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从开飞机开始 > 第21章 收起你的小心思

第21章 收起你的小心思

    “起床起床!太阳都晒屁股了,起来去吃饭了!”

    初升的东曦叫醒了还沉浸在睡梦之中的许亚林。

    迷离之中,将眼睛睁开一条缝隙后,只能看到点点微光的许亚林下意识地问道:“几点了?”

    “五点多了,快六点了。一会带你去嘉陵江边吃个小面,赶个早集。有空的话,还能在旁边,湖广会馆转转,然后咱们就得赶回来,准备进场了。”

    “这也太早了吧?荣哥,你不用睡觉的啊?”

    想想昨晚,一顿火锅吃到晚上九点许,再步行回招待所就寝。差不多十一点多才真正睡下不说,半夜里,许亚林还被李荣的鼾声震得难以入眠。

    虽然没有看过具体时间,但许亚林估计,自己怎么着那都是后半夜才睡着。

    本来想着,早上十点的航班任务,这年头也不像后世,基本都要求机组提前两小时进场。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做航前准备就够了,换而言之,八点半出发都来得及。

    即便是后半夜才睡着,也能睡足七八个小时。许亚林本来还没觉得晚睡有啥问题,可谁成想,这还不到六点,自己就被叫了起来。

    想着李荣也是好意,许亚林哪怕有点小埋怨,此时也不好再说,只能快速地将自己从被窝里拽起来,洗漱换衣。

    等许亚林穿好衣服,拿着毛巾准备去浴室洗把脸时,刚走出房间门外,便看到了打扮利索的徐机长和颜副驾。

    “早,你们怎么起这么早?”

    微微一愣,许亚林开口打起招呼。

    “年纪大了,睡眠浅。你先去洗漱吧,我们去楼下等你。”

    “行,那我马上来。”

    这年头的民航招待所,和后世的酒店那自然是没法比的。

    首先就是数量,除了几个核心枢纽城市,比如华北枢纽首都、华东枢纽上海、西南枢纽重庆、东南枢纽广州还有东北枢纽沈阳这么几个点,设有民航招待所外。其他城市压根就没有容留机组过夜的地方。

    而这几乎只是面向内部的招待所,待遇方面,对比社会上的招待所,说起来是更好的。起码,还会为机组成员准备一条擦身子、擦脸的毛巾,但却没有牙膏牙刷这种最基本的洗漱用品。

    所以,说是洗漱,其实就是简单捧两掌水,漱漱口,接着洗把脸。许亚林便匆匆从这三层小楼上,下去与徐机长几人汇合。

    “机长,不叫兰姐她们俩吗?”

    看着招待所门前,一溜排开的四个“大爷”,许亚林一边拉着皮衣的拉链,一边开口问道。

    “她们就不叫了,她们不喜欢吃小面那东西。我们自己逛逛,一会回来集合就好。”

    徐机长说罢,转过身,带着几人一马当先地走上了街道,目标明确地直奔路边一处竖着牌子的公交站点。

    “诶,奇怪了。徐师傅,兰姐她们不喜欢吃小面,难道您这边爱吃啊?”

    跟在徐机长的身后,李荣的身边,在走出招待所范围的那一刻,许亚林非常自然地切换了对徐机长的称呼。

    虽然,许亚林并不觉得这有太大的意义。

    一来,几人身上穿着的飞行服,或许一般人认不出来历。可要是真有敌特想要针对,他们可不会看不出来;这二来嘛,民航招待所就那么明晃晃地在几人身后摆着呢,从那里面出来,还能是什么人?

    “我是不爱吃,但...我可以赶那个早集啊!”

    徐机长嘿嘿一笑,不光是他在笑,就连他身边的其余三人,嘴角都悄悄扬了起来。

    看着不明所以的许亚林,李荣悄悄戳了戳许亚林的手臂:“重庆,是四类地区,懂了吗?”

    嗯?

    卧槽?!

    你们搁这玩汇差呢?

    emmm,说汇差好像不太准确,但大概意思,许亚林懂了。

    四类工资区的重庆,相比于六类工资区的首都。这地界,人均收入相比首都要少6%,那么换而言之,物价水平,应该也是同步要比首都低6%的...

    虽然实际上的市场调节,会有差异,但大体基准,却在这摆着。

    而这也就意味着...

    “不光是这个,还有噢,这里是南方。蔬果,多,不仅多,还好。而且嘉陵江边的早集,有很多都是江对岸一些公社里的人,自家菜园子里种的菜,早上挑着到市里卖一点,补贴补贴生活。”

    “这种只是为了生活的小集市,也不是鸽子市,是完全可以光明正大交易的。现在明白了吧?”

    “明白,这哪能不明白呢?”

    许亚林哭笑不得地摇摇头,跟着几人挤上公交。

    看着公交上不少挎着菜篮的妇女,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自发的早集交易,相比于粮店购粮,还有一个优势:对票证的要求不高!

    而这,或许也是徐机长几人,不惜起个大早也要来赶这早集的目的。

    隶属于空军系统的飞行员们,待遇的确不错,可偏偏他们有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粮食关系不在地方,而是在军队。

    换而言之,许亚林他们的粮票,不仅不是由什么工厂、街道办发放,而且发出来的粮票,也不是地方粮票,而是军用粮票。

    军用粮票主要分为两种:军用供给粮票和军用价购粮票。第一种,军用供给粮票,是作用在士兵身上,但却不会发给士兵个人的粮票。这种粮票的使用,一般是由单位集中拿供给粮票,到军粮供应站去核销、提粮。

    而这第二种,军用价购粮票嘛,一般则是发放给军官、文职干部,以及一些单位较为分散,不太方便集中供粮的战士们使用。这种粮票,在作用方式上,其实和地方粮票很像,基本都是一种购买资格的凭证,给了票以后,该给多少钱,也得给钱。

    但这玩意的使用,却有一个严格的限制:禁止在社会流通。

    换而言之,许亚林这些飞行员,想要购粮,那就只能拿着那些军用价购粮票,去军粮供应站,或是由军队负责管理的粮店买。而军粮供应站,相比于地方粮店,那也是利弊各半。

    好处嘛,自然是因为一般的军粮供应站,或是军粮仓库里的存量都很大。价格相比于地方粮店,一般都要便宜些许。

    但坏处自然也是因为它量大...

    量大,就意味着品种少。

    除了主粮管够外,像蔬菜之类的东西,在首都那种北方的军粮站里,闭着眼睛许亚林都能给你数出来:白菜、萝卜、土豆。

    这军粮三宝,绝对是主流中的主流。

    除了这“御三家”,你说你想吃点别的菜?对不起,没有。或者说,即便有,也很少能落到你头上。

    真当这年头,那群部队里的炊事员是吃干饭的?有啥好菜,只要能让他们拉,这群日常训练都背个大锅kuku乱冲的家伙,还怕他们拉不动?包管连个毛都不会给你剩下。

    “不,你不明白。首都和重庆这边还不太一样,重庆这里有专门的蔬菜票,每月定额。不够吃,就只能去早集,想办法淘换。我们那边,现在还没有蔬菜票,蔬菜直接和粮票绑定。”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几乎是脸贴脸,与许亚林挤在一块的李荣,微微摇着头。纵使摩肩接踵,也阻碍不了他的热心:

    “首都偏偏又在北方,天气更冷。要是夏天,暖和点的时候,我们还能去金盏、东坝,去找乡亲们买点他们自家菜园子里的菜。像现在三月份,冬天还没过的时候,那真是,买菜都买不到。”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哪怕不用李荣说,许亚林其实也想到了这茬。只是听李荣这么一说,许亚林忽然又想到了林农。

    当初那哥们可是指点过自己,说东单菜市场比朝阳菜市场贵来着的...

    按理来说,这两菜市场,贵也好,便宜也好。拿着军用粮票的自己,压根没法买啊。那在明知道,自己是飞行员的前提下,林农提醒自己这茬的意义在哪呢?

    莫非...

    “诶,荣哥,我问你个事。咱们局里,机务处的那些职员,他们的关系不在军队吧?”

    许亚林悄悄压低声音,凑到李荣耳边小声问道。

    而一听许亚林的问题,李荣便猜到了许亚林的想法。当下便呵笑一声:“哟,蛮机灵啊。这么快就想到办法了?”

    “是不是觉得就你聪明?知道咱们可以找他们换票?”

    所谓的“换票”,许亚林也明白,这并不是说直接拿军用粮票和林农他们这些办事员、科员换地方粮票。先不说这是规定明令禁止的,就是把军用粮票给他们,他们也用不了。

    每次使用军用粮票时,那检查严格程度,堪比弹药出库。不光要查验军官证件,就是对军用粮票的保管。不仅得用保险箱,库房还有严格的值班制度,昼夜有人值班,即便是负责管理军用粮票的票务人员,进出军用粮票库都必须严格登记事由,以备查询。

    在这种堪称苛刻的管理模式下,一个地方人员要是敢拿着军用价购粮票去军粮站买粮。转头估计就得被逮进去...

    但,票换不了,不代表粮食换不了嘛!

    自己先用票,去把粮买出来,再一手交粮一手交票...

    再有军粮普遍比地方粮,相对经济实惠的诱惑在,换票这事,自然而然地便会出现在民航局这种地方、军队双重管理,两方人员交织的单位。

    虽然许亚林自己还没经历过,但这个逻辑,却很好理解,也不难猜到。

    “我劝你别想得太美,这群人一个比一个精。他们能不知道咱们买粮更实惠?你觉得他们会让你占这个便宜?”

    “再说了,现在咱们飞行总队里,大大小小的什么机长、队长加一块,小两百多号,近三百号飞行员。办事员才几个人?哪有那么大的量给你换啊?人家一般办事员是几级?你是几级?”

    “所以啊,老实点,把你那点小心思收起来。外出过夜的时候,少睡点懒觉,就去集市上买,这个才是最稳妥的办法。你那心思...纯一个投机倒把!小心哪天给人栽进去,我给你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