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蜕变之我爱我家乡 > 第14章 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们

第14章 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们

    还是这日晚间,咪来满脸红光步履蹒跚的回来了,一看这样子就是喝多了。

    咪妈又是担心又是生气的过去搀扶着走近屋里。

    咪爸还试图甩开咪妈搀扶在自己胳膊上的手,嘴里大大咧咧的说着:“不用扶,我可以自己走。”

    “干嘛喝那么多,好久没见你喝酒了,今天是咋了?有啥事要喝酒的?”

    “我没喝多,你别管!”咪来一把挣出手臂,咧咧呛呛往前挪步。

    眼看就要往前摔去,咪妈妈快步上前堪堪扶住咪来。

    咪来这人平日里也不是好酒的人,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喝几口的,今天这样醉醺醺的样子有些年不曾见过了。

    咪妈生气归生气也不能真的不管这个喝醉了酒的男人。她心里大概猜得到这咪来怎么喝多了:百分百是为了咪兰回村种地的事情。

    一想到这件事情杨凤莲心里也没了底,到底是自己的娃儿,还是个女娃娃,这眼看着能在大城市扎根了,却不想……哎,咪妈心里无声的叹息着。

    在屋里的咪兰听到动静也赶忙出来一看究竟。

    父亲斜靠在母亲的肩上,嘴里碎碎念念的听不清在说些什么。

    两人亦步亦趋的往前走着,看着母亲有些吃力,咪兰赶忙上前几步,搀扶着父亲的另一只胳膊到自个肩上。

    “哗!”一下,父亲的手迅速从咪兰肩上滑了下来,挣脱了咪兰的搀扶。

    咪兰一惊,赚头看向父亲。

    咪来正不悦的看着咪兰,眼里的情绪很浓,浓得像深秋早晨的大雾一样弥散不开。

    对上父亲犀利的眼神咪兰心里一慌,父亲在自己的印象里都是温柔可亲的,这样严肃的看着自己的样子咪兰心里没底,知道可能是自己让父亲不痛快了。

    呆楞了几秒,咪兰又去抓父亲的手臂,想继续搀着。哪知父亲就是不让自己扶,身体微微一扭,避开了咪兰。

    “爸,你要是不高兴,可以打我骂我,就是不要不理我呀!”咪兰低声恳求道。

    “兰,你先不用管他,有我就行了。你忙你的去。”咪妈妈劝慰道。

    看着父母亲直接越过了自己颤颤巍巍的往里屋里走去,咪兰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看来她还是伤了父母的心了,特别是咪爸的心。但是她不能退缩,这是她考虑了很久的事情怎能就此作罢,她需要去规划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现在自己还年轻,有什么梦想就要去追求,如果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再说了年轻人不就需要有理想、有追求,别人能做成的事自己也一定可以。只要做出了成绩对父母就有了交代,她们也才能对她这个女儿放下心来。咪兰在内心里给自己鼓气加油。

    没过几天村里人都知道了:咪兰回家来种地了,放着城里人不做要做农民。知道的人都摇了摇头,想着村里的高材生还真是可惜了。

    当然了这事在村里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欢喜的大部分是看热闹的,看老咪家的热闹,看咪兰的笑话。看吧,书还是不能读太多,书读太多了人都变傻了。咪兰从正面教材变成了反面教材了。

    当然,咪兰回村的消息对杨洋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了。杨洋在周五回家的时候听自己的父亲说了一嘴这事,心里还觉得这怕不是假的。在看到咪兰后,整个人都开心了起来。

    在河边的古桥上偶遇咪兰。

    “咪兰,我听说你回来了!”杨洋问。

    “嗯,回来种地,你应该都听村里人传开了。”咪兰耸耸肩无奈的回道。

    “你真的想好了,放着那么好的工作不要?”杨洋好心的问。

    “还说我,你不也回农村来了,我知道你在镇上的中学教书。我不信你不能留在省城里,这么好的机会你照样是不要了。”咪兰笑了笑说道。

    “哎,我哪能和你比,你那是帝都,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我没出息,也没多大的追求,就想着离家近,守在爹妈身边。”说着,杨洋不自然的挠了挠自己本就不长的头发。

    “没想到你还是个家乡宝啊,我们彼此彼此啦。”咪兰会心一笑。

    “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的农村合作社,我这里正缺人,正愁找不到可以一起创业的人呢!”咪兰试探的口吻说着。

    “这个我也不是太懂,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一定义不容辞。”杨洋傻傻的笑,露出满口的大白牙。

    两人就合作社的事情聊了很久,杨洋听后很想加入,觉得咪兰这个想法很好,现在正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最佳时机,可要抓住了这波机会。

    忘了说了,杨洋的父亲杨正康就是桃源村的村支书,有些话通过杨洋去和他父亲说会更好。可以让杨洋先去探探村支书的口风。

    咪兰也和杨洋直说了:让杨洋和他父亲提一提现在国家对乡村的一些优惠扶植计划,以及其他省市里的乡村经济发展成功的例子,还有自己要在村里大干一场的计划……总之就是要勾起村干部发展村里经济的斗志。

    经过杨洋的软磨硬泡不断的说着现在时代的发展变迁,农村发展要创新要靠自己,现在又有这么个机会何不抓住机会放手干一场呢,就算最后没干成也没啥损失无非就是耗费了一些精力罢了。

    杨正康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完全没有理由不干呀!他让杨洋转告咪兰村里可以支持她的创业,只是要拿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方案来,还有要说服村里的一些反对者,这也全当是对咪兰的考验了。

    在杨洋的帮助下,还有咪兰的努力下,她们召集了村里的一大批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里有的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就留在家里了,有的是出去东部发达地区打了几年工挣了一些钱回家来准备成家立业的,有的也像杨洋这样的在乡镇里工作的大学生……七七八八这会差不多有十来号人了。

    在咪兰的计划里还需要召集村里的一些种田好手和养殖能手,关键是对这个合作社要有兴趣的人。可是老一辈的村民不是很理解咪兰的做法,这也难怪就连自己的父亲不也不支持自己吗?看来首先要让父亲加入自己的合作社,这样观望的众人才会有所行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