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马桶秀才成长录 > 第三十三章 将作营

第三十三章 将作营

    有了感兴趣的事情,时间会过得很快,到了第八天,金锋和满仓已经能控制着战马在甲板上小跑了。

    水路也走到头了,木船停靠到码头。

    越靠近京城,张晨便越来越忧心,真不知京师内的官儿是怎样的德性。

    弘治是个好皇帝,好皇帝下面不一定全是好官,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直接关系。大明江山如今正为后来的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石,弘治和内阁三老们正为治理这个国家而殚心竭虑,可他们知不知道这个国家其实存在许多隐患?

    接下来又骑马走了四天官道,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京师朝阳门外。

    说是皇都四九之城,然则在正统年以前,京师的城门还只是一个个的门洞,上面并无箭楼城楼等等建筑,如今的京师城门箭楼林立,却是一位太监所建,这个太监名叫阮安,为人聪明而且廉洁,原本朝廷预算征调十八万民夫修城楼的,他只用了两万人便完工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修了城楼后来又修了京师皇宫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主持了那么多工程,死时却“囊无十金”,除了木有小丁丁,他比任何文官要强上许多。

    朝阳门在元朝时称为齐化门,亦称“粮门”,顾名思义,自然是运粮入城的通道,盖因此门靠近京杭大运河,南方的漕粮由此而入京师。

    坐在马车里,张晨长出一口气,终于到了,这里便是京师,大明王朝的皇都,它主宰着一朝国运,由这座城池里发出的每一道旨意,每一个命令,都决定着这个国家富强或贫弱,今日,一个名叫张晨的文弱书生正缓缓走进了整个大明的权力中枢所在。

    进了京城后,张晨被安排在馆驿暂歇,朱晖和汤松等人便先回宫复命去了。

    五日后,弘治十四年四月初,保国公朱晖、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监军太监苗逵分道进师延绥,张晨跟随大军,伴朱晖左右。而汤松也以锦衣卫的身份,随军而行。

    一行人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走了半个月,终于抵达目的地——延绥。

    延绥乃明九边之一,也就是后世的陕西榆林。这里也是防御蒙古的主要城池之一,城墙建得极为高大,只不过城墙上半部分是正常的青色,下半部分却是黑色的,看起来有些怪异。

    当大军抵达时,蒙古军已经掠夺而去。

    “延绥曾经蒙古人打下来过两次,也被烧了两次,下边被烧黑了。”刘五看到张晨脸上的疑惑,小声的解释道。

    “什么打下来的,那是逃跑。”孙伟在一旁小声说道:“蒙古人离延绥还有八十里呢,守城的将军就带着人跑了,把百姓留给蒙古人,他们后来还好意思找朝廷要军粮。”

    有大军开路,一行人顺利进入延绥城。

    大街上连一家开门的商铺都没有,偶尔有人经过,也是步履匆匆。

    偶尔会有一两队士兵急匆匆跑过,去城墙上换防。

    朱晖曾经在延绥城外驻守一年多,在延绥城里也有一套宅子。

    朱晖放下行囊,就带着几位将领去了知府衙门,傍晚才回来,脸色非常不好看。

    一回来,就让汤松把张晨叫到了书房。

    “张晨,坐。”朱晖正站在一幅地图前面,眉头紧皱,看到张晨进来,挤出一丝笑容,跟张晨打了个招呼。

    “将军,您这脸色不太好,可是有什么事吗?”张晨拱手问道。

    朱晖揉了揉眉心:“前面接到军报,蒙古军已前往河套地区掠夺。”

    “前往河套了?”张晨喃喃道。“那岂不是我们也要朝河套进发?那我哪还有时间造铁丝和重弩?”

    朱晖沉思片刻,“将作营就在城内,我已经安排了吴将军去拟手令了,之后你就可以接管将作营。”

    “事到如今,只有这个办法了,能赶多少出来,就赶多少,尽人事听天命吧。”张晨重重叹了口气,心里稍微安定一些。

    不让他去前线就好。

    说曹操,曹操到。

    朱晖刚说完,吴副将就跑进来了。

    “小生拜见将军!”张晨微微躬身,对着这吴副将行了一个书生礼。

    吴将军厮混朝堂多年,自然不会犯以貌取人的低级错误,不管他本身对张晨印象如何,既然朱晖看重张晨,就不会故意摆谱。

    很友好的微笑着点点头。

    “吴奎啊,张先生是锦衣卫汤松在山阴偶遇的大才,在匠冶之道上颇有造诣,我准备把将作营交给张先生。”

    “原来只是一个匠人……”吴将军本来对张晨抱有一些期待,还以为是朱晖从民间找到的高人。

    可是听完朱晖的话,不由有些失望。

    一个匠人就算技艺再好,又能做什么呢?无非就是打造的铠甲结实一些,兵刃锋利一些罢了。

    眼下大明军队需要的是士气,是谋略,一个匠人什么也改变不了。

    吴将军立刻对张晨失去了兴趣,把手令递给朱晖,便行礼告退了。

    张晨看着吴将军离去的背影笑着摇头:“将军,咱们去将作营吧。”

    朱晖当即收起地图,带着张晨走出书房。

    大明士兵的武器折损率非常高,将作营的主要工作就是修补士兵们折损的武器。

    将作营需要用到冶炼炉,所以一般军队的将作营并不和军营在一起,而是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固定下来。

    军营里每个月损坏的兵器,都会送过来,等到修补之后,再送回去。

    朱晖大军的将作营距离他的宅子不远,几人也没骑马,出门拐个弯就到了。

    自从蒙古人开始劫掠,延绥城的百姓就越来越少,有点关系的都跑到中原一带投奔亲戚了。

    地不值钱,将作营就占了好大一片地方,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将军,您来了!”负责将作营的校尉见到朱晖,激动的直磕头。

    “这位是张先生,以后他会负责将作营,你们所有人都必须听他指挥,如果有人敢阴奉阳违,别怪我不念旧情!”

    朱晖把张晨往前推了推:“汤松,你留下来帮助先生,如果有人不听命令,直接砍了!”

    “见过汤大人,将军,您放心,我们肯定全力配合张大人。”

    那校尉给朱晖保证完,又转身给张晨磕了个头:“属下鲍峰见过张大人。”

    张晨还是很不习惯别人磕头,伸手把校尉拉了起来:“以后还希望鲍大人多多帮忙。”

    “张大人有事只管吩咐,小人决不推辞。”校尉把胸脯拍得邦邦响。

    “那就先跟我说说将作营的情况吧。”张晨随口说道。

    “将作营现在共有守备军四十人,工匠五十人,杂役七十二人,炼铁炉三座,瓷窑一座……”

    校尉还没介绍完,就被朱晖打断了:“将作营什么时候建瓷窑了?”

    “回将军的话,四个月前,吴将军不知听谁说延绥城外散金谷的泥土适合做瓷器,就命令属下和将作营在一个月之内建造一座瓷窑……”

    说到这里,校尉眼睛都湿了:“属下根本不知道瓷窑怎么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老师傅,建成的晚了一天,吴将军就打了属下三十鞭子,差点没把属下打死……”

    “胡闹,将作营不好好修补兵器,建什么瓷窑?去给我拆了!”

    朱晖被吴副将气得不轻。

    “是!”

    校尉对这座瓷窑也是怨恨满满,答应一声,就要去喊人拆窑。

    “等等,不能拆!”张晨听到瓷窑的时候,激动的直拍大腿,赶紧喊住了要跑开的校尉。

    这可是个宝贝,不能拆了。

    “这……”校尉看看朱晖,又看看张晨,一脸为难。

    两人一个让拆窑,一个不让拆,应该听谁的?

    按理说朱晖是最高统帅,应该听他的,可是县官不如现管,何况刚才朱晖也交代了,以后将作营里张先生说了算,自己也刚刚保证过唯张先生马首是瞻,结果转头就对着干,以后还混不混了?

    怎么办?在线等呐~

    “将军,这座瓷窑先不要拆行吗,我说不定要用到。”张晨发现校尉为难,赶紧转头看向朱晖。

    “可以。”

    朱晖只是不满吴副将在将作营胡作非为,才下令要拆掉瓷窑,既然张晨说有用,自然不会再拆。

    看到朱晖点头,校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心里对张晨也更加重视。

    因为他知道,朱晖在军里是绝对的一言九鼎,就算偶尔下错了命令,也绝不撤回。

    这回却为了张晨,他竟然收回了命令。这在军中,还是第一次。

    “这座瓷窑烧过瓷器吗?”张晨问道。

    “烧过,总共出了三窑。”校尉答道。

    “烧成功了吗?”

    “老窑工说烧得瓷器很好,很成功,但是吴将军不满意,就没让烧了。”

    “你们用什么烧的,石炭还是木炭?”

    “石炭,老窑工说烧瓷窑必须要用石炭。”

    校尉抱怨道:“为了这些石炭,我费了好大功夫才找到十几车,结果只用了几车,剩下的就放那儿了。”

    “竟然还剩下十几车石炭?”

    张晨更高兴了,激动说道:“快带我去看看。”

    校尉偷偷看了一眼庆怀,发现朱晖没有反对,赶紧在前面带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