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佑传 > 第二十七序:女真分裂诸王争,皇明南北有明皇

第二十七序:女真分裂诸王争,皇明南北有明皇

    崇祯十七年八月三日

    朱天佑终于从昏迷中醒来了,随行的军医也松了一口气,如果摄政王大人出事了,他不知道会不会被这个天天叨叨叨的女孩叨叨死。

    皇女朱媺娖作为明皇的天使前来前线慰问皇明军队。

    因为皇明摄政王重伤昏迷,清军可汗皇太极崩,加之双方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此时皇明军队在山海关修整,清军的残兵败将则退回盛京,双方仅仅是互相侦察,彼此警惕,保持着短暂而脆弱的和平。

    朱天佑见到朱媺娖突兀出现身边,十分的惊讶,惊讶之余连忙的想要起身请安,结果发现自己身上还包裹着许多布带,行动困难,只能尴尬的问道:“长平公主?贵安?”

    朱媺娖噗嗤一笑,道:“叫我媺娖就好,你可是皇明的大功臣,伟大的摄政王,怎么能够对我一介皇女如此低声下气呢?”

    朱天佑见到朱媺娖露出自然的笑意,清纯淡然,他就喜欢这样单纯的孩子,一阵你侬我侬的郎情妾意后,一阵不合时宜的通报传来。

    王冬明前来请辞,他要回家养老了。

    中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之一,虽然还没有绝后,王冬明也明白此事是他两个孩子自愿的,他们是英雄,谈不上怨恨朱天佑,只是越发感觉自己已经老了,也许当时自早一些赶到便能拯救他们,自己再厉害一些年轻一些,也可以亲自陪伴他们左右……

    逝者面前,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他已过而立,心中十分豁达,但刚刚经历丧子之痛,他这些天也没有笑过,在这些日子里,他也打定主意要下野了,只是想等长官苏醒,正式上报一番,离开他有些心累陪伴了整个青春的军营。

    朱天佑一见到他,见到他苍老了许多的面庞,心中无比的愧疚再次兴起,想要说些什么,但是话又不知该如何讲。

    王冬明摇了摇头,他们二人仿佛回到了之前,一起夺权吴三桂的日子,到最后他明白,他们之间没有仇恨,也没有什么责任,他只是老了,不想再失去什么,想要早点离开回到家中。

    朱天佑心知无法劝说,只能保证道:“我早晚有一天,将夺回辽东,到时候送将军回到故土,师父您的幼儿王冬文,到时候也会在顺天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

    王冬明眼中一闪,辽东……

    他顿了顿沉声道:“好的,感谢……徒儿好意,只是希望日后我的文儿,可以生活在太平盛世中,没有性命危险,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某虽不才,必倾尽全力。”

    一位边关老将离开了。

    他的空缺由朱天佑的亲兵队长苏子源,也就是苏善水的弟弟担任。

    ………………………………

    相比于明军大战得胜正在修养生息,败退出山海关的女真人则只能狮子抵血,默默休养。

    现在明军还有五万人,有他们女真一万俘虏,他们清军入关十万,现在已经损失过半,后备的十万军队要在蒙古以及朝鲜边境维持秩序,部防满洲,不可能随意抽调,短时间他们没有力量再次组织进攻。

    可以说这一战,清军损兵折将,尤其重要的是,皇太极的死,让可汗之位出现了空缺。

    现在的清军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歧,由谁来担任下一位汗?谁来即位?

    原本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前年九月二十六日,八旗议政上已经共同决定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大统,但是第九子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幼子,皇太极突然崩了,福临的帝位受到了另外两方势力的巨大危胁。

    最大的一只势力便是多尔衮,万历四十年生人,三十二岁,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是他的八哥,历史上有一个高级的别名——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塞射猎,死于滦(luan)河。

    顺治八年被官府刨坟掘墓,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为原本历史上清初的实际统治者,传说他觊觎仅比他小一岁的皇太极后妃大玉儿,也就是后世著名的孝庄太后,曾有“太后下嫁摄政王”的传说,不难想象,这位清军重臣为什么会被报复抹黑了,可以将之称为“皇弟派”。

    其次便是豪格,万历三十七年生,皇太极长子,母亲是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失宠被废),属于正蓝旗,暂且称之为“太子派”。

    而顺治帝能够上位的本家力量则是代善,皇太极二哥,万历十一年生人,作为一个中间派长者的形象活跃在清军内部,历史上拥护了皇太极,顺治两代皇帝登上帝位,是一个积极维稳,善于缓和矛盾的老者,主张按八旗议政的决定,让福临继位,称之为“议政派”。

    那么,在三方角逐之下,历史上福临为什么能够和平登位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内部原因:女真的八旗议政提前锁定了他的帝位,而且他的母亲大玉儿还是蒙古贵族,有一定外部力量帮助,女真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多尔衮也没有绝对力量登上帝位,加上后来多尔衮与大玉儿有染,转而支持福临继位,福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以一个九岁孩童的身份继位清帝。

    外部原因:清军已经入关,但仍然处在战争之中,对顺,南明战争的深入顺利,对争夺神器的野心,女真人不愿因内部矛盾,失去统治中原的机会,所以各方制衡,没有发生大规模内斗,反而是在三方势力中属于最一致对外的,所以清军才能够入关成功。

    但今时不同往日,皇太极大败山海关,不仅明清战争又一次陷入了僵持,而且相当程度上打击了皇太极名号的威信。

    更重要的是,因为战争的失利,本就对女真人不是很服气的蒙古各部,现在一个个心怀鬼胎,未必有人愿意支持福临即位,内部诸王也是非常不满,一个王朝在顺境和逆境中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逆境会激化矛盾,盛世会掩盖矛盾。

    这个世界的历史出现了些许偏差,小小的变化会带动历史走势的变化。

    女真人决定在皇太极死后,重新组织一次八旗议政……

    ………………………………

    崇祯十七年九月初

    南方,应天府

    流窜到南方的东林党余孽,正在撺掇福王朱由崧早日登基上位。

    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在三月闯军包围顺天前,便便装出城逃往江南。

    现在,他在规劝福王继承大统,荣登九五。

    朱由崧迟疑道:“可是崇祯皇帝,孤的堂弟他最近听闻还在人世,目前正被叛逆朱天佑软禁在顺天皇宫内院,我如何能够行此大不义之事?”

    卢九德操着一口公鸭嗓轻声道:“福王您与先帝是亲戚,现在天下大乱,顺天消息封锁,很难说先帝是否尚在人世,老奴奉劝陛下赶紧登上大宝,这江南世家,可是各个心怀鬼胎,况且,那所谓‘摄政’朱天佑,非我成祖之后,谋逆出身,也敢僭越称王,殿下为何不能登上那九五之位呢?”

    朱由崧其实心中对于皇帝之位是非常渴望的,要知道他可不是崇祯后裔,正统性非常微弱,跟北宋南逃时不同,赵构虽然能力不行,但却是宋徽宗唯一出逃的第九子,江南世族没有其他人可以拥立,因此,地位尚算稳固。

    他朱由崧根本不是皇帝的顺位继承人,更何况现在顺天没有被乱军攻陷,崇祯帝也没有确定死讯,贸然登基必然为天下所大不韪。

    若是谈正统的话,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被封为唐王的朱聿键,现在风阳被原明廷囚禁,即后世的隆武帝会更加正统一些。

    卢九德再三劝进道:“江南世家无不闻讯,北方的那个谋逆之徒,大肆屠戮群臣,已失天下人心,现在江南世家无不对其愤恨不已,如果殿下此时登位,必将四方应从,有开国不世之德呀。”

    朱由崧还想犹豫,却不想卢九德失望道:“若是福王您实在不愿意,现在浙东的鲁王朱以海,也许会比殿下做的更好?”

    福王朱由崧也不在矫情,当即允诺道:“好,不过孤在这应天府内只是孤城一座,缺少军队支持,我虽为王,却亦无甚封地,若是有人前来投奔会更好,公公可有人选可以引荐一番?”

    “江北三镇高杰,黄得功可以祝陛下一臂之力。”

    随后福王朱由崧宣布担任监国,于应天即皇帝位,改元弘光。

    朱由崧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高杰,黄得功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便应诏入城,南明正式成立,是为南明弘光帝。

    皇明就此正式分裂。

    顺天朝廷与江南的联系彻底中断,南北互相驳斥对方为叛逆,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皇明南北朝时期”。

    读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南宋的历史很憋屈,南明的历史则让人绝望,内斗几乎伴随着南明走过过了全部,最后只剩下郑成功逃往台湾,才没有大规模内斗了。

    要知道南宋虽弱,却坚持了足足一百五十年余,而且比之宋,皇明在南方的残余力量其实并不弱,但是各地割据严重,私立小朝廷,彼此互相倾压,屡见不鲜。

    南明历史上有诸王夺位,短短十八年国祚,却有足足四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

    北方的朱天佑还在山海关的病榻中修养之时,心脏突然没来由的一紧,好像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这就是崇祯十七年,皇明再兴的起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