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总理军国事务

    陈伦心思百转,试探着向杨一清找个答案。

    “杨公可是拜了三公?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杨一清摇头。

    “非也,乃是陛下有感内阁担子太重,另设了一处,择良臣任之,为内阁诸位阁老减轻负担罢了。”

    杨一清道:“毕竟阁老们年岁都不小了,清闲一些,对身体也好。”

    陈伦不敢苟同。

    虽然天子素来任性妄为,可到底也要听一听朝臣的意思。

    这另设一部,百官能答应?

    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却问:“敢问杨公,新设立的衙门为何名?”

    “陛下称之为总理军国事务所。暂且挂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名下。由镇国公代领。”

    “此衙门不设人员定数,品级如阁臣。平日处理政务,俱在宫内,不另设宅邸。”

    陈伦语塞。

    陛下这是自己给自己加官进爵了哈。

    以后这事务所,在宫内当差,那就相当于天天在陛下眼皮子底下,但凡出了错,招呼一声就能找着人。

    随时都能裁汰。

    品级如阁臣,更说明,往后多得是为了能进入这个事务所争得头破血流的。

    内阁虽然也无人员定数,可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好。

    恐怕百官为了日后自己能精进一步,就不会太过于反对。

    不设人员定数,就意味着可多可少。

    听说如今兴府世子,都在锦衣卫当差了。

    往后说不准,不拘朝臣,还会有勋戚、宗室入内当职。

    京师……这是要变天了啊。

    陈伦心里琢磨着,这次自己一定要在杨一清面前好生办事,若是能得这位,在陛下跟前美言几句。

    不,只要提那么一嘴,自己就能回京去了。

    地方上虽然好,天高皇帝远,自己作为天使,没人敢不听自己的。

    可真想要做些什么,想要往上爬,还是得回京。

    想到这儿,陈伦又堆起了笑脸。

    “不知杨公如今领的官职——唤作什么名儿?咱家瞧着,您这都换上一品大员的衣裳了。”

    杨一清颇是得意地理了理身上的官袍。

    “幸得陛下青眼,点了杨某做这事务所的第一任总理大臣。特赐一品官服,往后待遇,也如阁臣。”

    陈伦嘴上道着恭喜,心里活泛开了。

    名义上不是阁臣,实际上却是能与阁老分庭抗礼的存在。

    杨一清曾经入过阁,本身就做过阁老。

    他本身有北境的军功在身,于外朝和内廷都有着不错的人缘。

    让他来担任第一位总理大臣,的确是个妙手。

    只是不知,这事务所内,如今定下了几個人,往后会不会对司礼监有什么影响。

    只要当了太监的,就没有不想着踏进司礼监,做不了掌印,当个秉笔也好。

    这也算得上是监宦们的志向所在了。

    陈伦这边存了无数个疑问,不敢说出来寻求解答。

    杨一清也不在意他是什么想法。

    既然天子有意改革朝堂,打破现有的平衡,自己又能出把力。

    往后青史上兴许还能得一个君臣相和的美名,何乐不为?

    再者,从天子给自己的密信中,可以看出,这总理军国事务所,只需对天子负责即可。

    一切责任,由天子承担。

    有天子保驾护航,不必担心行差就错,招致言官弹劾,倒是可以省下不少麻烦,专心于政务上。

    唯一让杨一清担心的,就是日后这个事务所会不会延续下去。

    所内大臣对天子负责,不同于阁臣那样,拥有一定的权力,全权由天子圣裁。

    一旦出现晋惠帝那样圣质如初的君王,无力处置好,总理事务所就会和内阁产生不可弥合的分裂。

    届时,党争之势不可阻。

    不过杨一清只略想了想,就放下了。

    他还没有处理完这次战事,以天子的意思,肯定是想借着这战事,好向朝中宣布。

    要是战事不利,天子脸上无光,更不会提及。

    这计划,就腹死胎中了。

    杨一清微眯了眯眼,借着余光,扫向面有所思的陈伦。

    只要能赢下这场仗,哪怕是借宦官之力,也无不可。

    杨一清自袖中取出几张纸,递给陈伦。

    “战事紧急,我也不同陈公公多客套什么了。陛下之意,公公想必清楚。这是我这几日着人计算出来的用度,请公公过目。”

    陈伦心思不在这上头,只匆匆看了几眼。

    心中咋舌。

    这是要把自己的家底都给掏空了啊?!

    杨一清啊杨一清,你可还真会顺着杆子往上爬!

    陈伦皮把纸往边上一放,轻飘飘地落下。

    他笑肉不笑地盯着杨一清。

    “杨公好大的胃口!”

    杨一清却道:“我知数额巨大,但这已经是尽力减免之后的数字了。”

    “我与汪鋐商量过,这些用度,大半都是花在火器改良,还有战后抚恤上的。粮草船只,另想辙,看能不能同望族乡绅们借一借。”

    陈伦在心中来回比较,最后还是觉得小命要紧。

    宫里的老祖宗可是发话了。

    留着命,现在没了的,往后都能回来。

    陈伦咬牙,“成,咱家应下了!不过这数额之大,一时半会儿的,咱家还凑不齐。还容杨公给咱家些时日,去凑一凑。”

    杨一清自然无有不应。

    只要陈伦答应下来,那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至于陈伦是找谁凑,如何凑。

    但凡不扰民,杨一清就不会管。

    杨一清朝陈伦拱手,“陈公公高义!此番,陈公公出力颇多,事后我定为公公上疏请功。”

    有杨一清这句话,陈伦心里就好受多了。

    起码还有个盼头。

    陈伦一拍大腿,站起身来。

    “得了,杨公也不必说客套话。我吃杯茶就走,不多留了。还赶着去凑钱呢。”

    杨一清捻起袖子一角,向陈伦示意,“公公请。待事毕,我定在城中设下酒宴,犒劳公公。”

    陈伦扯了下嘴角,全当自己笑领这份心意。

    酽茶入口,苦涩得很。

    一如陈伦现在的心情。

    见陈伦果然喝了茶就走,杨一清立刻把汪鋐叫过来。

    “钱财的事,已经妥当了。先前你说的,欲设法自佛郎机的船上密得其火器的事儿,办得如何?”

    汪鋐面露难色,“卑职无能。”

    杨一清并未因事情毫无进展,就责怪于汪鋐。

    “无妨,如今两国交战,难免彼此提防许多。你行事要办得谨慎些,切记不要泄密。”

    “卑职省的。”

    汪鋐扒拉了几口饭菜,就又匆匆离去。

    杨一清端坐后院,等着做好的匾额送来。

    他还要借这御笔亲题的匾额,去找吴、郑二族,商谈接下来的助战之事。

    飞鸟展翅,从院中上方的天空滑过,落下一片飞羽,轻轻躺在杨一清面前的石桌上。

    杨一清捻起光洁的飞羽,愣神许久。

    起身去屋内,寻了个木盒装好。

    陛下不曾到过这里,往后兴许也没机会来。

    让他看一看这南地之羽,聊以慰藉,也是好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