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杨一清的野心

    杨一清好不容易回神,反应过来第一件事,就是令人去将方才报信的人叫回来。

    “杨公还有何事要吩咐?”

    杨一清细细叮嘱道:“先问问那些船工和通事,可有家人在中国。若是有需要,官府可以先将他们的家人妥善安置好。”

    “再有,若是有那满剌加之民,就说天子允诺,将佛郎机驱逐后,会协助其王重新夺回满剌加。”

    生怕事有异变,他还多嘱咐了一句。

    “若是有其他要求,也可一并提来,官府会尽量满足。只要为中国办事,天子绝不会亏待了他们!”

    “诺!”

    将自己方才说的话,想了一遍,觉得没有其他遗漏的地方后,杨一清才点点头。

    “去吧,切莫记岔了话。”

    目送那人离去,杨一清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紧绷着的状态,终于可以松懈下来了。

    他迅速回到书房,给漳州的王守仁写了一封信。

    “速速将信送往漳州,走官道加急,不得延误!”

    仆从领了信,正要下去,又被杨一清叫了回去。

    “且慢,记得休要对外提起今日之事。信件也莫要与人看去。若有问起,就说是我向漳州那边问问援军何时到。”

    “哎,主人放心。”

    杨一清坐在桌后,屁股左摇右晃,颇觉不安,又站了起来,在书房内踱步。

    步子时慢时快。

    他已经许久不曾经历过战事了。

    如今这般热血沸腾的心情,倒像是回到了当年北境时。

    扑面而来的风沙,会从衣领子里灌进去,不将身上的衣物裹严实了,就会被冻毙在屋外。

    北境的百姓,一日复一日地,南望王师,祈求老天开眼,将南下打秋风的鞑子灭族。

    彼时自己尚年轻,正值壮年,一腔热血尚未凉透。

    目之所及,乃百姓破家人亡之苦。

    于心何忍?!

    自己于北境深耕,春夏组织田耕牧马,保百姓冬时可以果腹;秋冬部署兵马,将南下的蛮夷抵御城门之外。

    对于自己在北境的政绩,杨一清还算是满意,起码不负皇恩。

    现在,是沉寂后的第二次,在广州府,发出自己的声音。

    杨一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信手在博山炉中投了一小撮沉香,在桌边重新落座。

    他闭上眼,嗅着带着潮气的沉香味道。

    心慢慢地,慢慢地,一点点平静了下来。

    杨一清睁开眼,同时松开方才紧握住的拳头。

    不可心急。

    他这样告诫着自己。

    切不可心急。

    这次巡检抽分,能查到佛郎机的船上,得亏了郑家通风报信。

    他们早先就和佛郎机有商贸往来,只要给官府供足了油水,上头人自会睁一眼闭一眼。

    郑志锐被那块御赐的匾额,激地眼睛都红了。

    吴郑两族虽交好,私底下暗暗较劲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谁愿意做老二呢。

    上回协战,是吴瑗领的头,那这回怎么都该轮到他郑志锐了。

    郑家内部不是没有反对声音,怕自家暴露后,事后被官府追究。

    佛郎机可以闻风而逃,他们世代生活在这儿,拖家带口的,能跑哪儿去?

    郑志锐凭一己之力,压下所有反对声音,义无反顾地暴露了郑家与佛郎机之间的暗中交易。

    郑家与佛郎机碰上头的时候,东莞那头的巡检,一早就蹲守着了。

    佛郎机的大船一出现,立刻蜂拥而上。

    因两国先前在屯门岛有过摩擦,船上的佛郎机商人如临大敌,差点就火并起来。

    不过在船上通事的沟通下,发现只是寻常抽分,对自己征收的实物商税,也就不再反抗。

    甚至还拿出银两进行贿赂。

    有心算无心,自然占了上风。

    东莞的巡检不仅钱照拿,连船上的船工、通事,也都有了初步联络。

    杨一清判断,接下来,佛郎机的警惕之心,也许会大大降低。

    由此事,佛郎机会得到一个讯息。

    先前的交战,可以被归于官府之间的事。

    商品交易,还是照做不误的。

    先前汪鋐向杨一清提出,自己想要取得佛郎机的火器,然后再自行仿制。

    杨一清想的,就要大胆得多了。

    他不仅要火器,更要佛郎机的蜈蚣船。

    中国的大船,不是不如佛郎机吗?

    那为何不能弄一艘来仿制一番?

    当年三宝太监远航的宝船图纸已经没了,皇明如今凭借自己,恐怕不能在短期内,制造出足以抵挡佛郎机的大船。

    想法子弄一艘来试试看。

    即便如今用不上,以后也会用上。

    满剌加乃朝贡藩国,今佛郎机据之,欲窃皇明,一计不成定再生一计。

    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定要将其彻底从满剌加赶出去,才能稳定广东沿海一带的安宁。

    自太祖定下十五不征之国后,东南沿海的倭寇之祸,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朝中不少迂腐人,以《祖训》为由,不许大军征讨。

    已经有了一个倭寇,可不能再多一个。

    再者,佛郎机的蜈蚣船,亦可日后为讨伐倭寇所用。

    中国的水师还是差了些,若非佛郎机,岂知世间已有蛮夷造出这等船只?

    杨一清对佛郎机这个蛮夷之国,有些好奇。

    其服饰、语言与中国异,却能造出此等大船和与众不同的火器。

    那其国内,该是何等情形?

    若天子有意,是否可以重启当年三宝太监之事,重新一览各国?

    不过杨一清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海禁一事,是太祖定下的。

    虽然太宗让三宝太监率船游历各国,但宝船图纸及当年的航海图被毁,就可看出朝臣的态度了。

    更不提当年太宗为此事所耗费的银钱了,如今哪里来这么多银钱去支撑此事重启。

    寸板不许下海啊……

    杨一清重重一叹。

    这事不好提,提了天子会为难的。

    不过从佛郎机手中,夺其船只的事,杨一清是势在必行的。

    这是他认为,必须要做的事。

    不能仅靠火器的威力。

    船只速度跟不上,火器射程再远,也打不中敌船。

    待广东战事了结,再将佛郎机的蜈蚣船和火器,于沿海一带推广。

    届时,何愁倭寇除不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