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瓷窑

    瓷窑坐落在将作营的西北角,要比张晨在萍庄建造的砖窑小一些,但是布局和结构却更加合理一些。

    “专业!”张晨赞叹一声:“鲍大哥,你找的这个窑工是个高手啊。”

    “大人叫小的鲍峰就好,”校尉说道:“大人的眼睛真毒,这个老窑工家里世代都是烧瓷器的,前几年蒙古人南掠,毁了他家的瓷窑,家里的亲人也全都死了,他就躲进了山里,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老窑工人呢?”张晨赶忙问道。

    毕竟他前世不是学这个的,对于烧瓷器只是稍微有些了解,并不是很熟悉,有个老窑工帮忙,可以省很多事。

    “瓷窑不让烧了,我就把老窑工编进了杂役,应该在炼铁炉那边帮忙。”校尉答道。

    “赶紧去把他找过来。”

    “是!”校尉赶紧跑了。

    “你要用这座瓷窑来炼铁?”等到校尉跑远了,朱晖开口问道。

    “将军果然看出来了。”张晨笑着点头。

    想要制作好的钢材,冶炼炉的温度至少需要达到一千五百度,以现有的工艺,炉温远远达不到。

    但是烧瓷器的炉子却差不多可以达到这个温度。

    只不过大明没有测量温度的手段,在很多人看来,八百度和一千五百度没有区别,都能把人烧成渣渣。

    再加上打铁和烧瓷器是两个行业,从来没人往这方面想过。包括张晨,如果不是校尉说起瓷窑,他也想不起来这茬。

    “将作营有三座铁炉,你为何要用一座瓷窑?”朱晖好奇问道。

    “瓷窑的火更旺,用它来烧铁的话,制作铁丝的速度或许可以更快。”

    张晨没办法跟朱晖解释温度的问题,只能这么说。

    “那先生觉得用这座瓷窑,一天可以做多少铁丝?”朱晖问道。

    “这个不好说,其实瓷窑到底能不能炼铁,我也没把握。”张晨也是第一次尝试用瓷窑炼铁,也不敢把话说太满:“我会让瓷窑和另外三座炼铁炉同时开工,就算这边不能用,也不耽误。”

    “这样也行。”朱晖点头同意。

    很快,校尉带着老窑工来了。

    瓷窑需要蓄热才能达到足够的高温,烧完瓷器之后也要等冷却之后才能进人,要不然一千多度的高温,能把进去的人烧成灰。

    可是制作铁丝需要在铁块熔化的状态下进行,等瓷窑冷却到能进人,铁块也早就凝固了。

    所以瓷窑要经过改建才能用来炼铁。张晨建砖窑都非常勉强,对瓷窑更是陌生,想要改造也无从下手。

    好在老窑工经验丰富,明白张晨打算之后,提出在瓷窑底部开一个排流口,这样的话,一旦生铁融化,就可以顺着排流口淌出来。

    张晨觉得老窑工的提议很靠谱,就让校尉调拨十个杂役供老窑工驱使,连夜改造瓷窑。

    朱晖看张晨已经开始工作,便匆匆走了,连夜赶往军营。

    张晨也没去送他,趁着杂役往砖窑送铁块和石炭的时候,又参观了将作营剩下的地方。

    让他失望的是,将作营使用的炼铁炉也很原始,必须经过改造才可以炼造熟铁。

    好在主体能用,改造一下排烟设施和风箱,虽然赶不上家里那座炉子,应该也能凑合着用。

    如果是重建的话,张晨就不是失望了,而是绝望。

    知道前线形势危急,张晨让校尉把将作营的杂役分成了两班,其中一班杂役连夜开始改造炼铁炉。

    留下有过一次改造经验的铁柱负责监工,张晨又跑到瓷窑那边,查看工作进展。

    一直忙活到后半夜,张晨才回去睡觉。

    睡醒后,一直守在门口的守卫告诉他,朱晖上午又来了。

    “将军过来有事吗?”张晨问道。

    “没什么事,就是前锋营的军报到了,将军过来来看看你,看到你在睡觉就走了。”

    “下次将军再来,记得喊醒我。”张晨随口交代一声,却也没太在意。

    如果朱晖有重要的事情,肯定会叫醒自己。匆匆吃了点东西,张晨又跑到将作坊。

    铁柱第一次指挥那么多人干活,兴奋的一夜没睡,看到张晨过来,赶紧顶着两个熊猫眼跑过来。

    “怎么样了?”张晨问道。

    “挺顺利的,将作营这边人手多,工具也齐,估计今天晚上就能改好。”

    “那就好。”张晨点点头:“你也早点回去休息,以后的活还多着呢,别一来就累垮了。”

    “好的。”铁柱一口答应,但是脸上却没有一点要回去睡觉的意思。

    从铁柱这边离开,张晨又去了瓷窑。瓷窑有老窑工坐镇,改造进展的也很顺利,估计傍晚就可以送铁矿进窑。

    “但愿时间能来得及。”张晨在心里默默祈祷。

    可是刚祈祷完,就看到一匹战马飞奔而来,驮着浑身是血的郑方。

    到了张晨身旁,一名叫军卒直接从战马上跳了下来。

    “先生……前锋营发现了蒙古人!”

    张晨赶紧扶起那名军卒。

    那军卒的左臂无力低垂,很可能已经骨折,脸上、身上也有好几道伤口,血淋淋的,看起来非常吓人。

    旁边的战马也大口大口的喘气,四条腿都抖个不停,马屁股上到处都是鞭子抽出来的血痕。

    “郎中,快去喊郎中!”张晨扭头冲看热闹的杂役喊道。

    一个杂役拔腿就跑。

    刘五正在旁边看老窑工改造瓷窑,听到动静伸脑袋看了一眼。

    “兄弟,你怎么弄成这样?”刘五冲过来和张晨一起架起那个军卒:“怎么回事?”

    那军卒没有理会刘五,抬头看着张晨:“先生……发现蒙古人了……将军……”

    一句话还没说完,就剧烈咳嗽起来。

    “别着急,慢慢说!”张晨让杂役端了碗水,递给那军卒。

    那军卒也没客气,端起水碗咕咚咕咚几口就喝得干干净净。一碗水喝下去,他状态终于好了一些。

    张晨这才开口问道:“战况如何?将军有没有事?”

    “将军还好,但是汤大人受伤昏迷了……”

    “什么?怎么回事?”刘五一听就炸了。

    “刘五,你冷静点!”张晨一把推开刘五。

    这名军卒从穿着来看应该是朱晖身边的亲兵,其实在看到他重伤,张晨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到底怎么回事?”

    “蒙古人吃过国公爷不少亏,所以特别恨他,今天将军领兵出城巡视,就竖起了将旗。蒙古人斥候发现将旗之后,一股三十余人的骑兵立刻就发动了攻击。”

    那军卒说道:“之前吴副将把军队弄得乱七八糟,将军当时正在重新调整部署兵力,蒙古人就打来了。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幸好有铁丝网挡住了骑兵,我们才把蒙古人打退,但是汤大人却中了一刀,而且铁丝也用完了……”

    “怎么会这样?”张晨烦躁的挠了挠头。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最担心的就是蒙古人过早进攻,不给自己制作武器的时间,结果刚刚祈祷完,蒙古人就打来了。

    “不是说蒙古人已经离开此地,在河套地区吗?怎么又回来了?”张晨不解道。

    “我们也不知道,这支骑兵是突然冒出来的。”那军卒说道。

    “大将军已经率主力军朝河套进发,临行前留下了三千人马,并下令延绥这里以及洪崖谷军营的两千人马,一应事宜交由你负责。”那校尉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上面写着朱晖的军令,接着,又从怀里掏出朱晖的一枚兵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