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计成

    在有人总领统筹的情况下,多个部门携手组成的庞大的行政机构,开始缓慢运转起来。

    即便张拯再如何不情愿,程昌再怎么牢骚不断。

    汪鋐到底是在杨一清的帮助下,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除了布政使司外,杨一清还联系了当地的几个望族,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帮助。

    在吴瑗和郑志锐的领衔下,广州府当地的乡绅纷纷施以援手。

    有调集家中船只,用以征用的。

    有担心军粮不够,从自家粮仓送来几十车麦米的。

    更有大族组织了族内壮丁,日夜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望族的慷慨解囊,杨一清自然欣然接受,并允诺了一大堆好处。

    实物是不会给的,但名望还是可以有。

    届时,再同提学那头打声招呼,多放几个人进去官学,也就是了

    反正考不考得上,全凭自己本事,这可没人帮忙。

    对这些人而言,只这一条,就足够下死力的了。

    有了功名,就可以在税赋、杂役上进行优免,多得是想要逃避税役之人,想要举家投献。

    利滚利,财滚财,又无律法之忧。

    家中高坐,即可发家致富。

    这些望族不知道的是,杨一清脸上挂着笑,心里却把此间所发生的的一切,都记了下来。

    无田产隐匿,何来这么多的粮?何来这么多的人?

    深夜,书桌前的蜡烛十分明亮。

    杨一清上了年纪,眼神不好,还多点了一支烛灯。

    他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手腕,专心地回顾自己方才写的东西。

    待此间战事了结,就是天子谋划成功之日。

    自己作为总理大臣,便要以此,为雷霆第一锤!

    投献之风,由来已久,就连杨一清家中,也收了不少。

    杨一清不反对定下的优免,他本人也因此受益。

    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看,他觉得,优免可以有,但必须进行一定的限制。

    重新厘定天下田亩,定然会引起朝中议论。

    不过杨一清有把握,事情会成功。

    此乃大势,非螳臂可挡。

    重要的是之后。

    厘定田亩时,如何界定,如何防止地方官与乡绅联手欺瞒、夺小民之田?

    厘定清查后,又如何防止田赋被瞒报,如何防止田地交易上的手脚?

    这些都是问题,需要一条一条,慢慢想清楚,如何开展,如何施行,如何避免人亡政息。

    杨一清自知,远在京师的天子,对自己寄予厚望。

    他唯有拼尽全力,不负隆恩,殉职于任上,以身相报。

    “主人,夜深了。”

    仆从送来的宵夜,放在桌上,瓷碗与木桌发出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分外响亮。

    不过没能让杨一清回神。

    他的注意力,依然在刚才写下的奏疏当中。

    “放着吧。”

    再重新看了一遍后,杨一清确认没有遗漏的地方,才抖了抖衣袖,端起甜汤,慢悠悠地吃起来。

    此时的广州府还热着,这碗甜汤是仆从特地用冰镇过的,吃起来分外爽口。

    甜丝丝的汤水自口腔蔓延开,混合着冰凉,一路舒服到胃里。

    杨一清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不过不敢多吃。

    年纪大了,脾胃就不好,冰吃多了容易伤胃。

    他只浅尝了几口,就放下了。

    “明日叫人去趟按察使那里,问问进展如何。”

    如今两国于海上胶着,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佛郎机占据着满剌加,与中国隔海相望。

    这就像看似熄灭了的火盆,表面上还是一层烧尽了的灰,可暗藏于下的火星时刻都在伺机而动。

    一旦势成,就是燎原大火。

    杨一清不敢掉以轻心。

    他虽不常当面询问,却也日日遣人去衙门打听。

    同时,还在恶补海事,从寥寥数言的记录中,研究海战。

    偶尔也会去水师那处看看,与书中所言印证一二。

    在外人眼里,杨一清这个总揽事务的人,十分清闲,每日不是在府中后院待着,就是出来宴请望族乡绅。

    偶尔出城,也不过是去水师走个过场。

    从不对广州府,乃至广东省内的事指手画脚。

    有官员起了矛盾,来寻他要個公平,他也大都和稀泥。

    早有当地的官员对此颇有微词,直言杨一清有失其名,并不如传闻中的那样实干。

    这次以天使之名南下,也不过是捞取功劳罢了,并不想出力。

    杨一清对这些坊间传闻,付之一笑,不以为意。

    心里还揣着事,杨一清睡得很晚,也睡不踏实。

    仆从叫醒他的时候,才过去一个时辰。

    杨一清睡眼惺忪地问:“何事?”

    仆从一脑门子的汗,有些兴奋,又不敢高声,只低低地回话。

    “是按察使那头来信了,说是先前定下的计谋,成了!”

    杨一清登时清醒,趿拉着软鞋,就朝门外冲。

    跟在他身后的仆从,草草拿起外袍,追在他身后,为他披上。

    杨一清拽了拽身上的外袍,望着堂中来报信的人,睡意全无。

    “情形如何?仔细说说!”

    “禀杨公,布政使司那头已经和多位通事联系上了,按察使这边也有进展。”

    他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先前商议时,就有佥事提出,交易大宗货物时,佛郎机定会上岸。”

    “果不其然!有巡检抽分时,上到佛郎机船上。船上有不少中国之民,还有满剌加百姓。按察使已着人与那些船民联络,施以教化。”

    杨一清边听着汇报,边由仆从给自己穿衣。

    听到事情有了极大进展后,他兴奋地推开仆从。

    系了一半的外袍,挂在身上,衣冠不整的模样,看起来很失礼。

    不过此间无人在意这等小事。

    “好!好!!”

    杨一清飞快地给自己系上衣带,对那人道:“你回去对宣之说,就是我的意思。只要愿意协助中国,痛击佛郎机,战后重加赏赐。”

    “但凡于此战出力者,我皆上疏天子,报以大功!”

    “天子乃英明仁君,战后必论功行赏,绝不叫有功之人白白流汗流血。”

    等那人离开很久,杨一清还站在堂内。

    他的双手背在后头,紧紧握成拳头,身体因为激动而颤抖。

    终于,终于到了这一天!

    与佛郎机一触即发的大战,不远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