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少君很温柔 > 第十八章:上门

第十八章:上门

    朱潜虽然昨日失眠,但鸡鸣时分,院中依然响起破空声。

    黄吉,站在门廊里,右手拍打着,还想睡觉的嘴,眼睛却死死的盯着朱潜手中的枪。

    眼珠随着不断变动的枪影,上下左右打着轮转。

    朱潜已经收枪站定,他还盯着枪看!

    黄吉,你也想学枪吗?朱潜问道!

    他下意识点了点头,马上又摇头,眼神开始闪躲!

    少……少君,我…我笨,学…学不会的!

    只要想学,哪有学不会的?明日开始,你就跟着我一起练!

    可…可以吗?少君

    朱潜,盯着他的眼睛,相处这么长时间,这是第一次在他眼中发现了渴望。

    想像我一样,得需要一些时间打基础!

    你现在身体还太孱弱,想练武,你就得多吃多动。

    黄吉一脸坚定,少君我…我可以的!

    嗯!我知道你可以的,去准备热水,今日早些沐浴。

    一切收拾妥当,朱潜回到正堂吃了早饭。

    今日,他准备出城去看看郡城周边百姓的生活!因为今天要骑马,所以他还是一身短打。

    刚开口喊黄吉,就见他捧着一把竹板进来。

    少…少君!好…好多拜贴!有…有五个人在外面等着见您!

    黄吉明显有些激动,说话都开始吐齿不清。

    外面还有一些箱子,说…说是见面礼。

    黄吉双手将竹剪,递给朱潜。

    他翻看第一个,苍梧士家。第二个交趾李家,第三个交趾张家,第四个交趾廖家,第五个,九真钱家。

    朱潜拿着竹简就开始思考,要么一个不来,一来就是五个,这是巧合还是商量好的。

    来的都是什么人?朱潜问道!

    都是下人,李家来的是管家,说是有事情向您汇报。

    拜贴我都收了,见面礼都搬库房去,把礼单拿过来。

    问清楚他们的住址明日我在府上宴请,会给他们发邀请函,你先打发他们回去。

    让李管家进来,我在正厅等他。

    看着黄吉转身离去的背影,朱潜觉得他好像,的确不适合做这种迎来送往的事情,得给自己找个门客了。

    朱潜回到正厅,在主人位上坐定!因为主位朝南,院门又在南方,黄吉刚踏进院,就见他身后跟着一个中年文士,文士儒雅俊秀。

    一点也不像管家,穿着和九叔差不多,嘴上一圈美髯,下颚留有三寸鼠尾须,这时代都爱留胡子,胡须有很多种造型,但文人大多都爱留这种三寸鼠尾须!

    那人每走一步,朱潜都觉得赏心悦目,感觉每踏出一步都是差不多的距离!

    少君!李府管家已带到,黄吉说着就退到朱潜身侧!

    朱潜敏锐的感觉来人的面部变化,可能是黄吉的做法不符合礼法,朱潜也没打算纠正。

    来人也明显注意到,朱潜的不在意。

    在下楚乾,见过少君,说着躬身七十度行礼,每个动作一丝不苟。

    既然别人都说在下,朱潜也不得不起身。

    既然是在下,就证明不是佣人,这个时代,管家都跟主家姓,明明是李家的管家,却有不同姓,说明这是家臣。

    朱潜躬身回礼,并做出一个请的手势,指尖指向主坐下方左边第一个,客坐席道!

    楚先生,请坐,然后自己率先坐到主位。

    楚钱没再客气,整理自身衣袍,跪坐在客席上。

    黄吉,上茶。

    是,少君

    黄吉话刚答完,转身就跑了出去。

    楚乾看着黄吉离开的背影,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下朱潜不得不解释了,要不然就是教养问题。

    楚先生,勿怪,这泥猴儿是我,前些时日从死人堆里扒出来的,家人都饿死了,我只能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又没有其他事情可以给他做,只能跟在我身边做个答应。

    现在尚不通礼,还请楚先生莫怪。

    少君言重了,昨日就知少君心系百姓,少君在扬州的所作所为,

    实在让人心生敬佩,天下世人,如果人人都有少君这份仁心,那我大汉便是人间乐土。

    朱潜还是第一次听如此高规格的马屁,拍的他都有些晕乎乎的。

    楚先生抬举了,不过力所能及而已。

    在下有一事不明,还请少君解惑。

    楚先生请说。

    如是,潜知道的!

    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少君为什么不留在扬州?而来这偏僻之地。

    楚先生竟然能这么问,显然,李夫人是有交代的。

    既然先生已经知道了答案,又何必再来多此一问?

    夫人转达的也不尽然,依在下看来!少君一定是在谋划什么。

    或者少君和在下一样,是来这边地避难。

    楚先生当知道,我祖父乃交州刺史,相信不日便会马上封侯,何来避难一说?

    少君现在根基太浅,府君在这交州时间不会太长。

    府君马上封侯日,便是踏入朝堂时。

    在这一州之外,府君或有自保之力。

    一旦进入朝堂,虽然一步登天,也如泥龙入海。

    在下从昨日的布告就能看出来,少君是个有野心的人,虽然是上上之谋,也有操之过急之嫌!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己身。

    今日新发的布告,在下觉得相比昨日更高一筹,说明少君的心思已通透。

    楚先生出自颍川?朱潜问道。

    少君如何知道,

    这天下,只有颍川才出志世之能臣!

    至于大汉其他地方都是些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或许会出现一些经意大儒。但对于志世,却是一塌糊涂的。

    少君,为何如此高看颍川郡!楚乾问道!

    因为颖川是法家的发源地,颖川学子,大多都是法儒同修,儒学可以修身,法学可以治国,二者并不冲突,却能彼此开阔眼界。

    儒家能看到现在的大汉无为而治,法学却能看到大汉风雨飘摇。

    朱潜突然发现楚乾的眼神直了,直直的盯着面前的茶杯,突然有些恶趣味起来,担起自己茶杯浅尝一下,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念道!

    秦失其鹿时,百姓无片瓦遮身.,无立锥之地,如今再看看这汉地百姓,家无恒产,人无饱腹。陈王之流,可喊王侯将相,另有种夫,再看看这盛世大汉,又有谁知道,王朝更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