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夫妻

    珞璎见到小光很是高兴,这是自己的夫君呀。

    这半年来,她经历了太多,事事难如心意,只有这个男子是她的依靠。

    丈夫的失踪确实让人难受,当然,也有小光一下子变老的原因。

    她知道小光变老是自己作孽。

    这些日子,她也想好了,即便是小光变老了,她也会好好待他。

    她也与识海中的那个她讲好了,条件,就是不要再折腾了,让自己好好陪陪小光,陪小光走完剩下的日子。

    毕竟,这个小伙子就是她唯一的寄托,或者依靠。

    而现在,此人是她的丈夫,或者夫君。

    识海中的那个女子,本想用强,她可以封禁珞璎的神识,将珞璎的神魂拘谨在识海里,珞璎很是决绝,说,若是不能陪伴小光走完这最后一程,只要自己有一丝机会,就会自绝。

    那个女子才害怕了。

    修仙者大都一根筋,面对珞璎的决绝,她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妥协。

    其实,珞璎心中已经做了决定,小光若是没了,自己也绝不独活。

    现在小光回来了,她最高兴,从神仙洞到采莲庄,她拉着小光的手,一直没有松开。

    她不是那种弱柳扶风的女子,相反,身体很是结实,毕竟,她的父母虽然医道有成,但武学也是一绝,生出的孩子,身体都很棒那种。一路上,紧紧地牵着小光的手,她在前面,小光在后面。

    小光也觉得自己或许错怪她了,自己的老相或许并不是因为她的缘故。

    小光的性子并不是那么坚定的人,不存在认准一件事,就一条道走到黑。

    回到家中,父母没怎么数落,毕竟分开过日子了,况且,儿子出门十天半月本就是正常事情。

    随意嘱咐了几句,一起吃了午饭,就分开了。

    小光两口子回到屋中,珞璎就装作神神秘秘地问道,“光儿哥,我是不是在做梦,那天早上见你的样子,像个老人,现在又变回来了,还更好看了。”

    说完,她还掐了掐自己的脸,咬了咬舌头,确定不是在梦中。

    小光照了照镜子,铜镜中的自己,比婚前更加浸润,玉面红唇,多了许多神韵。

    可以大言不惭地讲,在整个莲花山包括荷叶原,没有比小光更好看的男子了。

    是呀,大美男玉逢春现在也不如他。

    逢春面如女相,线条柔和;小光则是英朗清秀,整个人气质上很是洒脱,自带神韵。

    不仅如此,小光甚至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体内有一股股真气,在自主地流动,时而收敛,时而散到身体的每处肌肤。

    小光现在不仅在黑夜中视物如同白昼,也可以可以内视,闭上眼睛,也能看到体内的血肉骨骼,真气就是按照长春功的原始路线在运转。

    什么是原始路线,小光修炼的长春功法中讲到,真气在根骨中流转,算是启灵了,意味着练习者的根骨会不断地提升,当然很慢;真气可以在灵脉中运转,经灵穴散出,就可以呼应天地法则,向身体最细微处扩散。

    小光目前体内的真气,只在根骨内流转,没法与灵脉产生沟通,与婚前完全相反。

    之前他的御剑之术,能调动体内仅有的那点稀薄真气,让剑离体,三丈之外,威力巨大,就连练气初期的修士,也被他一剑砍杀。

    医者仁心,见惯了血肉模糊,灭个恶人,并没有太大心理与道义上的负担。

    回家后,夜里,与父母道别之后,小两口回到宅子里,小光觉得,自己突然老去的原因,仿佛并不知情,不是因为她的缘故。

    在她的口中,永远都是好好过日子的明示暗示。

    小光不会冷落她,毕竟,这也是自己选的好姑娘。

    珞璎的性子很是大方开朗,在莲花山,接人待物从来就是彬彬有礼,又不失亲切,怎么讲,从长相到性子,一看就是那种大家闺秀,任何一个男子娶到,都会家族兴旺的典型。

    珞璎对小光那天的突然变老耿耿于怀,躺下后,也是反复问询,还猜测是不是房事的缘故,不过,两人一阵折腾之后,一起下床照照镜子,模样还是没有变化的。

    当然,后半夜,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出现了,身体一阵子酥麻,很舒服的味道,如春风拂面,夏雨洗街,秋叶红透,冬雪洁白,去而复归,反复不已。

    没有之前那种痛苦的感受。

    相反,整个人飞一般,此时的小光,差不多算是开了天眼,他能清晰地看到,是珞璎如一条蜿蜒的长蛇,四下蔓延,长发飘起,腰肢款款而动。

    早上醒来,小光再照照镜子,一切如初。

    而珞璎,似乎对此事,一无所知。

    这让小光很是疑惑。

    日子还是要过的,令家的田地种植的都是一些药草,父母专职给人看病,田地都是小光带着山民在做,珞璎家被灭之后,药材铺子也没了,药草都会送到医道堂,也是珞家人在接手。

    令家与珞家确实联系匪浅,医道堂的掌教医师,就是珞家的人,医道堂的药管,是珞璎的族内的爷爷辈。

    每次,家中积攒的药草够一车了,小光就会去送一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就是生活。

    小光不得闲,几乎每天都要去田里,去山里,种植采摘药草。

    这是他的工作。

    珞璎平日里就在家中,做做女红,洗涮缝补,给小光做好饭菜,就是贤良妻子的样子。

    闲下来,也会与小光琴瑟和合,她会弹琵琶,也会唱些小曲儿,高光时刻,就是珞璎弹琴,小光舞剑,在月影下。

    小光美姿容,银剑与明月相辉耀,珞璎看得眼都直了,直呼小光为“明玉公子”,当然私下里,珞璎总是加上“我的”俩字。

    莲花山,又名玉山,只因为其产出七种玉石,玉质有硬有软。

    采莲庄原名采玉庄,以羊脂玉出名,后来枯竭。

    玉家本姓余,嫌弃难听,就改成玉姓。

    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小光也想给珞璎配个名号,想来想去,还是珞璎俩字最好。

    珞璎本就是美玉,明玉配美玉,也是绝配。

    总之,珞璎识海里那个女子没有出来作怪,两口子的小日子,亲密而有趣味。

    男耕女织大概如此吧。

    期间,经历了过年,频繁地走亲戚,小光总是携珞璎一起。

    令家有几匹马,都是那种矮小的善于爬山的品种,其中最温顺的是一匹枣红色,小光将其弄来,出门都是珞璎骑马,小光步行,牵着马缰,两口子走走笑笑,羡煞了世人。

    冬日薄雪居多,小两口也会选一个山洼,里面的积雪多些,打打雪仗,堆个雪人,乐此不疲。

    年后,春日来临,万物复苏,踏青时节少不了两人的踪迹,小光体力好,背着珞璎就爬上莲花山最高的山峰,纵览荷叶城与荷叶原。

    珞璎饮食以素食为主,极少吃肉,当然,也不是不吃,只是尽量少吃,主食米面,辅食菜蔬,她手巧,烤饼一绝,春天的鲜花多,小光懂药理,能给她搭配很多花食。

    珞璎做成烤饼,做成花茶,她懂事孝顺,总是先送一些给公婆尝尝,单凭这点,令父令母很是满意,他俩老小孩性子,大道理从来不说,没一点儿公婆架子,在珞璎面前总是说笑,家里的气氛很是轻松。

    珞璎渐渐地,也跟公公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就像跟自己父亲一样,当然,令家人都是很有分寸的人。

    这点儿,玉家不如令家。

    待到春雨降下,珞璎携小光,回到荷叶城,祭奠自己的父母兄长,并给他们立下墓碑。

    墓碑前,珞璎哭得稀里哗啦,告诉亲人,自己很幸福。

    回去的路上,珞璎一个劲地问小光,“这辈子不分开好吗?”

    小光很是严肃地对她承诺,生同衾,死同穴。

    在外人眼中,这对小夫妻,既黏黏糊糊,又不逾矩,得来的都是好名声。

    有了家室,小光与伙伴们的游玩,就没有了。

    玉逢春也离开小光的药田,回到家里,跟着三哥给人盖房子,玉家有大片山岚,出产很多木材,相应地就顺手开发了一些生意。

    给人盖房子是其一,不过都是大户人家,普通百姓,盖房子不需要请玉家,在庄子里喊一声,就有人帮着盖好,只需要管饭就行。

    过年时,小光再见到逢春时,他神神秘秘地讲,家里准备给他找媳妇了,山下荷叶原的秦家姑娘。

    玉家虽然居住在山里,但在荷叶原也是有许多田地的,与秦家这个大地主也是门当户对。

    秦家姑娘,小光知道,荷叶原第一美女,据说当初她去荷叶城的时候,满城为之倾倒,人称倾城仙子,仙子,是对修仙女子的称呼,只能说明,这个女子太美。

    小光祝福逢春,再美的仙子,现在已经不能让他动心了,他心中只有珞璎。

    就像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光是个正派人。

    每天傍晚,他总是匆匆回家,就为了看到在门前坐着等自己的珞璎姐,只要小光出现,珞璎就会站起,远远地招招手,一直看着小光走回来。

    然后,清水、毛巾、热茶就伺候上了。

    在宅子外,她很含蓄,到了家里,就要讨个亲热,亲一亲是必须的。

    当然,当家姐姐的架子也会无伤大雅地拿捏一下。

    夏日至,小光必须下去一趟。

    医道堂送信来催,让他送几味特殊的灵药下去,另外,还有个疑难杂症需要他去会诊。

    这次,珞璎要跟着去送药草,小光没同意,但是答应她,等秋收之后,带她去荷叶城玩耍,如果她乐意,小光不介意在荷叶城定居。

    珞璎直接拒绝,她不会回荷叶城定居。

    包括逢春与逢秋,小光也没带,自从珞家的事情发生后,小光下去,最多带上逢春。

    惹来逢秋很多怨言。

    小光很快到了荷叶城,卸下货后,去了医道堂,所谓会诊,很简单,他就是主角。

    世人大病无多,病入膏肓无需医治,若是急症,小光也帮不上忙,毕竟离得远;让哑巴开口说话,治人眼疾,小光倒是可以,能用针的地方,小光能给治好。

    时人之病,多是不时之病,寒凉温热不时,积而称病。

    荷叶城名医众多,只是偶尔几个顽疾,需要小光来治。

    他性子本就温和,与珞璎朝夕相处一年多来,更加平缓,静以知外,举手动足间,充满了坦然自然的神韵。

    一位中年妇女,腹中隐痛,小光观之,有胎儿似乎不成活,以离离草、豌豆花加若干辅药熬粥,三日后,死胎出,女子无恙。

    一老者胸闷气短,卧床三月有余,小光观之,心口瘀血成团,小光以针法导之,对老头讲,不可以自生闷气,再有一次,神仙难治。

    所谓灵药,就是莲花山特产玉髓,一种似玉非玉的矿物,就像太岁一样,更加晶莹剔透,服用后,可以延年益寿,小光看不透它,大多数人也不敢服用,只有荷叶城的城主,云大先生敢吃,莲花山只要遇到,就会给他送去。

    小光拜会了城主,一位三十出头的青年人,据说有三百多岁了,他的妻妾都换了好几茬。

    然后忙活了一旬,终于事毕。

    返回莲花山。

    小光也不是空手而回,他带了许多礼物,最贵重的是一枚玉玦,用十三两黄金换来的,通体圆润,一点儿杂质也没有,据说可以暖身养颜,当然,这是送给妻子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