城南将这些降卒三面包围,只留下一条出口。秦军降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自己将会被屠杀,,惊惧之下,他们顺着项羽故意留下的缺口疯狂往外逃窜,可是他们哪能知道这正好闯进项羽为他们准备的大坑里。埋伏了半天的联军泼洒下遮天的箭雨,雷石也像冰雹一样砸了下来。约摸半个时辰,大坑被石头,泥土填满,降卒的最后一声哀鸣戛然而止。曾经纵横半个中国的二十万虎狼之师,就这样被项羽坑杀了!

    在这二十万秦军之中,仅仅活下来三个人。他们是章邯、董翳、司马欣。章邯是一代名将,利用价值大,且归降有功,所以不能杀;董翳是因为劝章邯降楚,是以不杀;而司马欣曾经做过栎阳县狱掾,在任时,放了犯罪的项梁,可以说他对项家是有恩的,所以项羽自然放过了他。

    还有一个人,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人就是大将王离,王离在巨鹿之战被俘,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上。想必是被杀了,因为他的爷爷王翦在灭楚之战时,把项羽的项羽的爷爷项燕灭了。项羽是个睚眦必报的主,肯定是不会放过王离的。不过让我奇怪的是章邯杀了项羽的叔叔项梁,项羽怎么会放过他呢,可见项羽是个很矛盾的人,性格不健全吧。

    话说坑了二十万秦降卒,除了心头大患,项羽心中一个大石头落了地,心里已经没有了羁绊,于是快马加鞭的直奔函谷关而去。

    到了函谷关外,项羽看到关门紧闭,也没仔细看关上守关兵士是谁,就一阵猛攻。打了一会后,才发现守关的竟然是刘邦的人马,项羽很纳闷,你们应该能看到老子的旗帜,知道我来了,还不开关迎接,竟然据关以守。项羽心里那个气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啊,刘邦驻军霸上之后,手下有人来找刘邦,给刘邦出了一个骚主意,他是这样对刘邦说的:“沛公,咱们拿下的关中,真是天赐良地,这个地方未经战火洗礼,非常富裕,山川地理形势,比天下其他地域要强上十倍有余,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个地方以后都是你的。可是我听说前些日子章邯降了项羽,被封为雍王,封地就在关中。要让他们到了咸阳,这些地方项羽是不会给咱们的,所以我建议沛公你啊赶快把函谷关看守好,堵住项羽,不上他进来。同时你再从关中征兵,壮大实力,抵抗诸侯,这样,关中就是沛公你的了。”

    这简直是愚蠢至极的操作,这个建议的前提是刘邦能有抗衡项羽的实力啊,很显然刘邦目前不具备这个。

    刘邦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没有集思广益,就乐呵呵的采纳了这个符合自己心意的建议。

    项羽在函谷关前听说刘邦已经拿下了咸阳,还派兵在这里堵住他进军咸阳的路,气的差点吐血,当即传令,命大将英布强行攻打函谷关。

    虽说函谷关是千古雄关,易守难攻,但是再难打的关隘,也得看是谁来守,谁来攻。守关一方的实力决定了关隘的命运,刘邦派去守关的人,几乎没有对项羽产生一点阻碍作用。在英布的带领下,函谷关迅速被攻破。

    封函谷关可以说是刘邦的不智之举,本来项羽并没有把刘邦视为对手。他不觉得刘邦敢跟自己分庭抗礼,也不觉得刘邦有这个实力,项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才是灭秦主力,而且诸侯也对他服服帖帖,又敬又怕。从没人敢对他说半个“不”字。函谷关的被拒,让自尊心很强的项羽极为愤怒。

    封函谷关的举动过早暴露了刘邦的野心,让兵微将寡,实力不济的刘邦过早地站在了项羽的对立面。

    项羽军破了函谷关之后,星夜兼程,很快于十二月中旬抵达戏水,在新丰鸿门(陕西西安东北鸿门)就地扎营。在项羽军西面,就是驻扎在霸上的刘邦军。两军相距仅约四十里。

    此时的项羽虽然很生气,倒也没有非要把刘邦怎么样的想法。哪知道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事情坏在了刘邦军的内部,话说刘邦手下有个叫曹无伤的人,是军中的左司马,负责执掌军政,生性趋炎附势,热衷名利,爱攀高枝。曹无伤得知了项羽在函谷关大发雷霆的事情,眼睛一转,肚子里就有了坏水,于是他悄悄的给项羽写了一封信。

    信上是这样写的:‘项将军,我是沛公军中的左司马曹无伤,仰慕你的威名,对项将军忠心耿耿。所以我想把最近发现的一些情况汇报给你。事情是这样的:我了解到沛公把函谷关封闭起来本意,是打算自己做关中王。他做这件事并没有向你汇报。并且他还擅自做主封子婴为丞相,将咸阳的金银财宝全部纳入自己的囊中,窃以为沛公这样做是不对的,出于一片忠心,故而向你汇报。

    很明显曹无伤的这封信基本上属于诬告信,刘邦的确想当关中王,但是没有任何史料佐证刘邦任命子婴做丞相这件事。他也没有这样做的理由。另外,,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刘邦根本没有动咸阳宫内的财物。曹无伤之所以这样诬陷刘邦,无非是为了攀附项羽这个高枝罢了。

    项羽看了曹无伤的信后,那是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刻把刘邦五马分尸,此时,愤怒已经代替了他的理智,自然不会去查证信的内容是否属实。而且他的亚父也在旁边添油加醋,他对项羽说:“羽儿,我观那刘邦绝非久居人下之人,我查过他的历史,刘邦此人在老家时是出了名的酒色之徒,明明有老婆,外面还养了情妇。另外他喝酒经常欠账不还。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无赖自从进入关中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也不贪财好色了,这不是咄咄怪事吗?由此可见,刘邦其志不小,我曾请人夜观天象,发现刘邦头上有天子之气。所以将军应该迅速除掉刘邦,以免养虎为患!”

    项羽一听亚父之言更加着急了,如果刘邦成了天子,那他项羽该居何处呢?于是,项羽即刻传令:明日五更造饭,六更出发一举解决刘邦这个心腹大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