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欺世从聊天群开始 > 007.可识得孙仲谋?

007.可识得孙仲谋?

    酒肆二楼。

    黄承彦火急火燎地吩咐仆人去寻找宁远,几个仆人顶着风雨,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出去了。

    黄婉看爹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出言安慰:“爹,你别急,兴许是宁远那些商贾朋友将他邀走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荆楚之中是只有我们父女能识得此子不凡,可这江陵南面长江,北通汉水,遍地是外乡人,难保不会有人也看出他的才能。”

    马良一听,瞳孔一阵收缩,他终于明白黄承彦在急什么了。

    黄老曾说那少年的才华,恐怕只逊军师孔明一筹。而江陵东连孙吴,北通曹魏,若宁远去了吴魏……

    马良额头的冷汗开始渗了出来:“左右仆人,你们也赶紧去找那少年,要快!”

    黄承彦摇头叹息:“老夫当时看他卖完,而李都尉还在酒宴之上,我也不能失礼。没想到一念之差,就眼睁睁看着他在我眼皮底下被人邀走。悔之晚矣!”

    他开始掰着指头数:

    “这孩子上知天文,提前五日便知云雨;且腹有良策,卖蓑衣都卖得异彩连连,化解兵痞危机更是不着痕迹。”

    马良本来也急,听完黄老的话,身子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上知天文、腹有良策,如果那少年真的去了吴魏,此消彼长,想想都可怕。

    黄承彦看着女儿:“最重要的是此子孝顺,据仆人回报,他虽父母双亡,但对祖母可谓孝顺之至。”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直看着女儿黄婉,意思是:孔明快四十的人了,你们还没儿女,如果收此子当传人,将来也有人能给你们养老送终。

    如果宁远在这里,也许能安慰他们一句:没事,诸葛亮跟刘备一样,都是46岁才铁树开花,生下第一个儿子。

    “有了。”黄婉忽然抬起头来,“爹你说宁远孝顺,心系祖母。那我等何不直接去拜会他的祖母?”

    黄承彦一拍大腿:“好闺女,说得极有道理,还是你细心。”

    马良也是连连点头。

    当下便让仆人去将礼物备齐,一行人上了马车,“哒哒哒”径直朝宁远家驶去。

    茶楼二层,宁远听见马蹄声,目光朝窗外望去,一辆马车正好从楼下驶过。

    陆言拱手行礼:“小兄弟,你说增加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很容易?为兄愚钝,还请小兄弟赐教。”

    宁远目光转回屋内:“办法有很多,比如说:交州最南部的日南郡,就有一种优质水稻,名曰:占城稻,耐涝死少又高产,而且五十余日便可成熟收获。”

    陆言的脸色一变再变,宁远说的每一个字都撞击着他的心灵。

    自从黄巾叛乱算起,天下已经乱了有三十余载,年年都有饥荒。前方打战消耗粮草,后方就得勒紧裤腰带,孙曹刘三方皆是如此。

    三地的物价都是居高不下,东吴最严重。

    可眼前的少年说了什么?

    有一种水稻,耐涝、死少、高产、期短!

    任何一项特点拿出来,都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可竟然有一种水稻同时集中了这四种优点。

    陆言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艰难地咽了咽唾沫,问道:“小兄弟,你说的可是真话?你去过日南郡?”

    宁远尝试着品一小口茶糊糊,然后轻轻放下,决定再也不喝这种古怪饮料。

    “陆兄若是不信,当个笑话听听也无妨;若有几分兴趣,遣几人去那里找找,也不过几千里路途而已。”

    陆言眼睛里布满血丝,他想从宁远这得到确切的回复,然而对方却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

    陆言深吸了口气,换了种问法:“小兄弟,你是不知道如今交州的复杂局势,真是一言难尽。”

    宁远笑了笑:“陆兄是想说,孙吴名义上据有扬州、交州,实际上能控制只有江东地区,交州是把控在交州刺史士燮的手中。

    而且日南郡已经脱离大汉掌控,占族人叛乱,在那儿自立了林邑国。”

    说起这个,宁远就咬牙切齿。

    历史上孙十万的功绩是有很多,比如他是第一个派人登陆夷州,并记录进史书的。提起宝岛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绕不过孙权的历史。

    但要说到孙十万的罪过,那就多了去了:偷袭盟友、烧张昭府、骂死陆逊等等。

    而影响最深远的,就属日南郡在他手里第一次正式分裂出去。

    大汉的交州,原本是拥有后世整条越南的土地。

    林邑叛乱,孙权派兵收复日南郡,反而被林邑国占领了原本属于东吴的区粟地区,孙权直接开摆和谈,承认了林邑国的独立地位。

    日南郡分裂出去两百余年才回归,日后这一地区多次收复又分裂,就是这时候埋下的祸根。

    同时代的曹家父子打得北方胡人不敢吱声,诸葛亮收服了南蛮,而孙权却在割地求和。

    宁远越想越气,“啪”一声,一拳锤在了木案上,震得茶盏跳起。

    陆言也被他吓了一跳:“小兄弟不必气愤,林邑之乱,早晚必被吴主平灭。”

    嘴上说着,陆言心中却已经掀起惊涛骇浪:

    这少年倒底什么来路,行事匪夷所思就算了,怎么连天南地北的事都了解。

    就算是自己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执掌陆氏一族,可和这个少年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听这少年对日南郡的了解,陆言已经有九分相信那传奇水稻的存在了。

    陆言无比庆幸,之前自己都要坐船回陆口,听到杨溢禀告,一时兴起又回到江陵,没想到竟然遇到这种奇人。

    “小兄弟,你方才说,让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变多,有很多办法,你这才说了一种,其他的呢?”

    宁远摆摆手:“无非就是一些政策罢了。陆兄,恕我直言,我们都是一介商贾,这种国家大事,还是要肉食者去伤脑筋吧。”

    陆言脸色涨得通红,无非就是一些政策罢了?是什么政策,你倒是说出来啊!

    宁远扭头看向窗外,外面的风雨越来越大,积水都已经没过脚踝了。

    他虽然已经提前在家中做好了防洪的准备,但这样的暴雨天,奶奶一个老人独自在家,他终归是不放心。

    这时一个仆人来禀:“东家,城外码头有急事,需要东家回去一趟。”

    宁远见机,连忙拱手:“那在下就不打扰陆兄了。”

    陆言却死死拉着他的衣袖,转头怒瞪着仆人:“怎么如此失礼!没看见我与贵客相谈吗?给我退下!”

    仆人身子哆嗦,扑腾一声拜倒在地,委屈地说道:“东家恕罪,是建业(南京)来的消息,确实紧急。”

    陆言愣了一下,建业来的消息?主公孙权就在建业!

    可他又舍不得宁远,虽然对方只是随口漫谈,可字字句句都如仙音入耳,这会儿正问到紧要处,他怎么舍得放人离开。

    忽然陆言一拍脑袋,自己真傻,把人请回江东,有的是机会请教。

    想了想,陆言斟酌着开口:“小兄弟别急,为兄想问你几句话。不知道阁下可识“射虎孙郎孙仲谋”?”

    宁远的血压噌的一下就上来了。

    上一世他学校里流行《权御天下》,他也特别喜欢,小破站里所有的相关视频,他都投过币;

    加上书上说的什么“亲射虎,看孙郎”“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等等,他还以为孙权应该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他甚至当众说要成为孙仲谋一样的人物,现在宁远终于明白当时父母听完,看他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复杂,八成是在想这孩子不能要了,再生一个吧。

    当年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羞耻。

    “未曾见过吴主孙权。”宁远当着陆言这个吴郡人的面,忍住要开喷的心,毕竟现在孙十万怎么说也是一方诸侯。

    陆言抚了抚胡须,笑道:“诶~未曾见过,也应当有所耳闻。”他是打定主意要邀请这少年去江东。

    “听闻倒是听闻过一些。”

    “哦,请小兄弟说来听听。”

    宁远咬着牙说道:“我尝听闻,昔日曹操曾对部下说起: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陆言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又听到宁远慢悠悠地说道:“据说曹操封赏张辽时,还念了句诗:八百虎贲踏江去,十万吴兵丧胆还……”

    “哼!曹贼欺我等太甚!”陆言牵住宁远的手:“小兄弟莫信这等胡言!我东吴府库充盈,兵多将广,吴主英勇神武、圣明宽厚,他日我东吴必败曹贼。”

    宁远认真地点了点头,差点就憋出内伤。

    呵呵!还好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差点就信了。

    要论曹魏哪个将领的功绩最大,什么五子良将都得往边上站,真正的大魏第一名将,必须得是这位享誉宇宙的大魏吴王。

    曹操被关羽打得怀疑人生的时候,是这位大魏吴王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今年是闰年,现在是八月初。

    九月、十月、闰十月。

    算一下时间,再有短短三个月,吕蒙就要袭取荆州了。

    这位吴主,打了一辈子的合肥,四过合肥而不入。

    唯一一次能打下合肥的最好时机,他却选择调转枪口,对盟友两肋插刀。

    对于这种战略天才,宁远只能高举大拇指:

    “吴主孙仲谋,堪称举世无双,这等人物,当今之世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好!”陆言满意地点点头,举起案上的漆耳杯:“小兄弟真有眼光!为兄敬你一杯,请!”

    -----------------

    PS:(*^-^*)感谢大家的陪伴,咱们明天再见,拜拜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