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回大明:百官跪求我当暴君 > 第5章 谋定而动,悬剑张家

第5章 谋定而动,悬剑张家

    蒋冕板着脸,皱眉看着朱厚照。

    他虽对张氏二候不满,却也不认可朱厚照对张太后的逼迫。

    纵使天子是王女儿所生,也不可对嫡母不敬。

    岂有子不孝母之理?

    毛纪看张家非常不爽。

    今日你张氏子干涉国是,对帝位指手画脚。

    明日是不是就要效法王莽,篡位称帝?

    此等乱臣贼子,当人人诛之!

    昔年孝宗皇帝在时,对此二人多加恩宠也就罢了。

    今时今日,还敢借着太后之威,变本加厉,欺压天子。

    毛纪期待地望着朱厚照。

    只要天子一下令,他立刻领命前往建昌侯府,捉拿一干人等。

    杨廷和在初时诧异后,就不再有任何表示。

    朱厚照对张太后的反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只是过去都在后宫有所争执,不曾流露不满于人前。

    今日母子二人在众人面前撕破脸,算是头一遭。

    杨廷和不知道天子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他怕走了一个张家,再来一个郑家。

    大明外戚安分守己的并不多。

    何况外戚不是认了就算完,还得给官给爵给钱。

    想想江彬抄家所得的钱财还没捂热乎,转眼就要分出去一大半,杨廷和心里就肉痛。

    张太后声音尖利起来。

    “皇儿,你真的是哀家所出!玉牒上写的清清楚楚!你出生时,你父皇还亲自去了祖庙,告祭列祖列宗。”

    张太后慌乱至极,“当时……当时哀家生产时,用的人都是有记录的。他们可证哀家清白。皇儿下令去查,快着人去查!”

    朱厚照冷冷地看着张太后疯癫似的语无伦次,心如止水。

    三十一年前,他出生在五百年后的一个普通农户之家。

    家里不富裕,温饱都有些困难。

    母亲会在他搬化肥闪了腰时,说小孩子哪有腰。

    父亲会在他贪玩下水,差点淹死时,吊在房梁上狠狠打一顿。

    典型的中华传统父母。

    他们不识字,但擅于用自己的三观,去衡量朱厚照的对与错。

    但柔弱的母亲也会因朱厚照被欺负,拎起菜刀,狂追亲戚三里路;木讷的父亲也会在大雨滂沱的深夜,抱着高烧不止的朱厚照,踹开赤脚医生的家门。

    听说勇闯娱乐圈的朱厚照,穷得吃不上饭。

    老两口放下农活,坐着大巴车千里迢迢南下。

    贴身藏着皱巴巴的十块、二十块,刚从银行取出来的连号崭新百元大钞。

    还有母亲做的大饼和四罐腌菜。

    不带更多东西,是因为提不动了。

    他们不顾朱厚照的拒绝,强硬地把钱塞他手里。

    又匆匆赶回老家。

    农忙时候,地里离不开人。

    朱厚照偷偷跟在他们后面。

    顶着大太阳的父母,坐在马路牙子上就着腌菜啃大饼。

    他们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走了十几公里,在暮色中赶上回家的末班车。

    朱厚照隔着车窗,看到快虚脱的二老头靠头打瞌睡。

    那年粮价大跌,父母承包的耕地成本都没收回来,还倒贴了化肥农药钱。

    朱厚照在影视城边上的群租房,穿着母亲做的棉鞋,哆哆嗦嗦地和室友一起偷偷烤火取暖,想着要活出个人样来。

    他拼命接戏,攒了几年的钱,回家推倒了透风漏雨的三间破烂瓦房,盖起砖结构的二层小楼。

    然后在父母念叨着催婚的声音中,他重返娱乐圈打拼老婆本。

    最终在片场发生意外,又重新回到了五百年前的大明。

    回来这几日,朱厚照总是担心。

    有关节炎的父亲阴雨天下不了床,体弱的母亲逐渐做不了活。

    他们只有一个孩子。

    自己不在,谁为他们养老送终?

    当朱厚照体验过父母全心全意的爱护后,他对张太后的冷漠就到达了顶峰。

    过去朱厚照还能想办法说服自己,那是他生母和亲舅舅,凑合过吧。

    现在他一点都不想继续将就了。

    哭喊了一会儿后,得不到回应的张太后,哑着嗓子悲愤道:“若是陛下还在,我怎会被如此欺辱!”

    阁老们没一个吱声的。

    这是皇帝的家事。

    认谁不认谁,轮不到他们说了算。

    朱厚照很有耐心地等张太后宣泄完,才对边上伺候的苏进道:“叫人去趟建昌侯府,告诉建昌侯,往后没有朕的手谕,不得入宫。寿宁候如今不在京,等他回来后,一并如此办理。”

    张太后尖叫:“那是你舅舅!嫡亲的舅舅!你怎能如此对他们?要是往后他们在外头受了欺负,还有谁给他们撑腰?”

    毛纪听闻,险些气歪了鼻子。

    张家二候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谁还敢欺负他们?

    倒打一耙也不是这么来的。

    朱厚照顿了顿,扭头朝张太后不怀好意地一笑。

    张太后心直突突。

    就听朱厚照温言道:“既然太后不许,那开棺验亲一事就暂且作罢。”

    话锋一转,“不过,还请诸卿查探郑氏一门如今情形。王女儿与朕是否母子,尚无定论。朕也不好将他们弃之不理,免得日后说起来,失了礼数。”

    又安慰阁老们。

    “江彬之事,已有人告诉朕。杨先生和诸卿处置得很好,朕对此事没有异议。”

    杨廷和眼睛一亮,口称天子英明。

    就连一心想致仕的蒋冕,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天子。

    这是他们没想到的。

    这几日,他们一直闭口不提,也是怕天子在知道此事后,多加阻拦。

    不曾想,天子竟然全力支持。

    真是惊喜!

    张太后目瞪口呆,久久不能回神。

    她望着朱厚照与杨廷和等人君臣相谐,期待事情有所转机。

    直到杨廷和率众起身告退,都没为自己说一句话。

    阁老们怎么就这样任由我儿子去认一个陌生人做娘?

    那是我儿子!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下来的亲生儿子!

    他怎么可以认别人做他的娘?

    阁老们平日里不是最重法统的吗?

    此等有悖人伦,无视法纪的忤逆禽兽之行,怎的就不对天子进行劝谏?

    直到阁臣们离开,张太后还没缓过神来,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

    朱厚照也没走。

    他在给张太后清醒的时间。

    他要在今天,让张太后知道一个事实。

    你做初一,我就敢做十五。

    母不似母,子也不必为子。

    再想用孝道来对他进行捆绑,那就别怪他一巴掌拍碎张家所有人。

    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还在喘气,都别想逃。

    朱厚照从来没想过要开棺验亲。

    他要用郑家做一把剑,随时悬在张家的脑袋上。

    只有不知何时会落下来的剑,才具有真正的威慑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