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谁还没有点野望 > 第110章 领地工作安排 八

第110章 领地工作安排 八

    在八公二农的基础上,还按照领民对领地的贡献来减少农税,比如说一名足轻为本家捐躯,那么将会减免至少两年的农税,农税还会调制六公四农,如果家中有未成年子嗣,那么男丁可以参加小姓预备训练,女子可以免费参与教育学习,学习到一定年限之后,还会安排到本家的作坊去进行务工。

    至于赋税方面,源义境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免除大部分的赋税,只保留基本的几种军役、徭役等赋税,其他的什么段钱、悬钱、栋别钱都予以免除!

    还有在领地中实行石高制,并没有采用周围的武家使用的贯高制。

    为了解决石高制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地上的实行问题,以及方便实施,于是就将稻米、白面作为衡量标准。

    因为现在大多数武家都以稻米种植为主,而如果有人种植了其他粮食作物,那么就需要将自己的粮食作物与稻米、白面进行价值换算,然后计算出石高,甚至除了杂粮以外,水产、矿产(铜矿、银矿、金矿等),也都需要换算成石高,在此过程中,稻米、白面就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在交税的时候,源义境所参考和指定的石高制是比较灵活的,如果某地身处荒山,粮食产量低下,但是盛产木炭,那么该村子在交税的时候,就可以用木炭来抵消地租(换算过稻米、白面之后),不需要非得把木炭背出山区卖掉,获得铜钱之后再向领主交税,石高制在这过程中等于是减免了农民卖炭的粮食消耗和人力成本。

    在具体征税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检地,为每村建立土地清册,按一地一人(一地一农)原则,在检地账上登记拥有作职(耕作权)的人的姓名(名请人、本百姓),使其承担缴纳年贡之责,即年贡负担者。由此又确立了领主制下的单婚小家庭耕作体制,其耕作面积一般不超过1町步。

    这种石高制的实行,等于是领主直接向农民或以村为单位,一定的比例又或是其他什么比例征收年贡(有些武家实行的就是九公一民),这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庄园制时代复杂的中间盘剥,否定家臣或地方豪族(地侍、有力名主、大百姓等)的土地所有权,及其对农民的奴役、征收实物等权力,推进由地方官吏管辖的村落制度。

    同时,这样也避免了农民隐藏收入不交税的情况,毕竟在以收获物百分比征收税赋时,农民很容易隐藏收入,并且粮食产量还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容易因为天气原因而减产,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就不如定下这样一个制度,对本家的财政收入也很稳定。

    日本的“座”其实就是日本式的封建行会,它起源于以公家、寺社为本所的同业特权团体,本所从座人处征收座役、座钱。

    像是乐市乐座,基本内容是否定座的特权,奖励商人来此定居,一切商人可以自由贸易。

    所谓的“乐市乐座”其实是两个互有联系的独立概念。免除城下町的市场税和商业税,废除座商人特权,称为“乐市”;进一步废除座本身则称为“乐座”。也就是说,“乐市”政策下的“座”仍然被允许存在,虽然已失去了特权,而“乐座”时期已经对“座”持消灭的态度。

    现在本家领地范围内根本没有座,所以实行起来根本毫无压力!

    日本最常用的中国钱币是明代之前的优质铜币,而永乐通宝和洪武通宝则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货币。

    在使用这些明国的渡来钱的同时,日本的巨商豪族等也非法地私人铸造中国钱入市流通,这些私铸钱无论是品质还是含铜量都无法与真货相比,在流通中损耗腐蚀的非常严重,因此被称为“鐚銭”,并在后期常被拒收,导致货币流通出现了严重问题。

    为了未雨绸缪,所以源义境发布了撰钱令,撰钱令中明确表示本家将以永乐通宝为主要货币,同时也规定钱币的种类和市价,制定了各地的不同币种之间的汇率。

    撰钱令规定1贯品相完好制作精美的永乐通宝可以换取10匁白银,可以换取2.5匁黄金,可以换取4贯及以上其他品质比较差、含铜比较低的鐚銭!

    而金和银也是按照明国的金银纯度来进行计算的,如果纯度过低的花,还会有所削减。

    甲州金大致是1枚含金量在80—84%的金小判=4.4匁(约16.5克)(1匁=3.759克),1匁银币=3.759克

    毕竟黄金的价值很高,16.5克的含量只有80%左右的金子,就相当于1400枚制作精良品质良好的永乐铜钱(1枚永乐通宝重量在3.7—4克,一贯也就是3700克—4000克左右),要是纯度在98%的话,就可以兑换1760贯永乐通宝,所以又从金小判细分了一些金制品。

    源义境参考甲州金的分级制度,将其分为两、分、朱、糸目,这些单位属于四进制,换算关系如下。

    每一枚甲州金的币面上,都有其相应面额的印记(如“壹两”、“壹分”等),面额既是其名称,又代表其价值。

    根据重量大小和含金量多寡来确定其所具有的价值大小,甲州金币的价值和重量是成正比例的,如“1两金”价值等于“4分金”,那么“1两金”的重量就是“1分金”的四倍。

    根据1枚金小判=4枚一分金=16枚一朱金=32枚糸目来进行推算。

    也就是说1枚金小判重量为16.5克,价值1400枚永乐通宝,1分金相当于3.7—4克,价值350枚永乐通宝,1朱金相当于0.9—1克,价值87枚左右的永乐通宝,1糸目金相当于0.2-20.25克,价值21枚左右的永乐通宝。

    只不过后面的朱金和糸目金重量太小,源义境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打造这么小的金子。

    至于刀狩令,相信很多玩过信野系列的都明白,刀狩令是日本史上的一个法令,最早由柴田胜家在越前实行,主要是没收农民手上的武器,其目的是完全做到兵农分离的目的,加强对庶民的统治。

    16世纪,近畿以及关东的平民在15岁的成人礼时,会得到一把胁差,允许携带刀的另一阶级是所谓的“小农民”,他们时常参加追捕落败武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落武者狩。

    关东的后北条氏动员令要求人们自己负担弓,枪以及铁炮,因此,农村的村民就有机会参与战斗,在日本的中世和近世,农民腰上的东西是不可侵犯的,16世纪和17世纪的村落争斗中,夺取对方的胁差是重大的罪行,中世以来,刀象征着农民的武装权以及成年男性的人格和名誉,夺取农民手上的刀,自然就成为了大问题。

    刀狩令规定领民(包括农民、町民、僧侣、商人、手工业者等)禁止拥有和携带刀,弓,枪,铁炮等武器,若私藏武器,延误年贡,发动一揆,将处以极刑!领民应持农具努力耕作,以此事为子孙后代安居乐业之本。

    不仅如此,刀狩令颁布的直接结果是武士与领民出现了明显且严格的界限,佩戴刀剑成为武士的公开特权,武士不得弃之从商或转业为农,等级制度获得了有力的巩固,在稳定武士与领民身份等级制度的同时,刀狩令还防止了领民起义的爆发,防止领民们在武家或僧侣的煽动下进行一揆!

    兵农分离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项非常常见的政策,从字面理解就是将士兵、农民区分开,打仗的专注打仗,种地的专注种地,既不影响战争,也不影响生产。

    因为兵农分离的好处有很多,就算领地的的成年男丁大部分都成为了足轻,差不多是全民皆兵了,但源义境也将其发布了出来!

    至于家臣集住则是先把地方武士集中居住到领主居城的城下町中,再进一步在藩国中只留下领主居城,将中下层武士与其领地彻底剥离,从领主转变为从藩主手上领取俸禄、为藩主服务的官僚。

    后世丰臣政权的大名参勤、江户幕府的参勤交代,本质上都是放大版的家臣集住,在这种政策下,大名、藩主虽然名义上是某地的大领主,但其本人却常年不在领地,领地的政务都得交给下面的家臣,那么时间一长,藩主就等于被架空了。幕末长州、萨摩等藩实际上也是藩士架空藩主自行发动的倒幕运动。

    这种情况下,实行一国一城令,让更多的地方武士从支城、领地中脱离出来,集中到领主居城的城下町和藩厅中,则是将武士从领主变为官僚的最后一步。

    这些法令从大体上明确了家主、家臣、领民们之间义务,可以使领民们能够快速安定下来,只不过这些法令都是源义境参考网文上面的一些设定,难免有些像当然,甚至可以说是纸上谈兵了!

    只不过现在鸣风城也只不过才500多领民而已,再加上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到时候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更改,然后就可以对其慢慢的进行完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