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少君很温柔 > 第六章:将起

第六章:将起

    这一夜周峰做了噩梦,梦里母亲和妹妹被一群饿及了的人追逐着,他见过那些人的眼神,那是他内心深处的恐惧,他知道这样的梦离他有多现实。

    一年前,如果那个少年晚一天出现,他的母亲和妹妹,会有什么的样的境遇他现在也不敢再想。

    月光将窗外照的透亮,现在夜晚以有些许凉意,秋天又要到了,家乡是否长出了新的粮食。

    也不知老师近来可好,身体是否康健,众师兄弟们的功课是否更加精进了呢!

    周峰又想起了少年与他说过的话!

    他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他说: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说:现在的世家都如老虎,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百姓的疾苦。

    他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他总有刹那的奇思妙想,总说些稀奇古怪的道理。

    如果朱潜此刻知道周峰的想法,就会告诉他,我特么就想试一试那一句可以让你纳头便拜,结果都特么骗人的。

    周峰起身将书桌挪到窗前,取过纸笔,他想给远在北海郡国的老师说说这边的情况,他用的是那个少年改制过的新纸,新纸洁白如雪,平整光洁,书写流畅,是绢布,是现在的竹简不可比拟的。

    少年好像对白的东西特别偏爱,纸是白的,瓷器是白的,经常穿的直裾袍,也都是白的。

    周峰都能想到老师收到信后,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但是见到这种新纸,一定是惊喜若狂的。

    可惜少年说这种纸的工艺太过复杂,没办法大量生产,现在也只是自用。

    不多久刚劲有力的字迹就写满了纸张,他的心已然还如第一次见到这纸的欣喜。

    书写完毕,将所有的字迹都通读一遍,觉得没有问题,又从书架上取来竹筒,小心翼翼的将信卷了起来。顺便将剩下没用过的新纸一起塞进竹筒里。

    城中有来往北海郡国的商号,明日只需将信桶送去那里,老师是海内大儒,是受很多人爱戴的,他的东西一般不会出披露,只是周峰想不到的是,他的一封信,给朱潜带来了多大麻烦!

    光和元年春,朱潜第一次踏入周峰的院子,这是一个标准一进院子,占地120平左右,正门面对的是雕花照壁,照壁左右都有门廊,门廊尽头就是堂屋,堂屋东侧与西侧各有两间厢房,都是普通设计,满足一家人的日常起居。

    朱潜跪坐于主位左下第一个位置,周夫人与朱潜对坐,汉代还没有女人不得抛头露面的规矩,周峰还没成家,就算成了家,虽然周峰自视甚高,但是现在也没有与朱潜同坐的资格。

    周峰错席而坐,周小妹在周夫人身后站着,时不时偷看一眼对面的男人。

    承蒙少君收留,今日首次登门老身斗胆请问少君,所来为何!

    夫人过谦了,二位先生为庄上教育出力较多,潜,本该早来拜访夫人,只是诸事繁杂,只能一拖再拖,有不敬之处还望夫人原谅。

    少君有心了,您以弱冠之龄,管理如此大的产业,实让老身惭愧。

    夫人何必谦虚,二位先生都是大才,令郎学识渊博,令爱伶俐乖巧,凡是听过二人授课的学子无不交口称赞。

    今日冒昧登门,有一事与周兄相商,可能关乎周兄以后前程,今日夫人也在,正好可以参考一二。

    少君请讲,周夫人道!

    夫人也知道,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各洲郡都有流民流与扬州,潜,实在不忍百姓易子相食,便起了收容之心,时至今日,四个庄子以有近四万余人。

    听到朱潜爆出的数字,堂中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四万多人,对世家大族来说可能不算什么,那也相当于一个下等县的人口。

    朱潜接着说道!夫人有所不知,这些人还都是剔除了青壮的数字。

    这世道青壮在外还能挣口饭吃,妇孺老幼只能留在庄上,潜,也可以提供些他们力所能及的活计。

    不瞒夫人,在这扬州,朱家也只是小门小户,这两年来,收容流民不断。一些作坊收益日渐壮大,已经引起了不少大族忌惮,只是都爱息自家名声,不好过多为难。

    少君,宅心仁厚,为灾民所做的一切,老身配感五内!有什么吩咐!只要力所能及,定当万死不辞。

    那潜就厚颜开口,只是今日之事无论成败如何,我希望没有第五个人知道!

    鸾儿!

    是!娘!

    周小妹娉婷出了厅堂,就去了门外守着

    少君!但说无妨,周夫人道!

    堂屋只剩三人,朱潜有看了看周峰,思考该如何说起。

    稍有沉思便说道,昨日洛阳来了圣旨,交州有贼子叛乱,朝堂征召家祖为交洲刺史,即日起自筹私军前去平叛。

    前两年朱家略有发际,但多为商贾之事都上不得台面。朱家所出无论是瓷器,还是麻布,对本洲大族虽然有些影响,只要让出一些利益,潜,与世家还能共存。

    如今家祖骤登高位,这两年收容流民,潜,在洲内也得了些薄名,扬州虽是膏腴之地,家族数以百计,如今朱家已经有机会和他们争取利益,这扬州以后对潜来说可能不太平静。

    夫人也是大族出生,家族的利益之争的残酷,夫人比潜明白更胜。为祖父前程计,很多东西可能都要舍弃。

    事到如今,留给潜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来让出更多的利益平衡世家怨气,二来放归庄中百姓以安世家人心。

    潜,拼尽全力,也只做到了收支平衡,,如果利益再被缩减,庄上百姓可能无以为继。

    二来,庄子上的百姓,有出路者,早就自行离去了,凡是留下来的都没有了其他生路,潜又不忍让他们再次颠沛流离。

    如今交州新乱,祖父任洲刺史,交州地广民寡,我与祖父商议,想借此机会,将庄中百姓迁徙一部分人去往交州。

    少君,是想让我儿牵头,说服百姓迁徙?周夫人问道!

    夫人误会了!迁徙百姓对潜来说并非难事,难的是再次寄人篱下。

    潜,看中的是伯年兄的身份,想让伯年兄,先一步前往洛阳,疏通关系,为伯年兄挣个前程,今日便当着夫人面也说个明白,潜,对此次谋划志在必得,其中有些手段可能不太光彩。

    如此出仕可能对伯年兄的名声有些影响,甚至会惊动伯年兄的主家,望请夫人与伯年兄三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