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高原航线

    夜幕下的星辰点缀着春季的首都天空。

    随着时间来到三月末,原本寒冷的气温也开始缓缓回升。大部分商店在这个时间已经关门,但也有部分“闲汉”,仍在走街串巷地推销着自家做小吃食。时不时响起的一声嘹亮、悠长的喊卖声回荡在夜风中,倒是给平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气。

    除此以外,这街面上仅剩的行人,便也只有加夜班的工人,或是刚上完夜校后,归家的学生。他们三三两两,嘴里讨论着家长里短、或是家国天下,悉悉索索的声音不大,却也不会让人感觉到街道的寂寥。

    一阵忽然出现的冷风刮过紫禁城古老的城墙和城楼,吹到正提着一小包糕点,走在黄城根大街上的许亚林身上。

    “嘶~”

    脖颈间灌进的冷风,让许亚林下意识地紧了紧衣服。

    DC-3这老东西,虽然没空调,可它再怎么说,那也是款客机。没有“张屠夫”,它倒也不是非得去吃那个“带毛猪”。

    没有空调,但它有CabinHeater,也就是舱室加热器嘛。通过加热器连接的送风管道将发动机里的热量,抽到客舱中,这也变相起到了空调变温的作用。

    是以,许亚林的衣服穿得并不多。

    早上去集合,一路小晨跑,既锻炼身体又能热身;晚上下班后,再来个小夜跑回家,等到家后正好可以平滑得度过从煤炉点燃到室温升起,这段略显尴尬的时间。

    每天唯一会感到微寒的时间,仅仅只有乘坐机组车往返,以及等待发动机启动前的这么,短短两个小时左右。噢不,严谨一点说,都用不着这么久。

    因为自拜访过后院的刘老太后,每次出完任务,许亚林都会先回家,将煤炉点燃。然后去后院,不出意外的话,刘老太的煤炉上,一定会给自己留上一口热乎饭。

    今天依旧不例外。

    “老太太,我回来了!”

    “多穿些衣服,你年轻的时候别不当回事。冻着膝盖、关节,得了风湿,等你岁数大些,有你好受的。”

    三周,六次往来,让许亚林和刘老太之间早就不需假惺惺的客气。这面儿还没见着呢,一道慈祥的责怪声便从屋内传来。

    “晓得啦~您啊,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我又不是个傻子,真要冷的话我自己就把衣服加上了。”

    将后院偏方的门推开一道缝隙,许亚林敏捷地闪身入内。接着,扬起手里的物件,笑嘻嘻地冲老太太招呼着:“瞧瞧这是什么?驴打滚!”

    “你留着自己吃吧,我啊,岁数大了,牙口不好...”

    看着许亚林十分自来熟地拎着糕点往自家堂屋的橱柜里塞的动作,老太太无奈、感怀之余,亦是如以往那样起身,去给许亚林拿来碗筷。

    “您甭扯,驴打滚又不是牛舌饼,您就是牙都掉光了,泡水里一样能吃。”

    嬉皮笑脸地接过老太太递来的碗筷,许亚林一边落座,一边掀开煤炉上保着温的锅盖。定睛一瞧:“嚯,今儿怎么还有猪头肉啊?院里有人办酒了?”

    “要不说你猴精呢,中院甘家的甘子东,昨儿娶媳妇。邀你没邀着,这不,就让我给你带回来...等着,还有酒呢。”

    不久后,就剩一点底儿的山西老汾酒,被老太太摆在了许亚林的手边。

    左右明儿放假,许亚林犹豫片刻后,还是拿起酒瓶,直接对嘴吹了一口:“哈~舒坦!”

    “诶,老太太,甘子西那家伙最近在干嘛呢?这星期我好像一直没见着他。”

    中院的甘家,算是许亚林在这院里比较熟悉的一家。话语里问及的甘子西,即是昨个新郎官的弟弟,也是当初帮着自己拎东西的小伙。

    虽说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人一没做啥对不起你的事儿,二没开口给你提让你为难的要求。即便小伙子是存了些,在有机会的时候,让自己替人美言两句的心思...那说到底,不也是生活所迫吗?

    “他去京郊的化肥厂帮工去了,这不马上春耕了嘛,这农肥的生产也要忙活起来了。化肥厂工人不够,临时招募些人,他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他老子晓得后,就给他赶过去了。”

    继拿过酒后,老太太依旧没有闲着。将许亚林刚放进橱柜里的驴打滚,也就是豆面糕拿出来,摆在餐桌边。再倒上一杯热水...也不急着吃。在回答过许亚林的问题后,老太太继续问着:“你今儿怎么回来这么晚?还有这驴打滚,哪来的?”

    与许亚林此前出飞行任务时,带回来的各地特色小吃不同。驴打滚这种京派糕点,刘老太少说也在这京城住了小十多年,哪还认不出来?

    结合现在国营商店、供销社、副食店铁定关了门、落了闸的情况,有此好奇的一问,也是正常。

    “局里发的,晚上临时通知,开了个大会。会后,局里准备了点宵夜。我惦记着您这口小灶,就没吃局里的大锅菜,拿我那份,和人换了些驴打滚带回来了。”

    稍微解释一句后,许亚林也向老太太吐槽起了今天自己的遭遇:“老太太,我跟你讲,我这趟飞西边,那叫一个倒霉。路上撞...其实没撞到,就差点撞到一个姑娘,结果您猜怎么着?”

    “怎么着?”

    “她自己个摔倒了,然后让我赔了五块钱。因为人衣服在地上磨破了...”

    都不等许亚林将故事讲完呢,刚听到这儿时,老太太忍不住了:“不是,你没撞着她,她凭什么要你赔钱?”

    “被我吓着了呗,我当时骑车是挺快的。不快没辙啊,西安就停半个小时,那卖肉夹馍的,离机场八里地呢。”

    “她被吓着,那是她的问题。你没撞着她,这钱就不该赔。”

    压根没听许亚林后面的话,老太太气鼓鼓地觉得许亚林被讹了:“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五块钱呢!她穿的是绸啊,还是缎啊?要这么多...”

    “哎呀,您...”

    本是遭缝郁闷事后,想找个亲近人吐槽吐槽,满足一下内心的倾诉欲。有些烦闷,说出来,这心里也就痛快了。

    可许亚林万万想不到,这话说的,反而是更自己整得更郁闷了。

    就问,老太太这话咋接?

    跟人说,这特么够好了!您别不知足!

    这要是放五十年后,您甭说五块钱,指不定没五百块,都得被“家人们,谁懂啊”...

    能用五块钱解决,已经很好了。

    “得,咱不说这事了。越说越郁闷,还有我们局里,那些个领导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大半夜的把我们全叫去,就是为了写个什么报告...”

    “我还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任务,要选拔人员呢,结果就这么一点事。那阵仗搞的,斯柯达...就是外国的汽车都派出来接送了,晚上还有这吃食...”

    眼瞅着这伦理上的问题不太好沟通,许亚林立马悄没声地将话题转到另一个令自己有些郁闷的地方。

    今晚的报告要求。

    说老实话,这东西,前世也不是没写过。正因为写过,甚至作为党员干部,写得还不少的缘故,许亚林人都快被这东西折腾麻了。也是没想到,穿越了都逃不过这一遭。

    结果没成想,就这事,老太太依然有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理解。

    “那说明这报告,很重要。你可得好好写,意见好好提,不然老太太我可不答应。”

    “我...”

    就特么一...

    许亚林顿时被这话噎得不知道该咋接了。

    提意见,那自己倒是也想提,关键是提了有什么用?

    就拿中巴通航这事,许亚林会后也和徐机长他们取过经。大体情况呢,许亚林也有了了解。

    在现在的许亚林看来,这中巴通航,如今对国家层面的意义来说,很重要。比如中巴友好关系的体现啊;比如开辟了一条关键物资运输渠道啊;比如在外交上,有更多的国家支持你,这嗓门也能稍微大一点啊等等。

    可当目光回到民航领域内时,那就难说了。

    这通航,不是开航。一字之差,区别却很大。

    简而言之,这通航就是指开通了这么一条,具体来说是从达卡到广州、再到上海,最后回达卡的国际航线。而没有用“开航”来描述,这就说明,起码就咱们这一边,是还没有飞机开始执行这条飞往巴基斯塔的航线任务的。

    具体原因,许亚林在回来的路上也分析过:

    这达卡,其实是未来,孟加拉的首都达卡。在这会,那地方还是东巴基斯坦。

    (航图就不放了,那玩意好像是保密资料。简单将就看看QAQ)

    参考一下地理上的位置,这条航线几乎绕不开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这川西高原主体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往往能达到4000-4500米。云贵高原稍微低些,但总体也有400-35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

    根据后世民航局的标准划分:海拔高度在5000英尺,也就是1524米以上,但低于8000英尺,2438米的航线、机场属于高原航线、机场。而高于8000英尺,则为高高原航线或机场。

    这高原、乃至高高原运行,和平原地区运行相比。难度往往是呈几何倍增长,以至于,高高原运行资质,在后世都被单列出来,成为一项飞行员进阶考核的内容。

    即,一般正常毕业,拿到了执照的航线飞行员。如果没有单独考取高高原运行资质,那么,他依旧不能执行该航段的飞行任务。

    民航局之所以会有这种要求,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