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飞扬人生 > 第4章:下乡的讨论

第4章:下乡的讨论

    小半月眨眼而过。

    林家弟妹仨明天就要开学了,今天呼朋唤友到城里踏青去了,好在林飞扬监督下,三人暑假作业已经早早完成,也就随他们去疯。

    林毅昭夫妻俩个这段时间那叫一个忙碌。

    最近两件大事赶到了一块儿,景钢自主研发的炼钢炉准备投入生产,又遇上公社即将成立,夫妻俩又是准备接待视察领导事项,又是对接下辖村县。

    上头也已经规划好,景山这片,景山和白沙两个公社将会和景钢对接景钢直接对俩公社负责。

    一号这天,林飞扬将弟妹仨人送去学校报名回来,闲得无聊,蹬着自行车,就赶到县里看热闹去了。

    又是投..票选举,又是领导讲话,大中午才算结束。

    看完热闹,林飞扬闪身躲到空间里,做了一顿午餐,黄焖鸡、红烧肉、青椒肉丝加一个酸辣大白菜,再蒸一锅大米饭,吃的口齿生香。

    到下午刚好趁着机会溜达到惯常采购的几个村落。

    村里马上要开始吃大锅饭了,家家户户粮食都要上交,禽畜之类也不例外,但有的人家比较勤劳,养的鸡鸭要比别人多,又不想吃亏,便上交要求的数量,其余有多的都想换成钱。

    林飞扬来者不拒,一次性收购到十几只母鸡,还有三四只鸭子。

    这鸭蛋清凉解毒,在农村里养的人虽然不多,但也还是有的。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村偷偷宰了只猪,林飞扬直接收了四分之一的肉,若不是隔壁纺织厂采购员闻讯赶来,半只猪都是他的。

    一天就完成了一个月的采购份额,还不用空间出产补贴,这在往常,那是想也不要想的好事。

    和一组对接食品厂不同,三组职员们每个月都有计划外采购任务,通常采购额是工资的翻倍,比如林飞扬就是七十五块钱,光是鸡鸭就超过了这个数,有多的都会在月底结算成奖金和福..利。

    回到单位,所有同事都是乐呵呵的,看来每个人收获都不小,只是也有后悔的人,林飞扬瞥了一眼,是几个组里混日子的老油条。

    这人自己懒惰,还真怪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到晚上,林毅昭唉声叹气的回来。

    桌上那一盆白菜炖肉都不香了。

    “当家的,这又是怎么了?”

    杨允给林毅昭倒了半碗肉,随口询问。

    “这次忙那么久,事情算是忙完了,但这不是新出了个留城政策嘛……凡是城市居民多子女的,子女毕业后不继续读书的并没找到工作的,都要前往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建设新农村。”

    “哎,城里工作不好找,一个萝卜一个坑,虽说今年又建了十几个厂,但岗位都是有数的,中专生、大学生就把坑填满了,根本轮不到其他人。”

    子女留城是个老大难问题。

    其实从前几年开始,中原几个贫困省就开始知青下乡,把城里适龄青年送到外省农村去。对那几个省来说,这说不定还是好事,毕竟运气好的,外省农村条件比城里自家还要好。

    但是这对皇城根里生活的林家来说,哪个农村条件会比京城还好?

    “他娘啊,你说等明年烨子和楚楚毕业了……哎,烨子身子骨弱,楚楚也没好到哪儿去,两个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哪里吃得了农村的苦啊!”

    现在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同样两年,加起来总共九年,这九年算是义务教育,但家贫读不起书,或者实在读不下去的,一抓一大把,上头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烨、林楚俩人都是高二,还有一个学期就要面临毕业,以这两人的学习成绩,别说考上大学了,能否考上中专都够呛。

    唯独能指望的只剩下一个林果。

    林果还只是初一,经过林飞扬这个后世高材生纠正、辅导大半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已经养成,只要肯下功夫,考上中专轻而易举,四年后考一个好大学,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有了铁饭碗,林飞扬都想去高考拼一下,出来就是干部,可惜等几年起风后,站得越高摔得越狠,他觉得还是再缓缓,现下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成。

    “爸、妈,我有话要说。”

    扒拉几口稀粥,表示自己吃饱了,林飞扬才开口说出心中打算。

    “等明年,如果没法给烨子和楚楚找到工作,就让楚楚顶了我的工位,我和烨子一块儿下乡,凭着老爸厂办主任,去哪儿虽然不能挑,但把我们俩弄到一起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到了农村有我照顾烨子,我下田干活儿勤快点,烨子就做一些轻松的活计,我们养活自己,还是没什么困难的。”

    “说什么傻话……”

    杨允听了顿时有些不乐意,重男轻女是刻在骨子里的,让女儿顶了儿子工作,初听到,她下意识就开口反驳。

    “哥,我不能要你的工作。”

    林楚本身也懂事,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提都不要提:“等明年毕业,我就找个有工作的对象嫁了,结婚了就可以不用下乡。”

    “我反对,拿自己一辈子幸福开玩笑,你乐意我还不乐意呢!”林飞扬顿时大声驳斥,“我妹妹如花似玉的,怎么能委屈了自己?”

    “这事儿啊,还是我的方法最好。”

    这时林毅昭也吃饱喝足,打断将要继续开口的林母,做出总结:“飞扬懂事,我看这么做可以,果儿未来肯定是能考上中专的,大学也能畅想一下,不过距离明年还早呢,到时候说不定工作的事情就解决了。”

    一家之主发言,杨允也不好再反驳什么,况且他爸说的也对,距离俩孩子毕业还有大半年时间呢。到时候的事儿,谁也说不准。

    平淡的日子一天天的过。

    直到九月中的一天,景钢厂里爆发出热闹庆祝,人人脸上挂着笑容,比过年还要高兴。

    一炼的生产线上,制造出第一批二十几吨完全自研自产的钢材,这意味着国家在金属材料这块上,终于迈出了摆脱西方掐脖子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加紧生产,让自产的钢材进入全国工业各个生产领域。

    这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广播传遍全国各地,景钢受到高度重视和表扬,上面也给厂办、街道下达了最新任务。

    铁矿供应不足了,要求回收铁器,每个厂办、街道都有各自任务目标,于是厂办和街道又把任务下达到公社,公社传达给大队,接着是小队。

    各家各户把铁锅、铁铲、铁罐都拿去交了任务,反正现在都是吃的大锅饭,不仅每顿馒头、窝头吃到饱,还顿顿有肉,家里没了做饭工具,也根本饿不死。

    若不是种田还要锄头、铲子、爬犁,真是恨不得把这些工具都拆了去支持建设。

    就因为这,院里蔡寡..妇送走父母还没高兴半个月呢,就听说农村老家顿顿吃肉,给郁闷的不行。

    只能说这恶人自有老天磋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