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少君很温柔 > 第十七章:醒悟

第十七章:醒悟

    九叔,武安县的规制我基本已经画完了,明天我准备去武安县那边,和工匠们商议一下看能不能完成,这边就麻烦你和朱喜盯着。

    那粮食我们还抢收吗?朱九问道。

    还是继续收,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吧,周峰他们去洛阳已经六月有余了。

    这个月底祖父的捷报应该也到了朝廷,如果事情成了,现在该是有消息的,如果没成以后也没有机会了。

    朱禄,让你挑的工匠挑的怎么样了?

    回少君。俘虏中的工匠并不多,连泥瓦匠算上,也只挑出来三百多人。

    这些明日都跟我走吧,或许去那边刚好都能用得上。

    少君,你可以晚几日再去,朱九道!

    九叔,为什么?朱潜问

    图纸那边现在未必用得上,武安县虽然小。但是所有的房子拆完也需要几天,只有将所有的地都空出来,才能看的更清楚。

    少君倒不如多在郡城中走走,在郡中百姓中多露露脸,最好发粮食的时候你能亲自到场。

    九叔,你是知道的我不在乎那些名声。

    在扬州时,多的是收不完的难民,您可以一直躲在幕后,但在交趾就不一样,少君,如果你以后想在交趾这边有所发展,民心是很重要的。

    少君,我也觉得您应该晚几天再去,现在那边并不缺什么,工匠过去反倒是不好安置。

    好吧!那就听九叔的,晚几日再去,明日我就在周边转转。

    朱喜,你还是安排人收粮食,郡城百姓和周边村落百姓都可以雇佣。

    月上中天,夜已深沉,院内的篝火也将燃尽,朱潜抬头望向空中的明月,心情尤为平静,如果不是这古旧的建筑。如果不是身上一身汉服,如果手中的酒杯变成扎啤,他还是那个长在红旗下,身在春风里,手握方向盘,脚踩加速器,驰骋在祖国大好河山里的平凡人。

    只可惜,月是故乡月,人非世上人。

    迷迷糊糊间,他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他还是曾经的那个大男子主义,什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这里可是古代呀,事物运营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他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这个时代。

    九叔,我好像错了,朱潜道!

    少君,何出此言!您做的事虽然有很多我不能理解,但这两年来每一次您都是对的。

    就是这两年太顺了,你们什么都听我的,才让我自己都觉得我都是对的,但我也是人,这次我真的错了。

    那少君认为您都错在哪里?朱九又问!其他二人也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想来他们也想知道这个答案。

    我错把所有世家人都当成对手,看到那么多百姓流离失所,我就认为他们都是罪魁祸首

    错在发了昨日那样的布告,我太想把一些东西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但忘了,人都是有向往自由的。如果所有人的口粮都掌握在我的手里,那我和我讨厌的人有什么区别。

    错在嫌弃武安县城破旧,就想把它拆了重建。

    这里可是郡城啊,我还把它当成扬州的那几个庄子,如果是个人都像我这样想,那大汉岂不是只要十三个人当官就成,重建武安城,其中的人力物力不可估量,虽然人力用的都是俘虏,但就木料和砖瓦也劳民伤财。

    现在想想,有些事情任其发展,可能对我们会更有利。

    院中变得安静,静的听见蛙叫虫鸣。

    朱潜还在继续沉思,朱九,朱喜,朱禄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朱喜,是为朱潜马首是瞻的,做事只听命令,从来不问为什么。

    朱禄,一直都和工坊死刚,参与决策的时间很少,所以约等于少君永远是对的。

    至于朱九,作为过来人,他能理解朱潜想要掌握一切的想法,年轻人嘛!有傲气是对的,但有些事情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但也没有想过要纠结什么,作为朱家的仆人,他始终对主家保持足够的忠诚,所以朱潜的决定他也不曾反驳,只是偶尔负责查缺补漏。

    这个时代,忠诚高于一切,让主家承认自己错了更是大忌,所以他们也只能保持沉默,

    喜子,明儿把布告改一改吧,百姓有地契的田地,粮食让他们自己收,上缴三成给官府!

    余下无主的,都由我们来收。粮食就不要发了,在四个城门设立粥铺,给受兵祸后生活无法自足的老弱妇幼,提供一日两顿饭食,无家可归的,先就地安置,等武安城有了样子,再统一安置。

    流民青壮,让他们每日帮着清理城中废墟,修补屋墙瓦舍,换取每日所需粮食。

    将昨日抓来的人,都放回去吧。至于那个书吏,明天中午送到我院儿里来。

    朱禄,你挑选出来的工匠,就先不往武安县去了,将城中无主的房子都修葺一遍,然后登记造册,以后我们有用。

    九叔,你找个适合开货栈的地方,可以把扬州的布和瓷器卖到交趾来,看看这边有什么东西是中原没有的,也可以卖到扬州去,像扬州一样,还是只做批发。

    少君,这边的货站需要多大?朱九问道!

    临街的,两进院就可以,现在两地路途不便。一月来回一趟,就很不容易了,所以规模不会很大。扬州是一个中转站,最后的目的地是洛阳,这是给邓考在洛阳的立身之本,不能耽误。

    难得聚在一起,九叔,你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

    少君,需不需要派人去把闻竹和闻香接过来,或者重新给你找两个贴身丫鬟,您的起居一直没人照看怎么能行。

    不用了,我给朱寿交代过,他们一旦事成,就顺带回扬州把她们一起带过来。

    说不定他们现在,已经到来交洲的路上了。

    好了,时辰也不早了,没有其他事就都回吧。

    那少君,你也早点休息,我等这就告退朱九道!

    朱潜没有说话,朝外挥了挥手,目送三人出了院门。才对着门外喊道!黄吉!让人进来把院里收拾一下,别耽误明天早上我练枪。

    朱潜发现自己最近,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多愁善感,他也找不到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好像自己把自己关在了这个院子里,不愿意再去面对接下来的事情。

    他独自坐在起居室的门槛上,左脚边放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天上的月光清辉透亮,他倚靠在木质的门框上,脑海中不断重复着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他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见到那些流民惨状时,自己的心情,那种同情,悲愤,再至平凡,麻木,到现在顺其自然。

    思绪翻飞间,白日的倩影,又在脑海中冒了出来,明明只见了一次,为什么能想到纤毫毕现,他使劲的摇了摇头,那身影怎么也挥之不去。

    朱潜,站起身拍了拍屁股,拔出随身的佩刀,在小院中舞了起来,他出刀的速度极快,月光反射银色刀身,寒光凛冽。

    迎面大批破风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销,左右防护平块取,移步换形突刺刀,这套刀法,是他在部队时学到的,他像军体拳一样,在每一个士兵心中,都有着神圣的地位,那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总结出来的结晶!没有丝毫花里胡哨的套路,刀刀出奇,招招致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