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生日贺礼

    夏皇后今年的千秋节过得分外冷清。

    宫里没给大办,也不叫内外命妇入宫参宴。

    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皇后受了天子的冷遇,彻底失了宠。

    怎么连千秋节都不给操办了呢?

    可是看帝后和和睦睦的样儿,也不像。

    听宫里出来采办的公公们说,如今皇后时常会去乾清宫,给天子和兴府世子送些吃食。

    天子也常去坤宁宫留宿。

    完全不像是被打入冷宫的样子。

    甚至可以说,照这情形下去,头一个皇嗣,就是从坤宁宫里头出来的。

    兴许是说的人太多了,坤宁宫里传来了信儿。

    说是今岁慈寿皇太后有恙,坤宁宫不易大操大办,省下来的银钱,用于给菩萨塑金身,为慈寿皇太后祈福。

    京师里头全在夸皇后孝顺,不少婆婆还拿夏皇后来教育自己儿媳。

    知道内情的,私下里冷嘲热讽,说张太后早躺床上下不来了,就是被夏皇后告状给气得。

    夏皇后有些不安地问朱厚照,“如此行事,朝野内外,可会非议?”

    朱厚照躺床上都快睡着了,被辗转反侧的媳妇儿这么一推,又醒了过来。

    他拍拍怀里的夏皇后,“不碍事。她们入宫来见你,说些不中听的,你心里还不好受。”

    “现在这样不挺好?人不见,礼照收,还不花钱。”

    一石三鸟的好事。

    夏皇后得了安慰,心里好过些了,在朱厚照臂弯里拱了拱,找了个舒服的地方合上眼。

    明天就是她生辰,虽然没大办,可陛下允了让三妹妹带着外甥入宫探望,还许留宿一晚。

    这让夏皇后高兴坏了,第二天一早就把菜单给定好了,还翻出了许多珍藏的宝物,想着要给妹妹带回家去。

    朱厚照见了,不免笑话她。

    “也不知是谁生辰。只见人家送上门的,还没见主人自己送客人的。”

    夏皇后微微嘟着嘴,把册子往膝盖上一摆。

    “三妹妹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先前奴家不知道,现在可不得好生补偿一番。”

    朱厚照沉吟一番,表示赞同。

    主打一个媳妇儿说的都对。

    夏皇后兴致勃勃地挑东西,朱厚照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杨一清从广东送来的奏报,正好到了,他得琢磨琢磨。

    夫妻俩一人占了罗汉床一头,互不干扰。

    待看完后,朱厚照“哗”地一下,将奏疏收起,动静有点大,惊到了夏皇后。

    “陛下……?”

    朱厚照难掩脸上的兴奋。

    “皇后先忙,朕回乾清宫了。今夜朕过来用膳。”

    夏皇后乖顺点点头,“秋风渐起,陛下仔细身体。”

    朱厚照匆匆应了,风风火火地走了。

    夏皇后抿嘴一笑,低头继续从册子上挑拣东西。

    随侍的宫女忍不住好奇,“娘娘不问陛下发生了何事?”

    夏皇后的眼睛如刀刃一般飞了过去。

    “前朝事,岂是内廷能知的?!”

    宫女退后了几步,低头不敢说话。

    夏皇后温言道:“必定是好消息,陛下走的时候带着笑呢。”

    “……是。”

    已经成功恢复自由身的夏氏,正领着儿子,行走于宫内。

    虽然不是第一次入宫,但她还是担心儿子会有行为不妥当的地方,一路耳提面命,叮嘱儿子宫里的规矩。

    小小的孩子倒也没显露出不耐烦,听得很认真。

    只是一双眼睛,总是瞟来瞟去。

    待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在不远处匆匆而过时,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不过还是按捺住心情,很认真地继续听母亲唠叨。

    夏氏一进门,就被夏皇后牵住了手。

    “盼你们来许久了,怎么才到?”

    夏氏笑道:“这不是家里人口多了,个个都想进宫来沾姐姐的福气。我推了许久,才脱得身。”

    提起娘家,夏皇后脸上的笑就淡了几分。

    夏氏察言观色,心思一转,脸上笑容更盛。

    “二哥哥近日来可是听话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上的差事也全交出去了,如今啊,日日都磋磨家中小辈,叫他们好生读书。”

    夏皇后冷笑,“这是他原本就应当做的事。”

    又拉着夏氏的手,往殿内走。

    “今日不同往年,就我同你,还有邵太贵妃。人少,也好说些体己话。”

    夏氏笑着应了。

    她身边的小豆丁按了按藏在胸口的扁扁小木盒。

    “姨母、母亲,儿想去寻姨丈说话。”

    夏氏皱眉,“陛下日理万机,政事尚且处理不完,哪里有空陪你说话?”

    “听话!母亲一会儿叫人给你些好玩的、好吃的,你就在坤宁宫,哪儿都别去。”

    小豆丁紧紧抿着嘴,没吭声。

    夏皇后拍拍妹妹的手,“宫里冷清,今年也无别家孩童陪他玩耍,就让他去吧。陛下也是喜欢……热闹的。”

    夏皇后看着外甥,心里酸酸的。

    要是陛下和自己,能有個孩子,该多好?

    宫里已经冷清很久了。

    小豆丁生怕母亲出言阻拦,赶紧行了礼,两条小短腿甩得飞快,朝乾清宫的方向跑。

    夏氏皱眉,在后头喊着慢些走,又向夏皇后抱怨。

    “越大越没个正形!要是往后像他爹,看我不打死他!”

    夏皇后好脾气地笑笑,将话题转去别处。

    小豆丁觉得自己大概要跑断气了。

    为什么皇宫这么大呀?

    为什么姨丈和姨母住的地方隔了这么远呀?

    要是等自己到了,那人走了怎么办?

    跑着跑着,怀里的木盒掉了出来。

    跑过头的豆丁赶忙停下来,转头捡起,吹了吹上面的灰尘,见没坏,又继续往前跑。

    身后跟着的太监们像是过年时候的舞龙表演,追着前面的豆丁。

    快跑到乾清宫的时候,豆丁认出守门的人,是经常待在姨丈身边的公公。

    他很守礼地上前跟人打招呼,彳亍着要不要问那人的去向。

    方才入宫的时候,明明见着是朝这里来的。

    怎么就不见了呢?

    苏进也很喜欢这个知礼守礼的天子外甥,愿意和太监好好说话的人,不太多。

    他蹲下来,和小豆丁平视。

    “小公子是来寻陛下说话的?陛下在看奏疏呢,咱家先带小公子去偏殿吃些糕点可好?”

    小豆丁按了按胸口的木盒,摇摇头。

    他的声音很小,小到苏进用心听了也没听清。

    正要让孩子再说一遍,就见他像离弦之箭般冲到身后人的面前。

    “许、许久不见,您、您还好吗?您家里人,还、还好吗?”

    朱厚熜一时没认出来是谁,用询问的目光朝苏进望去。

    苏进赶忙凑上来,附耳低言。

    朱厚熜这才恍然大悟,“是你呀。”

    他单膝点地,逗着孩子。

    “也就几个月没见,你怎么成小结巴了?在你外祖家,过得怎么样?”

    小豆丁嘟着嘴,有些不高兴。

    “我不是小结巴。”

    又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从怀里小心地取出那个木盒。

    “我听母亲说,您的父亲过世了,但是祖母与母亲尚在。这是我为您家人抄写的经文。”

    他把木盒往朱厚熜手里一塞,讷讷道:“我年幼,字不好看,还请您不要嫌弃。”

    朱厚熜挑眉,看着手里的小木盒。

    “我能打开看看吗?”

    小豆丁忐忑又紧张,点头如捣蒜。

    盒中是三份经书。

    一份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应当是写给兴献王的。

    另两份,是《药师经》和《心经》,应当是给邵太贵妃和蒋王妃的。

    字迹还比较稚嫩,但已见风骨,看得出来,是用心练过的。

    朱厚熜拍拍小豆丁的头,“你的字很不错,多谢你了。”

    小豆丁脸微微红,带着几分扭捏。

    “我……我也没什么好报答您的。就只想到了这个……我会天天在菩萨跟前,为您和您的家人祈福的!”

    朱厚熜看他认真的样子,回想起那天他对自己说的话。

    也许,那并不是童言儿戏。

    这个孩子是认真的。

    朱厚熜忽然想到,自己一直不知道这孩子的名字,只知道如今已经改了姓。

    “我们也算有缘,认识这么久,我尚不知伱的名姓。我姓朱,乃皇姓。论辈分,是你长辈,是你姨丈的弟弟。”

    小豆丁立刻整理衣装,正式地向朱厚熜行了礼。

    “不知是表叔,先前多有失礼。”

    “我过去姓张,如今随母亲姓夏。母亲重新为我取了名,叫夏涤新。取涤旧生新之意。”

    夏涤新有些不太高兴。

    “我知表叔事忙,先前是不是已经将我忘了?不过表叔将我忘了也没事,我记住表叔就好。”

    朱厚熜感觉到了平生第一次的窘迫。

    那个窝在殿内看热闹的皇兄,你还不出来替弟弟解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