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后宫之怀淑帝姬 > 第六十二章:沁水东流

第六十二章:沁水东流

    我知道大家都是好心,但所谓母女连心,母妃若是仙去,最伤心痛苦一定是我。可是有时候人的适应能力真的是遇强则强的,经过这两个多月的侍疾,我的心情已经由最初的震惊,到暴躁,最后平静下来,痛苦地选择接受现实。

    何况,正因为我是亲生女儿,才能感受到,是母妃自己,不愿意再活下去。

    八月底,母妃进入弥留。那天晚上,她回光返照般地清醒了,满是爱怜地嘱咐了我好一阵,害的我又忍不住大哭了一场。接着她有诉说了这些年攒下的好东西,那些是留给我的,哪些是赐给如娟她们做个念想。

    最后,她道:“我死后,佩儿你记得,剪下我的头发,等以后你嫁到外面去了,记得烧在英武祠那里。”

    我诧异“英武祠”那是安葬大周阵亡将领的地方,和我的母妃有什么相干。

    母妃点点头,却已经无力再解释什么,她转过头去看向窗外,呢喃道:”又是秋天了,正是这样一个秋天。妾发初覆额,同折花门前据。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下无猜忌。陆离,阿离”

    陆离,这个名字我仿佛听过。可是更加让我震惊的是,母妃怎么会提及一个明显是男人的名字。未等我转过念头,我的母亲,就已经带着微笑,咽下了气。走完了她三十五年的人生路。

    我的眼泪瞬间流下,什么也顾不上了。

    正章十年八月三十,训成太妃江氏卒,享年三十五岁。太后以其生育帝姬有功,拟谥号怀,以德妃礼葬于先帝陵寝。

    母妃的一生在别人眼里实在是平顺到寂寂无声,就连身后事都是缄默的。倒是灵犀雪魄她们怕我太难过,每天都过来相陪,雪魄还曾经悄悄的问我,愿不愿意离开三寿宫,她可以请太后在芳华殿附近开辟一间小阁供我居住。

    我知道她不是客套,而是真心希望能为我分担一二。说实话我是很感动的,毕竟是异母的姊妹,这些年来我与雪魄相处也是小心之外才有真心,有时候真的被她的公主脾气气得够呛,偏偏中间还有一层嫡庶之别。可是如今她的关心,却着实让人感动,她毕竟也是真心当我是姊妹的。

    可是我还是婉拒了她的好意,一是不舍得离开这承载了我们母女太多记忆的地方,二也是因为她临终前那一番诡异的话,让我疑窦丛生。

    难道我的阿娘,除了先帝之外,心中还有别人?这是至死我也不敢说出口的怀疑,却还是忍不住调查了一二。

    我也托人去打探过,若说是母亲可能认识的陆离,还真有一个。是这次在流民之役中阵亡的齐王王府副领军,早年曾经担任过平阳王陪射,羽林军执戟郎,行宫屯卫军,最后才到了齐王府上,一待就是十年。据说他颇得齐王的器重,还娶了齐王妃许氏的陪嫁侍女。但总的来说,就是一介凡人,若不是最后殉国而死,没有任何不一样的地方。

    可恰恰,他的死亡和母妃生病几乎同时。

    可我还是注意到,他和母妃一样,同是出自平阳王府的。那时候,他和母妃一样,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吧。而且母妃入宫之后的七年内都不曾婚娶,直到齐王做媒不能拒绝。

    我仔细查找过,在母妃的那张沉香木雕床头,刻着好几十个歪歪斜斜的”离”字,深浅不一,颜色各异,一看就不是一次两次完成的

    我忽然想起了母妃临终前,常常念叨的六句诗: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若再往后,就是写商人妇婚后的生活了,可是母妃从来没有背诵过,不是因为她读书少记不住,而是因为,以后的故事,都是于她无关的。

    她是王府出身的嫔妃啊,怎么能有相思无尽的少年郎?

    这个猜测,在我出嫁后数年,遇到了母妃当年的侍女碧玺姑姑时得到了证实。

    原来这样安静的阿娘,也有这样深切执着的爱意,尽管这不是对父皇的。

    尽管难以接受,但我知道父皇一生嫔妃如云,他不缺少女人。而母妃是那样的身不由己,连喜欢一个人都不能说出口。作为女儿,我怎么还能不顾及她临终时小小的哀思呢?

    母妃,陆大人,我在心里说,希望你们来生,莫在如此身不由己了。

    日子总要过下去,春风送暖入屠苏,正章一朝迎来了自己的第十二个年头。虽然被人打到家门口让皇兄大失龙面,可是铁勒已然强弩之末也是不争事实,一个冬天下来草原上更是饿死了数千老弱和数不清的牛羊马,让本就贫瘠的铁勒到了绝路,纵然有强悍的骑兵,也再无力与大周一战不得已称臣求和。这份合议证实了皇兄初出茅庐的战绩,也标志着后世史书所称颂的”正章之治”的到来。

    那段时间,后宫里却颇不平静。璟嫔是彻底失宠了,万幸还生养了个帝姬,让皇帝还记得有她这么个人,但她却不服气,越发执着于装扮希望复宠。结果当然也只是她想而已。本来圣宠优渥的徐小仪受到她伯父徐克长的连累,原本的嫔位泡汤了。而她到底没到人精的修为,日常中难免流露出几分委屈,皇兄得知后自然不快,渐渐冷落了她。

    而荀婕妤的舅舅则接替了京兆尹的位置,也算大喜。两厢对比,这对原本一起进宫,又在璟嫔得宠时互相慰藉的好姐妹,终究远了去。而荀婕妤也有自己的烦恼,宫里最要紧的不是这一时的风光得意,而是子息,可偏偏她复宠年余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宫人们时不时传说着她又去求药的笑谈,我心里是明白这八成是璟嫔传出来的,后宫里虽然总是流言蜚语不断,但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反倒是有孕在身的堇贵嫔,很安生的在屋子里养胎,不掺和这些事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