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秘密铁盒 > 第十八章 黑暗与光(下)

第十八章 黑暗与光(下)

    严思琦、刘斯利和陈书生则是林妮塔生命中另外的一束光。

    刚上小学的林妮塔先是和同班的严思琦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或许是因为她们都同样拥有并不完美的家庭,林妮塔有父母却有名无实,而严思琦实际也算得上是“孤儿”。相似的境遇使她们互相吸引走到一起,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们都将自己封锁在只有两个人的小世界中。彼此间分享平淡日子里每一件细微的乐事,在每一个难过落泪的日子陪伴在对方左右。如果没有严思琦,她无法想象自己的童年时光会有多么灰暗。

    至于刘斯利和陈书生,她和严思琦是在后来才逐渐跟他们熟络起来的。他们四个人是小学六年的同窗,并且住在同一条友谊街上。区别在于陈书生和刘斯利家在街道的前端,本地有钱人家聚集的位置;严思琦家在街道中后端,一般人家聚集的位置;而她家则在街道的末端,是租住在破旧狭小房子的底层人士。这是友谊街几十年来形成的不成文规则。

    林妮塔以为她和严思琦,与家住街道前端的他们是不可能有除了“同班同学”以外的其他任何交集的,毕竟他们之间的鸿沟就和住的地方一样,有着不可跨越的阶层。她自卑得不敢再交朋友,害怕同学看不起她的目光,更害怕他们可怜自己的样子。可是刘斯利和陈书生是那样的真诚和充满活力,或许是因为他们天性善良,又或许是孩童的心思单纯,他们主动靠近她和严思琦。

    一堂户外课让四个人从此被命运的绳索连结在一起。老师在空旷的草地上扯着嗓门让大家按四人一组进行自由分组,林妮塔和严思琦紧挨着彼此,怯懦地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溜烟抱成一团,嬉闹欢快的笑声传入她们耳中显得尤为刺耳。

    “我们四个一组吧。”两个男同学朝她们走来,开口说话的是班上最活跃的陈书生,身旁挂着淡淡微笑的是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刘斯利。她和严思琦对视一眼,带着满心疑惑犹豫地答应了。

    来自友谊街的严思琦、刘斯利、陈书生和她,自此成为班上同学常常调侃的“友谊街四剑客”。刘斯利和陈书生自始至终都用平等又平常的眼光看待她们,用他们温暖的剑击溃她们自卑又敏感的铠甲。

    因为他们俩的关系,她和严思琦还和班上的其他几个同学也渐渐有了交情,她们也终于体验到童年时光拥有许多玩伴的乐趣。

    四人的相处时光让林妮塔重拾活泼和天真,那是与她和严思琦只有两人的温馨小世界不一样的坚韧暖意。她攥紧手中,在往后再艰难的岁月,也不曾将其丢弃。

    三人当中,林妮塔唯独对刘斯利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那不是单纯的好朋友、青梅竹马的情愫,也并非年少懵懂的爱恋之情。那份感情,更像是糅合喜爱、珍惜和感激的平淡却又经久不衰的溪流,并不壮观,但也从未干涸。

    与陈书生不拘小节甚至落拓不羁的性格不同,刘斯利甚至有着比一般女生还要细腻的心思。他曾陪她走过许多难过的日子,尤其是在严思琦不辞而别,毫无缘由就从她的身边消失不见以后。他会在她被母亲责骂后陪她在海边默默坐一下午;会把自己做的笔记借给生病请假的她;会记得她的生日,然后装作不经意地送她小礼物;会在同学议论她的时候走过去冷冷地盯着他们直到他们悻悻地闭上嘴;会在她发疯似地在友谊街到处找人打听严思琦的下落时,顶着烈日毫无怨言陪她穿街走巷一整天。刘斯利为她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她无法一一罗列,但她从未忘记。

    历尽艰辛终于考上目标大学和专业的时候,她欢欣雀跃,却又满怀不舍,她为自己终于有机会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而激动不已,又为即将要远离朋友而失落。她把那些不快乐的过去,和她那些无甚用处的旧衣物统统丢在家中,只带上自己花钱新买的服饰,以及心爱的几本书和小物件,包括那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和弟弟小时候偷偷藏在她枕头底下的蓝色小汽车玩具,还有那根苹果挂饰的头绳,以及过去那些年刘斯利他们送给她的礼物。

    她以为在自己去外省上大学以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遥远的距离会让刘斯利逐渐淡忘她,就跟当年严思琦突然之间的离开一样,让留在原地的人无辜地一直等待,或是寻找忘记的理由。然而刘斯利一直在努力维系和她之前的感情和联系,在大学期间每一年农历过年前,他都会不远千里乘坐绿皮火车来找她,给她送清水镇的豆沙饼,那是她从小就很爱吃的点心。

    小时候第一次尝到那家豆沙饼,也是刘斯利从家里带出来的。新鲜出炉的豆沙饼香气腾腾,焦黄色的外皮酥脆,红褐色的豆沙馅绵软香醇,那时候她觉得豆沙饼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她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甜香的味道。从此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刘斯利就以他自己很想吃豆沙饼为理由,非要她陪着去买。过了许久,她才意识到刘斯利其实并不喜欢吃甜食,连蛋糕他都只吃微微甜的。她从未拆穿这个谎言,她享受着刘斯利对她的好,也在想方设法回馈他的好。

    然而即便关系亲密如他们,也曾面红耳赤地争吵过,她也一度以为自己会失去对方这个好友。

    一天晚上林妮塔因为忘记给弟弟放洗澡水而被母亲斥骂一顿,她愤然离家,在刘斯利家门口踱步良久,直到深夜才被准备拉窗帘就寝的刘斯利看见。那次是她第一次见刘斯利发火,他压低声音质问她为什么在这么晚的时间还在外面游荡,质问她为什么不能想想办法和母亲周旋,而不是总以这种可能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和他们对抗。

    他们站在漆黑一片的房屋旁小声又激动地争吵许久。林妮塔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她对他说过的话。

    “你含着金汤匙出生,家境优渥,父母开明,又怎么会理解像我这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有多煎熬。你可能会想,我为什么不努力改变命运呢?可现实就是,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找到通向罗马的条条大路,而有的人,甚至根本无法知道罗马的存在。我现在是知道有罗马的存在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我再努力,也只是知道罗马的存在而已。”

    那时候她甚至认为自己说的话头头是道,富有哲理,长大以后每次回想起来,她都会忍不住嘲笑自己一番,但她很庆幸自己并未轻易就向命运低头。

    她很清楚刘斯利其实只是担心她,也希望她能够找到途径处理那些长期困扰她的问题。那次争吵以后他们不欢而散,她怒气冲冲地跑回家。可是她察觉到,刘斯利一直跟在她后面,直到她安然无恙回到家后才离开。只是那时候她的怒气占据了上风,即使后来在课室正面碰见刘斯利,她也将对方视为空气,惹得同行的陈书生一脸莫名其妙来回看着他们俩。

    年少时期的她自卑又孤傲,敏感又坚忍,以为即使一个朋友都没有也不要紧,反正她生来就孤独。

    是刘斯利,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她这个朋友、这个伙伴,带着一本曾在他面前提过一次的欧•亨利短篇小说读物,若无其事地在课间过来与她搭话,说有一本书想跟她分享。是他一次次主动靠近她,一次次不动声色呵护她那脆弱的自尊心。

    刘斯利从未要求或者期望她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而是希望她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是刘斯利让她更加深刻理解了,真正强大的力量来源于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时刻清楚自己的境况,未来想要达成的目标,以及需要为之付出的努力。是刘斯利让她意识到,父母对她有着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和期望,她应该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可是从前的她徒有不甘,却没有反抗和改变的勇气和谋略,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是那样了,日复一日地寻找借口,麻痹自己的神经,以为即便她最后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是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推脱的。

    那次争吵以后,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思索今后在父母面前的应对措施,思考自己对友谊的处理方式。尽管她在家中还是处于最底层,但总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母亲以为她终于愿意服软,愿意做一个听话的、任她摆布的小孩,殊不知这只是她蓄谋逃离这个家的第一步。

    是刘斯利给了她许许多多的启发和勇气,也给了她无边的包容和温暖。她不止一次感慨,自己何其幸运,能够拥有这样一位挚友。

    如果没有刘斯利,就不会有现在的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