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天佑传 > 第二十八序:天佑奇策荣己诏,只身规往盛京动

第二十八序:天佑奇策荣己诏,只身规往盛京动

    金龙在战胜了试图挑战自己的白龙,反击了欲图偷袭的紫龙后,浑身抽搐从中一分为二,瘦弱的金黄,夹在两龙之间愈发勇猛,而分出的黄龙虽然体型硕大,但看起来并不稳定,灵体虚浮,尤其是没有眼睛,画龙点睛,没有灵魂。

    不知过了多久,天空中,旭日渐渐升起,诸龙之战,也告一段落。

    ………………………………

    朱天佑听闻了江南的异变,他只是太息一声,暗暗想到:“人与人的斗争是一直存在的,我皇明作为二百多年的皇朝,风风雨雨的走到了现在,靠的可不是白月光一般的感情,而是我们历代人民的辛勤耕耘,列位先帝的不懈努力,铁与血会证明谁是对的。”

    对外他则宣称道:“福王朱由崧犯上作乱,剥去一切爵位,若其束手北上,可免一死,否则,待到兵临城下,吾必诛其三族。”

    历史,会宣判正义,记录,由胜者书写。

    朱天佑对于发生这种事情,早有预料,这也是他觉得皇明朝廷必须行天子之道的原因。

    宁可苦战死漠北,不去江南等内伐。

    江南久久联系中断,虽然没有成气候的大势力,但其实早已被小军阀,世家,藩王,彻底掌控,加上诸王争位,即使崇祯皇帝愿意南下,也会陷入相当长时间的内乱中,逃离顺天的明廷正统性也会大打折扣……而且那样的话,清军就要入关了,山海关哪一天可以收复呢?北方大地的百姓又怎么办呢?

    乱世,最苦的向来是百姓。

    有时候他会想,如果他能早些时候来,有没有可能像张居正一样逆转皇明颓势?

    “可能有,但太难了……”

    皇明制度的崩溃,土地兼并,地方上的失控,可不是一般手段可以终结的。

    所谓改变一切者,需要有大智慧,大魄力,大权势。

    明白哪里出了问题,有做下去的决心,以及让事情如自己所想的发展的掌控一切的权势——这些品质在世人中都难有,更遑论皇帝?

    所以能够改变一切的中兴者,少啊。

    朱天佑在默默沉思中。

    朱媺娖银铃般的笑声打破了寂静。

    她看起来有些忧心忡忡问道:“小白,你看南方现在开始了夺位战乱,谋逆不仁,你觉得事情会如何呢?”

    “天下自归有德者居之。”

    朱媺娖脸色一黑,似乎想要讲些什么。

    朱天佑还在侃侃而谈:“昔日武王伐纣,创周八百年基业,何为天子?顺天承运者为天子,造福黎明者为天子,海内归心者为天子。”

    朱媺娖听到此处,放下了小孩子心性,若有所思,静静的思考着。

    朱天佑心中默默补了一句:“我会尽我所能,让皇明再兴的。”

    休养了一个月,他现在身体可以说是恢复如初,刚刚下地就又开始了日常操练,他还有许多事要做呢……

    ………………………………

    四月二十二日

    皇明军队撤出山海关

    五月三日

    清军入寇山海关

    七月三十一日

    清军败退,皇明收复山海关

    现在是崇祯十七年九月初

    明军入关近月,局势已然稳定。

    虽然仅仅沦陷了三个多月,但亡国奴的感情还是让山海关的百姓对王师更加向往,毕竟除了东林党那些一味投敌卖国的清流,有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女真入关前后,皇太极治下虽未有发生大规模屠杀,但是百姓的负担却是一点也不轻,汉人也是倍受歧视,百姓也是对异族有相当的戒心,一个个只觉得“日月终复大宋天”了,他们这些流落在外的遗民,不知何时才能迎来皇明军队,何时才能回归华夏故国。

    山海关的百姓们,无不箪食壶浆前来慰问皇明军队。

    朱天佑也乐得见到百姓们拥戴自己,正快乐的发表着大道理演讲,百姓们虽然一个个听的云里雾里,但还是倍感亲切,比那些操着满语的异族要好的多。

    朱天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沦陷区,至少山海关内,没有一个百姓是剃发的,就是清宫剧里那种留小辫子的发型。

    穷苦的人披头散发,富有的商户则戴着小帽。

    朱天佑好奇的出声询问:“那些女真人没有让你们剃发易服吗?”

    “未有,未有,他想要让咱剃发来着,但是咱就宁死不从!他能拿我们汉人怎么着?”

    一个虚浮狂妄的书生嘲笑道:

    朱天佑欣慰的笑着,哈哈哈的,没有一点形象。

    他所不了解的是,断发易服是南明时期才广泛推行的,原本明年的六月十五日,多尔衮接受汉臣孙之獬的谏言,强制推广全国,现在的清军刚刚入关也曾试图要求剃发,但在汉人的反对中,被迫公开废除剃发令。

    但是,辽东那边,被女真人控制了长达二十三年的汉人同胞可不一样了。

    他们多已经断发易服,沦为奴隶者数不胜数。

    自天启元年(1621)三月,沈阳沦陷,总兵贺世贤殉国,辽东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这23年,无论是袁崇焕,还是什么谁,都没有机会收回辽东,甚至此前吴三桂那个辽东总兵,也只是没有辽东的总兵。

    朱天佑矗立在山海关城头远望着辽东,他有一个想法……

    停止了一个月的军议重新开始。

    这是一次普通的军议,只有一件事情,显得不普通。

    苏星潭将会暂时代理辽东总兵,节制军队,朱天佑要离开一阵子,据说要回到顺天向皇帝汇报战功,原来的日月军,天佑军都原地驻防。

    军队最高指挥权仍然归属朱天佑……

    此时的他已经是王上大将军,摄政王,封地应天,俨然已是无冕天子,多一个少一个辽东总兵,对他的权势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但他有一件事情,须要自己去做,自己得留人节制军队。

    苏善水的亲戚,即苏思源的亲戚,就是他朱天佑的亲戚,驻守的人可以没有很高的才能,但绝对要对他唯命是从,从军中一路提携的亲兵队长苏星潭正是不二人选。

    军议上

    朱天佑对黄玉屡屡示意,黄玉感到一阵无语,不晓得王上有什么事情要私下和自己交待。

    但在会后,他还是亲自造访朱天佑,询问摄政王有什么安排。

    朱天佑见到没有闲杂人等,他便向黄玉坦白了自己的计划:

    他与黄玉二人,前往盛京,挑动八旗议政,使清军内乱。

    黄玉闻言惊呼:“王上,从古至今,深入敌营无比凶险,我军已立于不败之地,此时应当转视内地,平定内乱,征讨异族非一时可也!”

    朱天佑摇了摇头,虽然黄玉是天下少有的智者,但古人和现在的差别,最大的就是信息。

    现在正是平定女真的绝佳时机。

    他朱天佑明白:多尔衮狠厉而多谋,代善平和而圆滑,豪格年轻而气盛,他们三人彼此间嫌隙巨大,此时女真内部正是风雨飘摇之时,若是以明军的名义,加以挑动,一旦彼此开始火并,平定女真指日可待。

    福临年纪尚小,难成气候,整个清军,现在恐怕只有那位“孝庄太后”大玉儿与皇明叛将洪承畴有可能看出端倪,能识破他的计策,况且即使识破了,女真内乱也未必不会发生。

    朱天佑只是慷慨陈词道:“黄义文,你既是降王,自当为我尽忠,如今面对女真,大丈夫岂能畏乎?”

    黄玉不是害怕,但正如诸葛亮顾虑甚多一样,这种事情风险太大,收效未知,他万不敢苟同,想要劝谏些什么……

    朱天佑打断道:“吾意已决,此计甚妙,如果成功,辽东可不日而定,女真也难为后患,愿先生与我同往。”

    见道朱天佑心意已决,黄玉只好点头道:“某的家乡榆林,也曾被异族袭扰,若是天下太平,取吾首级亦可。”

    朱天佑哈哈大笑道:“若是海内能够统一,天下大定,民生幸福,取吾首级,也是可以。”

    ………………………………

    朱天佑不仅做了征讨女真人的计划,对于南明也是有了一个对策,崇祯六下罪己诏,罪己诏早已失去了实际作用,此时天下动乱,皇明天威尽失,唯有一策,可以改变。

    千古皆有罪己诏,未有容己诏。

    于是乎,全天下第一个容己诏诞生了。

    这是朱天佑在床上休养的一个月想出来的,用以攻击南方的叛逆,同时鼓舞皇明的信心。

    “皇明二百七十六年,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天下动乱,现今苦尽甘来,近闻天象紫薇星大震,有预言道:皇明将北退女真,南破乱党,诛杀谋逆,乃顺天应命,若有应召,天下太平……”

    比起南方此时混乱的天空,北方的皇明朝廷,似乎让人倍感欣慰,待到朱天佑彻底平定女真,北方的正统地位,怕是天下世家都难以否认了,民心所至,攻无不克。

    皇明天威大损,唯有讨伐外敌可以找回。

    此所谓内战不如外伐。

    天下三分,皇明独居一隅。

    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皇明,会通过征讨清军,宣扬国威,让自己成为那三分天下的之一,最后也必将席卷天下。

    君临天下,海内归服。

    第二次辽东战役,必将是又一个萨尔浒,属于皇明的萨尔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