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从开飞机开始 > 第62章 平稳舒缓的爬升

第62章 平稳舒缓的爬升

    “继续带!继续带,你这动作...摸媳妇儿呢?怕给人摸疼了?”

    “这仰角,5°都没有吧?上升率太低了,拉大一点。不要怕,拉多了我这边能帮你压。”

    在徐机长一声“抬轮”后,许亚林的反应倒是迅速。

    紧随其后的一把带杆,起飞瞬间的失重感也清晰得传递到了驾驶舱,乃至客舱里的每一个人身上。可过于平缓的带杆,在客舱里的乘客们惊讶“今儿飞得好稳”之余,驾驶舱里的徐机长可就是看得有点脑瓜子疼了。

    就和当初在空中放许亚林操纵时一样,这家伙操纵上没得说,反应也不慢。但就是这性子...徐机长只想说:过于谨慎!

    虽说自己是说了,仰角小点无所谓,可你也小得太多了吧?!

    对运输类飞机来说,只要仰角不超过25°,一般都不会存在失速风险。同时,与进近着陆时,有规定清晰的下降率不同,起飞阶段往往都没有强令起飞飞机必须保持某一个爬升速度的规定。

    毕竟,载重量不同、飞机的性能不同,这个东西没法统一规定。

    于是乎,某些急脾气的机长,起飞时恨不得直接给飞机拉到20度以上,上演一波“旱地拔葱”式的起飞。早点上到巡航高度,早点轻松。

    即便是性子温和的机长,一般情况下,起飞时的仰角也没有低于10度的。当然,未来的超重型飞机,顾虑到擦机尾风险,在升力没上来、高度没上来前,起飞仰角可能会低一些。

    但如今,一个破逼DC-3,你在怕什么?

    “我这不是看前面净空条件不错嘛,这样拉,后面旅客能坐得舒服点。”

    讪讪地笑着多带了一把杆,许亚林依旧没有将仰角拉得太大。

    还是那句话,速度越大,舵面响应就会越快、效果也会反应得越大。

    在高空高速的飞机上,以副翼修正为例。往往在操纵杆上两三度的修正量,反应到舵面上,带来的就是飞机飞行坡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飞机以机翼那一面为坡面的倾斜角度)五到六度以上的变化。

    一旦对操纵杆的拨动幅度大了,那姿态仪上的波动足以剧烈到令每一个飞行员都头皮发麻的地步。是以,习惯了小量操纵以后,现在改装运输机,又没有模拟机适应,许亚林一时间真的很难改变这种长期养成的操纵习惯。

    再加上,首都机场多少也是個新建机场的缘故。早在选址时,就考虑到了机场周边的净空条件:既没有高山地形冲突,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存在碰撞冲突。

    机场北边为数不多的民居,也只有以孙河公社为代表的几个村落里的低矮平房。在这种条件下,许亚林亦是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着急把上升率拉得太大。

    反正也不会撞,平缓的爬升,也能让客舱的旅客感受更舒适。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你倒是个飞民航的料子,这么照顾乘客体验,怎么也没见你收过表彰信啊?”

    心里也明白,许亚林说得没错的徐机长,哭笑不得地揶揄了许亚林一句。倒是没有和许亚林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

    毕竟,许亚林这“过于谨慎”的习惯,只要不是飞一些特殊的机场,其实是非常适合民航飞行的操纵方式。只是与许亚林习惯了微量操纵后,骤然转到民航这边,飞这个DC-3不太敢猛猛拉杆一样。

    早年间一直执飞上海-HK线的徐机长,除开过于熟悉DC-3后,那种“艺高人胆大”的因素,HK的启德机场可没功夫给你慢悠悠的拉杆嗷。

    位于九龙城区的启德机场,一度被喻为世界上最难起降的机场。不仅仅是因为这机场三面靠海,且经常刮侧风,一旦接地区域没控制好,就容易把飞机冲进海里。在起飞环节中,用31号跑道起飞的话,正对面就是九龙城区...

    除开相对低矮一点的九龙城寨外,市区密密麻麻的高楼就在眼前。高楼的后方,还有1300英尺,也就是400左右高度的狮子山和笔架山。

    就这样的环境,哪能给你机会慢悠悠地爬升?

    甚至随着那九龙城寨的扩张,以及HK西九龙高楼越建越多。31号跑道起飞,实际能滑行的距离,在不久后甚至都会比设计距离还要短。不然就有撞到城寨的风险,并且爬升后,也得快速转向,避免撞山...

    而转弯时,飞机不可避免的会丢失一部分升力,可飞机屁股底下就是高楼。

    于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高度进行避障,几乎每一个飞启德机场的飞行员,都练就了一手“旱地拔葱”的拿手好戏。这么飞得多了以后,高上升率的爬升习惯,也渐渐刻印在了徐机长的骨髓深处。

    这种事,无关对错。只能说,两人的习惯正好冲突。

    是以,在抽空调侃了许亚林一句后,徐机长也并未过多地纠结许亚林这带杆轻柔的问题。而是按照步骤,继续做起了工作。

    “收起落架吧!”

    “起落架收上!”

    拨动起落架开关,同时空出左手竖起大拇指,等到起落架指示灯亮红色以后,许亚林嘴里喊道。

    “推力回收,2325,歧管压力32.5。这一步我来,爬升了,现在可以再带一点杆量了。你就按手册来,上升率400米每分钟。思锡,报起飞。”

    在起落架收回后,徐机长伸手往回拉了点节流阀杆,同时也将螺距调节杆向后带了一点。与此同时,想着起飞有一会了,失重的不适感估摸着旅客也适应差不多了。许亚林遂同步操纵,增加了一点拉杆的杆量,后方的颜思锡则开口向管制汇报飞机起飞:“首都121,起飞了。”

    “首都121,上高度3000,怀柔报。”

    “上高度3000,怀柔台报,首都121。”

    在公制和英制单位混用的航空领域,以取整原则,结合DC-3的飞行性能。许亚林倒是不难判断出管制给的3000,说的是3000英尺。也就是九百米左右的高度层。

    以400米每分钟的爬升率,不到两分钟便能抵达。

    在确认爬升率正常后,许亚林倒是能分出心来多看了一眼高度表:“机长,1000英尺了。”

    “晓得嘞,你看好上升率。剩下我来,这三步简单得很:安全带和禁烟,关闭;燃油增压关断;起落架选择,中立位。好了...”

    瞥了一眼许亚林,徐机长三下五除二地将剩下爬升中的剩下步骤做完:“这次我就是示范,做快点。正常的话,安全带和禁烟开关,晚一点再关。手册上是一千英尺以上就能关了,但咱们也要随机应变嘛,咱们这很多人都没坐过飞机,一些人的习惯...你说不好。”

    “现在飞机还在爬升,万一有人看到警示灯灭了,直接把安全带解开,香烟点上,结果刮一阵强侧风...那客舱搞不好要出乱子。所以,实际运行的时候,安全带警示灯最好在改平巡航后,再关。”

    “是,我记下了。”

    许亚林默默地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这一点。接着,又空出右手,从身体右侧的风挡立柱边,取下挂在上面的飞行简易检查图表,为接下来的巡航做好准备。

    最复杂的起飞阶段过去后,剩下的步骤便轻松了许多。

    到达3000英尺的管制高度后,向前压杆,等飞机改平后,再对照图表,将发动机功率收回到2250,同时监控歧管压力下降到28英寸泵柱,接着将目光转向气缸头温度表。

    在气缸头温度下降到200华氏度以下后,混合控制由自动富油转自动贫油,接着再将配平控制盘上方的黄色引油开关关断,巡航检查的驾驶舱操作部分便算是结束了。

    剩下的就是监控仪表,确保飞机正常运行就行。

    “目视检查发动机外壳,荣哥,辛苦你去跟张师傅说一下?”

    至于这非驾驶舱检查部分,许亚林下意识地选择了与自己关系更近的李荣,去充当那个信息传递者的角色。

    “用不着跟他说,他知道该怎么做的。伱信不信,一会老张他就得来敲门。”

    懒得动弹的李荣,话音刚落,驾驶舱的舱门便被敲响。属于张师傅的那道。瓮声瓮气的声音也顺势传来:“机长,发动机外壳良好。今儿是小许在飞吗?”

    嘿?!

    这他都感受到了。

    由于舱门未开的缘故,驾驶舱里的四个人还没能见到张师傅。但听着这从门缝里传来的声音,几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最后,由许亚林开口回应:“张师傅,你这感受够敏锐的啊!”

    “不是我感觉灵敏,是机长还有老颜的习惯,都不是那种慢慢起飞的。今天我就感觉,我好像不系安全带,直接站起来都不会倒...这肯定不是他俩的手笔。”

    随着坐在加员位置的李荣打开驾驶舱门,张师傅的声音更加清晰起来。

    不多时,许亚林便感受到一双大手扶在了自己的肩膀上:“飞得蛮好的,好好加油。争取早日升机长,到时候我跟你的班去。”

    “诶,老张,你这夸人就夸人,怎么还脱离队伍了呢?”

    不等许亚林从这“老黄牛”似的张德馨居然会开玩笑的惊讶中回过神来,最是爱凑热闹的乐子人李荣立马怪笑着接过了话题。

    “就是,老张,你这就册卖我们啦?!”

    “不是我要册卖你们啊,机长。你是知道的,我坐车都晕,坐你们开的飞机,我难受啊。”

    面对众人的打趣,张师傅也是笑呵呵地回应着。

    在巡航检查做完后,且距离下一个报告点、转弯点,还有段距离时,驾驶舱里也短暂地放松了下来。

    虽不是飞行员,但也在飞机上工作这么久了。无论是李荣,还是张德馨,都知道什么时候能开玩笑,什么时候不能说闲话。

    “你少来,这都多少年了,你还晕呢?现在也没见你有晕机的反应啊!”

    徐机长笑骂的声音刚刚停下,驾驶舱门再次被人敲响。还不等李荣把舱门打开,方雅兰的声音便从门外传来:“机长,客舱有乘客晕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