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从开飞机开始 > 第18章 落地重庆吃火锅

第18章 落地重庆吃火锅

    “这是人民解放纪念碑,重庆地标,听说过吧?”

    入夜后的七点四十分左右,121机组一行人在招待所里放好了行李后,便步行来到了中山大道。

    作为曾经的华夏陪都,亦是西南大都会。早在52年,民航业试行民航公司制时,人民航空公司便在重庆设立了营业部。同时设立的,还有隶属于民航局成都管理处的民航招待所,用来给过夜机组休息。

    与此同时,作为曾经的中航公司总部所在地,121机组这几个老家伙...

    除了徐作浩是飞沪粤线,对重庆了解相对少一点外,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从建国前就在这重庆地界上打转了,说他们是半个重庆人,也丝毫不显过分。

    于是乎,作为半个东道主的老家伙们,也开始尽起了地主之谊,带着许亚林短暂的游览起了重庆夜景。

    “嗯嗯,挺壮观!”

    只是这客人嘛,就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了。

    作为曾经的试飞员,沈飞、成飞,这几个华夏航空大厂,他们可是没少跑的。休假外出之时,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解放碑许亚林都快看麻了。

    相比于看解放碑,许亚林反倒是对解放碑前,中山大道两旁,那些颇具年代风味的商店、门市部,更感兴趣。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大部分商铺此时都是闭店的状态。除了一个招牌外,倒是看不到什么人流涌动的热闹。

    “那边是中山一路,走吧,我们要去的火锅馆,就在那边。”

    眼看许亚林似乎对解放碑这类地标性景观建筑没什么感觉,徐机长也只能无奈地摇头。想着这孩子估计是饿坏了,没心情看景...毕竟早上十点多,他就吃了饭,到现在都过去了快十个小时...

    “就是这家,中山一路三号,山城火锅馆。这家店,建国前就在了,后来变成了公私合营,但味道却一点没变。”

    沿着中山大道,过上清寺一路不久,几人便来到了中山一路上。转过一个小弯后,徐机长带头,其余几人熟门熟路地走进了那家大门敞开,店里噗噗冒着热气的火锅店。

    很明显,这几人都是这家店的老主顾了。

    想想也是,这121飞的两条航线。无论是汉口、还是太原、西安,最后都会到重庆。所谓一回生、二回熟,这建国后都这样了,这还没算建国前...

    “徐师傅,李师傅,你们来了...这位新同志,第一次来吧?还是老规矩?”

    而店里,掌柜模样之人的反应,也暗合了许亚林的判断。

    “是啊,这么多年了,还是没习惯你们这的辣度。”

    笑呵呵地寻摸到距离最近的一张桌位坐下,徐机长开口和掌柜打着招呼,同时招手示意大伙都坐。姿态随意地,仿佛回家了一样。

    “吃得清淡点也好,清淡点,胃里舒服。辣这个东西,吃得时候巴适,转过头,就得去旁边公社医院里买胃药...”

    与此同时,掌柜的也拿出了一个长勺,一个瓷碗,驾轻就熟地走到几人的桌边。一边叙家常似的娓娓道来,一边将勺子伸进几人面前,那正翻滚着热汤的九宫格锅内。将其中一格里的辣油,一点点盛起,再撇到手边的小碗里。

    “行了,你就别宽慰我了,我又不嫌丢人。还买胃药呢,在你这吃了这么多年,就没见几个人去买胃药的...辛苦给那边也撇一下辣油吧,我们组新来的同志。和我当年一样,广东过来的,叫许亚林。”

    “亚林,这是孟掌柜,这火锅馆的东家。”

    “孟掌柜!”

    听着徐机长的介绍,许亚林迅速跟上,点头致意。

    “同志,同志,掌柜那都是过去的称呼了,现在不兴这套。许同志要撇多少?和徐师傅一样吗?”

    笑呵呵地撇完了徐机长那边的辣油,孟掌柜调转勺子...

    “谢谢掌..孟师傅,我这边不用撇了。我在长沙生活过五年,还是能吃辣的。”

    许亚林呵呵笑着婉拒了老板的好意。看着周围桌子上,空空如也,但桌中的火锅里,却腾腾冒着热气,许亚林不禁好奇地问道:

    “孟师傅,我看你们这边都是提前把锅烧好的...这不怕浪费吗?我看旁边都没什么人。”

    “那是咱们来得晚,要是来得早点,这边都没位置给你坐的。”

    都不用孟掌柜开口,与许亚林坐在同一张高板凳上的李荣便开口抢过该问题的解答权:

    “这旁边是重庆字模厂,头上前往走一段,爬个楼梯,民生路那里,重庆家具总店、解放碑邮局、茶叶店、区糕点公司的食品店,还有华山玉糖果厂的门市部,我们刚刚过来的地方还有个公社医院。”

    “我都不说远了,就这么几个地方,你自己想想得有多少人。老孟这里的九宫格,经济实惠,人来了,不管有没有空桌,只要有空位,就能坐。”

    “菜一选,屁股一坐,锅里面一人一格,自己涮自己的,互不打扰,互不干涉。拿了菜就能涮,涮完了就能吃,吃完就能走,人家还只给你算个菜钱...都是忙活一整天,饿坏了的人,下班了来这吃点,不比自己做饭省心?”

    拿菜就涮、涮完就吃...

    好家伙,这特么哪是火锅店啊?!

    纯一个麻辣烫,还是加上了快餐属性的麻辣烫啊...

    许亚林眼前一亮,这种模式,等改开以后,自己借鉴借鉴。在进城务工潮到来以后,那钱不是kuku赚?

    “李师傅说的是,这附近公家单位多。不是工人,就是销售员、采购员什么的,花上个一两毛钱,吃得肚圆,大伙还是乐意的。加上我这边呢,也是把这锅底的成本,给摊到了所有食客的头上,平均下来,每个食客只需要不到一两分钱,就能涮到油腥子糊糊嘴,所以生意还是不错的。许师傅不用担心我这小店开不下去,以后来重庆了,只要想这口味道,随时过来就好。”

    在李荣说完话后,孟掌柜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表情。一边收拾着勺碗,一边给许亚林推荐着这家小店:“自从徐师傅他们几个人常来以后,我这店啊,一般都会延到晚上八点半才打烊。”

    “一开始我那内人还不满,觉得就为了一桌时来时不来的客人,这么折腾太累。结果没想到,这打烊的时间一延长,隔壁厂子里有些加班的工人,也会循着味来宵宵夜。虽然每天人不多,和饭点比不了,但一个月下来,能多一两块钱呢!”

    “那是,几位都是咱家这小饭馆的福星。之前那是我没见识,觉得开久了不好...没成想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做好事有好报。”

    就在孟掌柜絮叨之时,正巧来上菜的孟掌柜老伴,也顺势接上了话茬。

    菜品并不算太丰富,素菜以萝卜、青菜为主,荤菜则以内脏居多:从鸡肠、鸭肠,到猪肝猪肚,正儿八经的猪肉,仅仅只有一小碟,还是瘦的。

    许亚林看着看着,倒也能猜到这火锅店的经营逻辑:下水比肉便宜,瘦肉又比肥肉便宜。

    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哪怕有大量食客平摊了锅底成本,但想要吃到些便宜的荤腥,还是得吃下水...

    简单寒暄过几句后,老孟夫妇便识趣地告辞离开,将空间留给许亚林几人。而随着菜品上桌,徐机长也是毫不客气:

    “来来来,都是自家同志,我们就不讲虚礼了,直接吃吧。噢,对了,老孟,再拿七瓶山城啤酒!”

    “好,马上送来。”

    孟掌柜的声音落下,徐机长也率先用长长的筷子挑起了一块萝卜,放进了他面前的清汤格子里。

    也是托了这年头物资不算充沛的福,即便是重辣的格子,也很少能见到未来那种厚重到撇都撇不干净的油腥。捞去辣椒和点点辣油后,虽说汤水仍旧有辣味,却已经淡了许多。

    随着徐机长动筷,其余几人也纷纷开动起来。早就饿了的许亚林,更是连挑好几块大白萝卜丢进自己面前的格子里,和煮关东煮似的...

    都等不到萝卜煮烂,便挑起一块囫囵下肚。

    “吃肉吃肉,阿林,阿兰,还有阿淑,你们年轻人,多吃点长身体,光盯着萝卜白菜吃个什么劲。”

    眼看着许亚林几人,都没有去动肉菜。知道这几个家伙还没放开的徐机长,直接将筷子伸到了肉菜碟里,挑起那为数不多的一点猪瘦肉,直接一分为三,下进了三人面前的格子里。

    而看着这一切的其他“老家伙”们,则是笑呵呵地看着,丝毫没有吃不到肉的不满。

    “这不好吧...”

    “谢谢徐师傅。”

    相比于许亚林的客气推脱,两个女孩子倒是大方。冲着徐机长甜甜一笑后,倒是没有拒绝,反而看着已经开了口的许亚林,目露不解之色。

    似乎是在想,这家伙为什么连肉都会推脱?

    这一下,反倒是给许亚林整得有点不会了:从短暂的接触中看,沈淑或许会是个不知道客气两字怎么写,颇有点“童心未泯”的小姑娘。可方雅兰,给许亚林的印象一直都是个挺成熟的姑娘,怎么她也...

    “小许,你一直盯着人小方看什么呢?相上了?人家有未婚夫的,你甭想了。”

    诶?!卧槽?!

    “不是,不是...我没那个意思。荣哥,这玩笑可不能乱开,我可不想被当流氓抓走啊...这要是我老团长听到我在外面耍流氓,那还不得削死我啊?!”

    许亚林浑身一抖,被李荣这话吓得不轻。

    这年头可是有流氓罪的,而且在许亚林的印象里,这年头的风气也偏向保守。非礼勿视,懂不懂?

    没事盯着人家女同志乱看,会不会被当成流氓,那真是鬼知道,反正许亚林没经历过,他是不知道这算不算犯罪的。

    再说了,即便没有这些,你这玩笑开得不尴尬吗?真特么是建国前的“余孽”,觉悟明显不够!

    为了避免继续误会下去,许亚林连忙将自己心里的问题问了出来:

    “我就是奇怪,兰姐,你咋都不客气一下的?直接就吃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