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掀桌子

    提起这个,苏进顿时就来劲了。

    他都准备好几天了,腹稿都打了一堆。

    偏生天子不曾过问,他也不便主动提及。

    这心里呐,就像猫崽子用指甲尖尖在挠一样,又痛又痒,难受得要命。

    今日总算天子提了,他赶忙把当天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

    “哎哟,要奴才说呀,那刘御史就是自找的!”

    “他要秉公办案,即便是得罪了德清大长公主,陛下想保他,不也保得下来?”

    “偏生想走那歪门邪道!可不就是自找的一顿打吗?”

    朱厚照嗑着瓜子,很是享受地眯着眼睛。

    “说重点。”

    “哎!奴才生怕底下人看得不仔细,亲自跟在后头的。”

    “朱舍人好生气派!一路跟着,过都察院门口的时候,张哥儿一早就把里头的人都给叫出来了。”

    “他们呐,眼珠子都不敢往那瞅上一瞅!”

    “待到了街上,不明就里的百姓,还以为陛下又折腾人!得亏奴才机灵,着人混在里头,将那刘御史所犯下的罪,与他们好生说明白。”

    “要说百姓也是受人蒙蔽,不知内情。知道刘御史为勋贵张目后,那个气不打一处来哟。”

    苏进看着朱厚照吃了一口茶,忍不住舔舔略干的嘴唇,继续卖力解说。

    “那扔烂菜叶子的,扔臭鸡蛋的,还有扔小石子儿的!”

    “全往刘御史的屁股上招呼。”

    “哎哟,他喊得那叫一个疼咯。奴才听了都觉得不忍心。又觉得解气。”

    朱厚照用眼神示意,让小太监给苏进端去一杯茶。

    “润润喉咙吧,看你说得口干舌燥的。”

    苏进眉开眼笑地接过茶,侧过头,喝了一口,顿觉身体舒畅。

    “到了他家门口,一大家子没一个人出来迎的,都觉得丢脸呐!”

    “刘家那门口,周围邻居都出来了,说是刘御史为官不仁,祸害乡里乡亲。还有性子急躁的,朝他家大门上泼鸡血呢!”

    苏进的表情随着他的话语而变化,一会儿竖着眉毛,一会儿瞪大了眼睛,模仿着京师百姓。

    朱厚照看得有趣,瓜子嗑了一把接一把。

    “行了,朕知道了。说的不错,下去领赏吧。”

    苏进顿时眉开眼笑,低眉顺眼地出了正殿,挺起胸膛,鼻孔朝天。

    那副模样,恨不得叫所有人都知道,他苏进是个有能耐的。

    奉茶的陈敬却是愁苦模样。

    “奴才的好陛下哟,下回再有这等便宜事儿,也叫奴才去给陛下跑跑腿呀。”

    朱厚照斜睨了他一眼。

    “知道了,下回朕叫你去,也给你赏钱。”

    陈敬这才又乐起来。

    朱厚照提笔,想了想,在奏疏上进行批阅,又亲自起草了两道诏书。

    不等都察院的同僚,为刘御史上疏喊冤,革职诏书就下来了。

    退官还籍,比李梦阳的削籍处理,永不录用还好点。

    起码以后走狗屎运,兴许还能再入朝为官。

    就是可能性极低,低过六月飞雪。

    可好歹也有点可能,让人抱有一线希望。

    都察院内还在商量,要不要将为刘御史喊冤的奏疏递上去的时候,第二道诏书真正让他们跳脚。

    在当了几個月的八品舍人后,兴府世子朱厚熜,从朱舍人,一跃成了朱百户。

    八品到六品,这升官速度就是拍马都赶不上。

    虽然文官们对锦衣卫嗤之以鼻,压根儿就看不上。

    若是天子荫职,还要嫌弃,乞请改文官。

    但朱厚熜这次升职,他们是一万个不乐意。

    凭什么侮辱他们同僚的人不降反升?!

    天子不讲道理!

    天子徇私!

    上书!统统上书!

    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言官联合起来,每封上书都签上了长长的名字。

    朱厚照没和他们计较,直接把阁老们从文渊阁叫到了乾清宫。

    他指了指桌上堆成小山的奏疏,问阁老们。

    “御史办案不力,徇私枉法,包庇主谋。朕处置,可有不公?”

    “锦衣卫带刀散骑舍人朱厚熜,办庶人二张有功,举荐杨应宁为广东战事总领。素日里办公,也是循规蹈矩,不曾应宗室身份慢待同僚。”

    “朕唯恐朝野纷争,对其功劳一压再压,如今按例升其为百户,可有错处?”

    杨廷和默了片刻,拱手道:“陛下所言不错。只是事涉亲疏,难免令人感到不公。”

    朱厚照扭了扭手腕。

    “那依杨先生的意思?”

    杨廷和用一种宽和的,仿佛哄小孩的语气劝道:“兴府世子授职,本就不妥当。如今引起众怒,理当革职。”

    “刘御史虽有错处,但罪不至死。兴府世子对其折辱,亦是过分了。”

    “陛下不若收回旨意,令其官复原职,再加赏赐,宽慰其心。否则天下百官,皆以为陛下不尊官员,岂不令学子寒心?”

    朱厚照想了想,“杨先生所言甚是。”

    阁老们的脸上露出老怀大慰的笑容。

    太难得了,天子总算是听了回劝,不容易啊。

    没想到朱厚照扬声叫来陈敬。

    “令人拟旨,送去新都。将杨慎的状元拿了。就说是首辅的意思,事涉亲疏,难免令人不公。”

    朱厚照很老实地朝面色铁青的杨廷和笑了笑。

    “当年杨慎蟾宫折桂时,就有人说不公。朕觉得杨慎确有高才,是以点为状元。”

    “今日听杨先生所言,感觉当年之事,是朕不对。索性如今改过,还来得及。”

    杨廷和屁股都离开底下的绣墩,站起来就要说话。

    杨慎是他的儿子,苦读多年,才考中状元。

    虽然未必没有自己的因素,可儿子的确是有这个能耐的!

    朱厚照不等他说话,又看向毛纪。

    “朕记得,毛先生亦有二子,在朝中为官。此举亦不甚妥当,容易被人诟病,不若……”

    毛纪登时就跳了起来。

    “陛下!”

    朱厚照闭上嘴,乖巧地看着他。

    仿佛多年前,刚刚出阁听讲经筵的皇太子。

    四位阁老中,唯有蒋冕最心安理得。

    他儿子今年才六岁,刚开蒙。

    此次争论,与他无关。

    梁储之子梁次摅为锦衣卫百户,在广州府与人因土地争执而杀人,灭门三十余户,如今不过戍边抵罪,罚金都没交过。

    毛纪……就不用说了。

    杨廷和不仅有个中状元的儿子,还有个今年刚升兵部左侍郎的弟弟。

    杨廷仪的风评还很不好,只不过都被杨廷和压下去罢了。

    蒋冕笼着袖子,作壁上观,看好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