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马桶秀才成长录 > 第十九章 学习弩弓

第十九章 学习弩弓

    萍庄可以有很多猎人,却只能有一个铁匠。

    现在张晨不仅要帮自己改造弩弓,还要把家传的手艺交给铁柱?

    两人对视一眼,这份恩情太大了。

    “张晨你放心,只要你给我做好用的弓,以后我打到的猎物,全都分你一半!”

    牛铨拍着胸脯,自信说道:“你以后就好好读书考功名,我保证饿不着你。”

    “谢谢牛哥。”张晨知道,牛铨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一定能做到。

    对于别人的善意,张晨不管需不需要,都会心存感激。

    “要谢也是我们谢你。”

    牛铨说道:“铁柱啊,你要好好学,早点给我把弓打出来。”

    “牛哥,你知道我笨,手也慢,”铁柱说道:“要不然你这几天也别闲着了,咱们一起来,这样可以快点。”

    张晨闻言,诧异的看了铁柱一眼。

    以前看走眼了?谁说这小子笨的,明明很聪明好不好。

    自己学了不算,还想拉着牛铨一起来学。不过张晨也没点破,反正他也想着多做几副弩弓。

    牛铨过来帮忙,也能更快点。

    张晨就把削树枝、初步制作弩身的工作交给了牛铨。

    而铁柱虽然看起来比较憨,但做事细心,张晨就把需要精细雕刻的工作部分交给他。

    简单交代了一番后,便遣散二人回去休息,待第二天再来开工。

    ·········

    第二天一早,张晨把小钰、唐芸喊到一起,打算教她们使用弩弓。

    万一将来出现意外,她们多少也会有一些自保之力。

    就算没有意外,多学一些本事也没有坏处。然而这个时代,没几人会喜欢舞刀弄枪的女孩子。

    本来以为她们会拒绝,可是张晨刚说完自己的打算,唐芸就立刻答应了下来。

    表情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那晚的经历也让小钰后怕不已,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也很快点头。

    反正目前投入使用的纺车只有一架,两人商量好了,轮流纺线,剩下的一个人在不纺线的时候,就跟着张晨学习弩弓。

    张晨让铁柱找了个脸盆大的木板,在中心位置画了个黑点,挂在院子里做靶子。

    弩弓学习起来并不算难,唯一麻烦的就是上弦,一般女子拉不开那么重的弓弦。

    不过张晨的弩弓安装了一个小绞盘,虽然上弦速度慢点,却非常省力,就连村里八九岁的孩童都能绞动。

    只用了半上午,两个女孩都学会了弩弓的基本使用方法,唐芸的成绩最好,上靶率达到了五成,而且随着掌握的越来越熟练,这个成绩还在不断提升。

    在改变家人生活的诱惑下,牛铨非常卖力。

    每天天不亮就来,一直忙活到夜里亥时送完小钰她俩后还要回来做会事。

    在牛铨和铁柱两人齐心努力下,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一把改良的弩弓就做了出来。

    牛铨一脸兴奋地接过新弩,用右手握着把手,然后用左手向上一顶,只听到咔嚓一声,弩弓就处于激发状态。

    扣动扳机,箭矢嗖的一声钉到了二十多米外的靶子上。

    只是短短十几秒钟,箭匣里的五支箭矢就全都飞了出去。

    张晨跑过去一看,不由对牛铨竖起了大拇指!

    五根箭矢不仅全部命中靶子,其中三支还挤着钉在中心不大的黑点上!

    这个成绩让张晨不得不佩服。

    唐芸、小钰也为牛铨的箭术喝彩。

    经过两天的练习,她们已经非常熟悉弩弓了,唐芸在二十米外的上靶率已经达到了九成以上,学得算是非常快了。

    不过就连唐芸想要射完五支箭矢,最快也得两三分钟,而且上靶率还会有所降低。

    这就是老手和菜鸟的区别。

    “牛哥太厉害了,如果咱们和他是敌人的话,估计咱们连出箭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被牛哥射杀了。”唐芸赞叹道。

    “你们才学了几天就跟牛哥比?”张晨笑着说道:“牛哥你的箭法打猎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了。”

    “张晨,明天我想进山试试,白天就先不过来帮忙了,晚上下山再过来。”牛铨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没事,反正你做好的弓身已经够铁柱忙活好几天了。”

    张晨笑着说道:“后山是否还有老虎尚不确定,进山注意安全,打不到东西不要紧,以后再去就是了。”

    “知道。”牛铨点了点头,抱着弩弓喜滋滋的走了。

    他是真喜欢这把弩弓,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抱着没松手。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就进了山。

    整整在山里转了一天,天黑了都没回来。

    就在牛嫂急得来找张晨去山里找找的时候,牛铨回来了,背后的布袋装了三只野兔。

    对于牛家来说,这个收获已经非常大了,牛嫂见着已经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其实张晨给牛铨封过打虎的红包之后,牛家的日子就好过得多了。

    现在好了,牛铨可以进山打猎了,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牛哥,你忙活了一天,怎么才打了三只兔子?”张晨把牛铨拉到一旁问道。

    在他看来,以牛铨的箭法和身手,整整一天才打两只兔子,实在太少了。

    “别提了,我在后山转悠了一上午,兔子毛也没有看到一根,过了晌午钻进后面的林子。”

    牛铨说道:“林子里的兔子还是挺多的,可惜天太晚了,我打了三只就回来了。”

    “看来后山应该没有第二只老虎了。”张晨点了点头。

    前段时间他能在半下午打到那么多兔子,最主要原因就是老虎把后面林子里的兔子都赶到了后山。

    现在老虎被张晨杀死,兔子们也该回林子了。

    “张晨,给!”牛铨从地上拿起那只大一些的兔子,递给张晨。

    “牛哥,你这是干什么?”张晨问道。

    “我不跟你说过了,你做出改良的弓箭,以后我打到的东西就分给你一半。”牛铨说道。

    古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牛嫂也是一副赞同的样子。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道理张晨还是知道的。

    他给了牛家的帮助已经不少了,再无限制的帮助下去,说不定会让牛家人形成依赖,或者认为理所当然。

    既然牛铨说过这样的话,张晨也不客气,接过了兔子。

    看着张晨收下兔子,牛铨明显的松了口气。

    “你今天也辛苦一天了,就先回去吧,晚上铁柱送她俩回去。”张晨对牛铨说道。

    牛铨在山里待了一天,也的确很累了,便也不再推拖,高兴的带着媳妇回去了。

    走到小路尽头,还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知道后山没有什么猎物,牛铨第二天路过后山的时候一点也没停留,直接进了老林子。

    这天晚上回来的时候,足足背着三只野兔、一只狐狸和四只山鸡。

    这次不用牛铨推让,张晨主动把山鸡都拿走了。

    野兔肉粗,远不如山鸡鲜美。

    四只山鸡吃不完,做成风干鸡也不错。

    在后世这玩意是保护动物,一般可吃不到。

    从这天开始,牛家的日子彻底好过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