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回宣和靖康 > 第36章 废国诏

第36章 废国诏

    粘罕在等什么?

    他在等金太宗的一道诏书,这道诏书在历史上叫《废国取降诏》

    这是一道决定赵桓命运,甚至整个大宋命运的诏书。

    靖康二年,二月初五,这道诏书送到了粘罕的手中,金太宗批准了粘罕的提议:废黜大宋皇帝赵桓。

    但根据记载,金太宗一共下达了两道诏书,一道明诏,一道暗诏。

    明诏的意思就是:废黜赵桓。而暗诏是让粘罕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看着办。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通讯的落后,两地又相隔太远,所得到的消息一般都有一个月左右时间的延迟,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的形势。

    换句话说,大宋的命运就掌握在粘罕与斡离不手中,可斡离不虽然是完颜阿骨打的儿子,但他在朝中的话语权是不及粘罕的。

    所以粘罕的态度更加能决定事态的走向。

    斡离不持反对意见,他不同意废黜赵桓,两次南征,他得到的东西最多,并且在这之前,鉴于他的友好,赵桓也提出请求,想让他从中帮忙,渡过难关。

    做为交易,斡离不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赵桓能送一些“帝姬”给他,斡离不是个好色之徒,他听说有几位“帝姬”美艳动人,便想一尝芳泽。

    帝姬,就是公主,赵佶在位时改的,所有公主都不叫公主啦,都叫帝姬。

    斡离不两次围了汴京,身边从来没断过女人,有开口要的,也有赵桓主动送的,还有抢的。

    可帝姬?还没有享用过。

    在这里,我们并不能单纯的认为,斡离不仅仅是为了发泄男性荷尔蒙,对于帝姬这样身份的女人,可并不同于一般的民女或宫女,享用完了就赏给士兵,他是要娶这些帝姬的。

    这些帝姬中就有茂德帝姬。

    茂德帝姬赵福金是赵佶的第五个女儿,她嫁给了蔡京的儿子蔡鞗,蔡京做为北宋六贼之一被处决后,她又回到了皇宫。

    然而,斡离不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当粘罕知道斡离不收了茂德帝姬后,更加坚定的认为斡离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假公济私,事态继续恶化。

    二月初六,赵桓及所有陪同的大臣被要求去青城,赵桓刚出门,被要求撤掉象征皇家的黄屋,到了粘罕的帐外,发现面向北设了一个香案,要求皇帝向着香案拜了两拜,接着,由萧庆宣读了金太宗的诏书,又扯掉了赵桓的龙袍。

    至此,赵桓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废,北宋亡国了。

    接下来要干什么?

    把所有宋人的官都换成金人来做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金人还没有那个能力,他们有能力攻陷一座座城池,可没有能力自主去治理这一座座城池。

    比较合适且有效的作法是,换一个听话的人来当皇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立伪政权。

    换谁呢?这个比较头疼,赵氏子孙中肯定是不行的,风险太大。

    最后,他们把问题扔给了汴京城中的官员们,让他们自己选一个人出来,并以七日为限,同时要求七日之内,所有皇室宫眷都必须出城,包括太上宫赵佶。

    七日之后,若仍没有完成上面的任务,那么金军将要——屠城。

    这一道命令使得大臣的放弃了最后的忠诚,他们连哄带骗的将赵佶送出了城,张叔夜仍想阻止,然而,却孤掌难鸣。

    二月初七,赵佶带着皇室宗亲共三千多人,出汴京城,去了金营。

    太上皇在青城斋宫见到了皇帝,二人抱头痛哭。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到二月十一,所有与皇室沾亲带故的全部都出了城。

    这一场变故,史称“靖康之难。”

    从此之后,赵佶和赵桓再未踏入汴京半步。

    接下来轮到民主选举了,孙傅称病,根本不去。

    剩下的人坐在一起,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肯当“新皇帝”。

    可是干耗着也不是办法啊,眼看期限就要到了,有人提出一个办法:既然在坐的各位都不想当皇帝,那么,咱们干脆选一个不在坐的。

    不在坐而且够级别的,倒是有一个人,谁?

    张邦昌啊。

    他从第一次以少宰的身份陪康王当人质,一直到现在都在金营,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与粘罕还比较融洽。

    所有人都举双手赞成,没有比现在更幸福的时刻了。

    金人也不反对,这正是他们心目中的人选。

    有赞成的声音,就有反对的声音。

    孙傅和张叔夜都没有在所谓的选举信上签字。

    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情绪。

    他们不是反对张邦昌当皇帝,他们是反对所有赵氏家族以外的人当皇帝。

    因为固执,这两个人被抓走了,金人逼迫他们同意,但这二人都不为所动,最终,他们跟皇帝一起被带去了北方,从此再未回过汴京。

    还有一帮人持反对意见,他们的原则和上面两人一致。反对一切赵氏家族以外的人都皇帝。

    他们的职位赋予他们的责任就是反对。

    这群人是御史,负责的是历史名人——秦桧。

    宋朝的御史是非常厉害的一个群体。

    因为宋朝有不杀文臣的优良传统,更不会杀御史。

    所以这个群体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就是怼天怼地怼皇帝。

    只要是他们觉得不爽的地方,就开怼,一个人怼不赢就一群人怼,皇帝拿他们也没办法,只能默默承受。

    这群人写了一封信给二位元帅,信的措辞如何,不得而知。但内容大致就是反对张邦昌当皇帝,要拥立赵氏。

    所有人都签了名,御史中丞秦桧第一个签。

    金人现在已经灭了宋,他们扯下了最后的遮羞布。

    “反对?抓。”

    秦桧首当其冲,被金人抓走,他也将陪两个皇帝去北国长期渡假了。

    然而命运却对他颇为关照,他并未客死他乡,反而是有朝一日重返南国,而这一段经历,却为他攒下了厚厚的政治资本。

    金人接着索取,能带走的基本上都要带走,金银财物搞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是人口。

    首先是官吏,实际上他们并不缺官,而是缺吏,就是各个部门基层的,有经验的,能干具体事的这么一群人。

    然后是手工艺者,包括看星相的、僧侣道士、金银匠、木匠、铁匠、制陶的、烧瓷的、裁缝、郎中、喝歌的、跳舞的、玩杂耍的等等。

    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他们要为金人传道授业解惑。

    金人要准备撤了,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把伪政权扶上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