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回大明:百官跪求我当暴君 > 第62章 路子很野的野史

第62章 路子很野的野史

    朱厚照顶着弟弟幽怨的目光,从殿内走出来,弯腰将夏涤新抱起来,点了点他的鼻尖。

    “有些时日没见你了,倒是沉了不少。在家可有好好吃饭?”

    夏涤新很认真地点头,“有的,母亲每日都会亲自熬煮汤水,让我补身体。”

    他显然和朱厚照很亲昵,把头靠在朱厚照的肩上,带着几分撒娇意味。

    “姨丈,先前听说姨丈不在了,我偷偷哭了许久。后来母亲对我说,姨丈又回来了,真好!”

    朱厚照轻轻拍着他的背,熟练的手法让朱厚熜非常惊奇。

    皇兄这是上哪儿练的?

    朱厚照抱着夏涤新,转身往殿内走。

    “没看出来,你还对姨丈这么惦记。看来今日朕倒是得好生翻检些东西,与你带回家去。”

    夏涤新两只手捂着往上翘的嘴,活像个偷着乐的小老鼠。

    “原先姨丈赐我好物件,我不敢带回家,怕兄长他们抢了。现在外祖家里没人抢了,我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把东西摆出来啦。”

    又扭过头,对朱厚熜道:“下回表叔可别将我忘了。”

    朱厚熜窘到不行。

    能不能把这事儿给忘了?

    朱厚照乐呵呵地把孩子放到地上,拍拍他的屁股。

    “自己去玩吧,姨丈同你表叔还有话要说。一会儿喊你吃饭——糕点不许用太多,会积食。”

    夏涤新乖乖点头,主动伸出小手,让陈敬牵着,去了偏殿。

    朱厚熜看着夏涤新的背影,有点费解。

    “这孩子记性怎的这么好?”

    朱厚照招呼弟弟落座。

    “他打小就这样,夏氏管得严,又被先生教的有些死板。性子认真,有些儿认死理,不够圆滑,不如旁的孩子讨喜。”

    “这样的性子,将来若是能考取功名,怕是户部和刑部得抢着要人。”

    朱厚熜捧着茶,轻轻吹着。

    “户部现在怕是忙得脚不沾地了吧?年底了,得核算今岁户口,还有国课各项总数。”

    朱厚照点头,“往年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忙的。”

    “不提这个,王弟你看看,这是今日刚送来的,杨应宁在广东立了大功!”

    朱厚熜接过奏疏,笑言:“臣弟就知道,若不是要事,皇兄怕是想不起臣弟这在外奔波之人。”

    朱厚照在他看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对杨一清大加夸赞。

    “朕就知道,遣杨公去广东,是最合适的!”

    “调漳州水师,提前三日暗中潜伏于交易处。待佛郎机出现,立即出现封锁其退路。”

    “又说合了广东的布政使司和按察使。至今朕都没收到巡按广东的程昌上疏,可见杨应宁行事之老辣。”

    提起程昌,朱厚照的脸就微微扭曲。

    “王弟你是不知道,程昌在京师的时候,三天两头就给朕上书。烦得要死,和那个张九叙没什么区别。”

    朱厚熜忍笑失败,直接破功。

    “皇兄还说呢。前些时候,臣弟正巧在街上遇见张九叙。他同礼科的给事中见礼——人家都没搭理他。”

    “要说还说皇兄棋高一着……皇兄是怎么想到,下旨给张九叙嘉赏的?”

    朱厚照满不在乎,“内廷外朝之分,理当严格遵守。所以礼部不能管宗室事,当重启宗人府,这不是他提出来的吗?”

    “再者说,除庶人二张、追封朕之生母,张九叙也都立有大功。朕也没给他什么实物,只褒奖他为忠君爱国之辈,有何不可?”

    反正夸夸不要钱,就往死里夸。

    朱厚熜笑得眯起了眼。

    “皇兄这下可算是把张九叙给架在火上烤了。听说他在刑科就不受人待见,礼科也因宗人府之事,与他不睦。”

    朱厚照两手拢在袖子里。

    “朕可什么坏事都没干。一没叫人挨梃杖,二没责骂,连夸人都有错了?”

    朱厚照朝朱厚熜手上奏疏努努嘴。

    “看完了?有何感想?”

    朱厚熜侧头细思片刻,道:“广东新上任的那个按察使汪鋐,倒是不错。是否阁臣之材,不好说。但入六部,足够了。”

    “能不拘泥于大国之威,伏低自蛮夷小国学习己身所没有的利器。这份眼界很难得。不是迂腐之人。”

    “能想到夺敌之利器,丰容中国之武备。有这份见地,以臣弟之愚见,就是不少京官都未必如此想。”

    “如杨公所言,观汪鋐行事,的确是個能屈能伸的。不过啊,此人定是个官迷,皇兄信不信?”

    朱厚照点头,“信。王弟看人素来很准。”

    据路子很野的野史记载,身兼两部尚书的汪鋐,因失时任内阁大学士张璁欢心,租了张家邻宅。

    然后当夜挖了墙洞,钻去张宅院中,待张璁露面时,于石阶上跪哭磕头。

    朱厚照当时看到这事儿,也觉得匪夷所思。

    一个身兼吏部、兵部的尚书,还能这么没有下限的吗?

    后来想了一下,野史之所以叫野史,不就是因为人家够野够带劲嘛。

    毕竟写自己的那些,也很带劲。

    现在回来了,从杨一清的密报中来看,也许汪鋐的确把乌纱帽看得挺重,但野史的艺术加工也挺重的哈。

    朱厚照接过弟弟看完后递过来的奏疏,说道:“朕已下令,着南北两京的军匠前往广东,襄助此战。”

    “还给杨应宁也去了一封密诏,让他多留心军匠中,可有适合栽培者。待战后,这些人就是皇明第一批有望以军匠籍封官进爵的。”

    当技术工人开始识文断字,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学习总结,这些人进步的速度,就会像坐了火箭一样,直冲蓝天。

    朱厚照很看好这些人。

    因出身而不能跨越阶级,这不是他们自身的错。

    改变这些人的现状,打通他们的上升渠道,让他们看到新的希望,是自己的责任。

    朱厚熜没表示反对,也没表示赞同。

    沉默是他如今的唯一表态。

    皇兄……终究还是要走上这条路。

    朱厚熜不敢去想,到时候朝中反对声音会有多大。

    皇兄真的能做成吗?

    在他愣神之际,朱厚照又说出一个爆炸消息。

    “朕欲革勋戚、宗室之禄,王弟觉得如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