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马桶秀才成长录 > 第十三章 新式纺车(求推荐、追读!)

第十三章 新式纺车(求推荐、追读!)

    从这天开始,张晨家又变得热闹起来,几乎全村的妇人都来看张晨做的新纺车。

    当发现新纺车真的比原来快了两三倍之后,村里妇人们都疯了,一个个都求着张晨给她们也做一辆。

    但张晨并未全部答应,这开玩笑呢,做一辆纺车得花上好几天,手上磨了好几个大泡才做出来一辆,哪有功夫给全村妇人都做一辆?

    张晨实在是不愿意,妇人们也都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趁着空闲的时候,带着线团过来过过瘾。

    为了加快纺车的制作效率,张晨将牛铨和铁柱都给叫过来了,每月给他们发一些散钱,帮忙一起做工。

    “牛铨呐,张晨呢?”村长来到张晨的作坊中。

    “在那边忙呢。”牛铨指了指工坊后面。

    严村长二话不说,便跑过去。

    “张晨,那……那个纺车真是你想出来的?”

    “哟,是村长啊,您怎么过来了?”张晨放下手里的铁块,笑着回答。

    “你先回答我!”严村长沉声道。

    “是啊,怎么了?”

    “那你跟别人说过吗?”村长接着问道。

    “没有?”

    “那也就是说,整个大明就只有一辆这样的纺车?”严村长眼里闪烁着光芒,激动道。

    “应该吧。”张晨问道:“您到底想说什么?”

    “你知道纺车在城里能卖很多钱吗?你为什么还让人随便看,这万一被人学走就不值钱了。”

    张晨一听便明白了,敢情这老汉是担心被别人学了去,带来经济损失。

    “村长啊,您忘了我那马桶吗?这纺车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学走就学走呗,大不了我再改进就是了。”张晨满不在乎道。

    这纺车在张晨眼里还只是个基础版,如果张晨愿意,加上材料齐全,他随便改改,效率至少就还能再提三四倍。

    “这种纺车还能再改进?”村长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张晨点头,“村长,这不仅纺车还能够改进,连农户们的生产器具,我也能改进。”

    这让他心跳忍不住加快,追问道:“什么?这····农具也能改进?”

    “没错!”

    “好好好,这可真是太好了,老夫问你,你这纺车再进行改进后速度还能提升多少?”

    张晨沉思了片刻,随后回应道,“这还真不好说,因为这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工艺、材料等等。”

    张晨一时很难跟村长去解释工业方面的问题,便岔开话题道:“村长您是准备直接把纺车卖掉呢,还是投钱开作坊?”

    “这么好的宝贝卖掉就是傻子……”

    “所以,你在把我当傻子?”

    “呃……”

    村长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好意思的咳了几声,“你刚刚说什么?开纺织作坊?”

    张晨点头,“没错!”

    “好!”村长猛的一拍大腿,“老夫跟你合伙,开个作坊!”

    “呃……这个····村长啊,您有钱吗?”张晨尴尬地问道。

    村长摇了摇头,“余钱倒是没有多少。”

    “那您拿什么跟我合伙啊?”

    严村长笑了,笑的很得意,“我家婆娘那是祖上三代都是做纺织的,小钰也学了一身纺织的本领,而且不说别的,小钰她知道哪里的麻最便宜,也知道纺成线、做成布卖到哪里最划算,这些你知道吗?”

    哎哟,我去,这是带技术入股啊!张晨心里嘀咕着,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改良制作他倒是没问题,但村长说的这些他确实压根一点都不了解。

    但张晨并未立即答应,而是准备先听听村长的想法。

    “你直接说打算怎么跟我合伙吧。”张晨也不想费心思跟一群老家伙勾心斗角。

    “我刚才算了一下,这种纺车纺线的速度是以前纺车的三到四倍,如果两个人轮班不停纺线,最多八天,挣的钱就足可以买材料再做一辆纺车,到时候就可以再雇两个女工,就算扣掉她们的工钱,最多半个月,赚的钱就可以再做一辆纺车,然后再雇两个女工·······如此一来,最多一年,咱们就能成为山阴不甚至整个绍兴府最大的作坊!”

    说实在的,这村长的思路却是挺不错的,这模式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世界上绝大多数资本家的原始积累,都是这么来的。

    江南纺织业发达,但现在有了更先进的纺车,纺出的布自然比现有纺车所纺车的布要更加精美,这便是他们的优势和竞争力。

    前期起步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一旦走上正轨,自己就可以做甩手掌柜的,躺在家里都能赚钱。

    他有技术,村长有渠道,有管理作坊的经验,两人可以互相弥补短板,合作再合适不过了。

    “好,这方法不错,不过这俗话说亲兄弟还要明算帐,咱们之间怎么分账呢?”

    分账的事情最好提前说好,免得以后扯不清。纺机是我的,以后还要靠我改进,这便是最核心的技术,张晨默默在心里盘算自己的筹码,决定争取最大的利益。

    村长沉思片刻,随后道,“分账的话,咱们就六四分吧,你六,我们四,这样可好?”

    这村长也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他心里也很清楚,这纺织工坊的建立若是离开了张晨的技术,就算是再懂经营管理、再了解出售渠道,那也干不长久,所以索性将分账的利润让张晨占六成,自己占四成。

    这个利润的分成,其实也挺符合张晨想法的,两人一拍即合。

    “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张晨对村长道。

    “什么要求?”

    “我必须拥有绝对控股权。”

    “绝对控股权?什么意思?”村长好奇道。

    “绝对控股权的意思就是咱们的合作,必须由我说了算。”张晨说道。

    “必须你说了算?”村长想了一会儿,然后点头道:“好,这个没问题!”

    张晨笑着说道:“好,既然如此,咱们明天就把契约签了!”

    送走村长后,牛铨和李铁柱二人凑了过来,对张晨道,“你真准备和村长一起开作坊?”

    “对呀,怎么,有什么不妥吗?”张晨看向他们俩人不解道。

    “你还记得前几日找你订马桶的那个胡家吗?”李铁柱沉声道。

    “胡家?”张晨想了想,随后反应过来,“你说的是县城那个开绸缎庄的?”

    李铁柱点头,“没错,就是他们家。”

    “怎么了?”张晨一脸懵逼。

    “哎呀,他家可是开绸缎庄的,那可是山阴县有名的大户,你若是也开一个纺织作坊,那岂不是抢占了他们的生意。”李铁柱有点焦急道。

    这胡家,掌柜的名叫胡平,可以说是目前山阴县的首富,他的绸缎庄几乎垄断了整个绍兴府的市场。

    “对呀,铁柱说的没错,这胡家家财万贯,你可要小心啊!”牛铨在一旁也赶紧附和道。

    张晨笑了笑,“我又没有想着现在就去挑战他,有什么可担心的。”

    先做好自己的事,至于胡家嘛,顺其自然吧。

    现在整个江南一带,这种小作坊遍地都是,如果发展不起来,胡家是绍兴府第一布商,恐怕看都不会看张晨一眼。

    同行是冤家,如果将来发展到可以和胡家掰手腕的地步,恐怕也绕不开。

    既然绕不开,那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第二日,张晨将拟好的契约交给村长,契约上规定,两人共同建立萍庄纺织工坊,张晨占六成股份,享有作坊的绝对控股权,村长占四成股份,同时安排小钰代表他参与作坊的纺织和运营管理以及销售工作,在纺织工坊还没建好之前,就暂时先在张晨家纺线。

    签字,画押,三份契约便签订完成,一人一份,还有一份要送至县衙留存。

    所以从翌日开始,村里的妇人们就发现张晨家里多了两个姑娘,仔细一瞧才发现竟是小钰和她的好玩伴唐芸,这两人在张晨家轮换班纺线,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半夜。

    一番打听之下,妇人们才知道张晨与村长共同在村里准备开一家纺织工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