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鬼话大明 > 第160章 戚家军

第160章 戚家军

    走进这间作坊,朱瑛三人立刻被眼前的几台机器给吸引住了。几台宽大的仿佛多宝格柜子一般的机器上,竖置着几十个纱锭正在飞快旋转,驱动它们旋转的是河边缓缓转动的水车。有几个工人在围着它们忙碌,将缠满细纱的纱锭取下来,换上新的纱锭。

    辛明走上前,拿起一个纱锭,拉出一根细纱,用力一拽,细纱绷直却没有断,这是上好的棉纱。

    朱瑛见过老式纺纱机的,一台机器只有一个纱锭,慢慢旋转,缠绕棉纱,纺出来的纱也没有这么结实。

    辛明笑道:“这是水力纺纱机,一台机器可以抵得上几十个人干活。现在由于宽布的缘故,兖州府棉纱紧缺,价格节节上涨,如果我把这些机器大规模的用在生产上,相信不久,全国的棉纺、毛纺,麻纺全部都会集中到沙河县,那样子利润会远远的超过宽布,我就成了大明朝的首富了!”

    朱瑛怔怔的听着,忽然问道:“这机器,你也要和王府合作么?”

    辛明冷笑:“如果想和王府合作,我早就把它大规模的运用了。但这东西是神器,只怕鲁王府也保不住,早晚得把京城的大佬给招引过来。所以,我暂时不用它,我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朱瑛目光现出一丝忧虑,她听出来辛明语气中的寒意,按着他的志向,早晚有一天,会把鲁王府踩在脚下的,这种想法也让她的心中有点惴惴不安,这是一个可怕的男人,有点像恶魔一般的感觉。

    辛明带着三人离开作坊,笑道:“参观的最后一站,也是重头戏——我在沙河县训练的军队。”

    李落梅对这点是最感兴趣的,她和辛明探讨军队,十分佩服辛明治军,但言谈中,辛明似乎对自己的军队并不满意,他想把部队训练成什么样子呢!

    辛明的部队就挨着作坊,建筑在河堤上,也有保护作坊的意思。

    军营建筑的很整齐,数百间砖石结构的屋子,一圈青石垒成的围墙,围墙外面有壕沟,军营正门有拒马,军营下面的河道宽阔,可以用来练兵检阅。

    门口军士见到辛明立刻搬开拒马,打开军营大门,只见曹斌、霍氏兄弟、大牛四人汗津津的走了过来,他们正在训练兵士,一刻都不放松,因为辛明说了很快就要打大仗了,这是检阅他们训练成果的时候了,弄得这几名亲信有点紧张。

    军营又扩招了两千人,现在已经有接近五千人的规模,这些新兵蛋子很需要磨炼。现在辛明大把的银子投入进来,仅仅从这小半年就投入了接近五十万两的白银,这还只是训练,没有真正上战场呢!如果战场上表现不好,几名属下真不知道如何向辛明解释了。

    一群人走入军营主帐当中,几人向辛明介绍了最近训练的情况。现在军队中最主要的就是训练火器,几名属下都看出来了,辛明以后想要部队发展的方向,不是骑兵冷兵器,虽然辛明的重骑兵已经很厉害了。辛明想要建立的是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军队。

    曹斌拿出来一柄崭新的铁枪道:“这鸟铳确实好用,百步之外可以击穿重甲,就是操作步骤麻烦了一点,小伙子们正在反复练习。”

    辛明点点头,接过鸟铳看看枪膛和扳机,制作都十分精良。曹斌只关注它使用麻烦,却不曾想这是辛明花了大价钱从泉州买过来的。

    大明朝火器制造主要集中在京城工部的军器局,地方的火器制造都被严密的控制,所以规模都很小,技术也很落后。不过,随着大明朝腐败的越来越厉害,军器局制造的火器质量越来越差,废品很多,经常炸膛,九边的军士都怨声载道。

    戚继光将军在守卫蓟州的时候,上报朝廷,自己建立作坊,自治火器,质量比京师的还好。不过在他被贬之后,他的火器作坊也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大明朝最好的火器制造是在泉州,葡萄牙人租借此处,建立的火器制造的工坊,最著名的佛朗机炮就是从这里制造出来,后来又被大明朝仿制的。

    辛明托了辽东赵梦麟的关系,以辽东名义购买了三千多支鸟铳,连运费算上合七两银子一支,比京师购买的四两银子一支快贵了一倍了,也就辛明这种富豪才能买得起了。

    除了鸟铳,辛明还从辽东购买了数千把戚家军当年的佩刀,俗称戚家刀。虎蹲炮则是在京师的火器局购买,这是走了刘挺的路子。虎蹲炮是戚继光发明的野战炮,是纯明朝出品,只能从工部购买。虎蹲炮价格不贵,虽然射距不远,但在野战中十分实用,辛明一共购买了一百多门。

    这样子,辛明就凑齐了当年戚家军号称三件宝的武器,虎蹲炮,鸟铳,戚氏军刀。

    辛明点点头,道:“那两本小书已经发布下去了!”

    霍氏兄弟点头,“每人两本,天天晚上学习,我们几个也不例外。”说完拿出来两本册子放在桌上。

    朱瑛眼尖,立刻看到名字“纪效新书”,“练兵实记”不禁惊呼道:“这不是戚将军写的兵书吗?难道你想再打造一支戚家军?”

    辛明微笑点头,道:“你很聪明,我就是想再打造一支戚家军。”

    戚继光打造的戚家军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戚家军的主力是农民和矿工,被戚继光训练之后,变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百战百胜的职业化军队。看看战绩,白水洋之战,一千五百人全歼两千倭寇,只牺牲了三人,蔡坡岭之战,杀死倭寇一千多人,仅牺牲三十一人,牛田之战,击溃上万倭寇,无一人牺牲。后来戚继光督师蓟辽,创造的战绩也很辉煌,隆庆二年全歼三万蒙古朵颜部,万历三年再次全歼蒙古骑兵五万,而自己的损失却很少。这样的战绩堪称辉煌,从古到今以将军名字命名的军队除了岳家军,也只有戚家军了。

    李成梁和戚继光同时代齐名,实际上,李成梁非常佩服这个抗倭将军,在辽东之战的时候,就给辛明推荐了戚继光的这两本兵书。辛明一看之下,就爱不释手,从制造武器到训练士兵,再到严明军纪,各种阵法应用无所不有。辛明那时候就有了一种恢复戚家军的冲动。

    大牛陪笑道:“早也看,晚也看,都快背下来了!”

    “真的!”辛明笑了,把手按在纪效新书上,慢慢背诵道:“……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有求之不可得者也……”

    这是戚继光论述如何选兵的一段,他最反对选择城市游民和老兵油子,喜欢老实巴交的农民和吃苦耐劳的矿工训练,当年的戚家军都是这些人。

    “……凡你们的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不许听人口说的言语擅起擅动。若旗帜金鼓不动,就是主将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就是天神来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只是一味看旗鼓号令,兵看把总,把总看中军,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也要水里火里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也依令而回……”

    这是强调遵守战场金鼓命令的,所谓有令则行,无令则止,是一个强大军队的基础。

    “……凡古人驭军,曾有兵因天雨取民间一笠以遮铠者,亦斩首示众。况砍伐人树株,作践人田产,烧毁人房屋,奸淫作盗,割取亡兵的死头,杀被掳的男子,污被虏的女子,甚至妄杀平民假充贼级,天理不容,王法不宥者,有犯,决以军法从事抵命……”

    这是强调军纪的,自古以来凡强大的军队,全都有严明的军纪,岳家军也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口号,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比较武艺,初试定位上等三则,中等三则,下等三则。再比,仍如原等者不赏,进一则者,赏银一分,进二等者,赏银二分,超进一等,赏银五分。一次原等,免责,两次原等打五棍,三次原等,打十棍,五次以上原等者,打四十棍,革退……鸟铳三弹中一者,平,中二者,赏银一分,中三者,超赏五分,一次不中者,打三棍……”

    这是督促士兵平时训练,分成学习武艺,练习枪法,练习阵法,还有骑射等各门功课分开考核,就如同现代的学校考试一般。

    “……有贼之方,约贼至百步内,举变令炮一声,吹天鹅声放炮一次,再吹再放,每队炮手一对为一层,每天鹅一声放一层,放尽。约贼至至六十步上下,狼机,大炮,火箭一齐举放,将鸟、快枪铳装完,又轮,放过又装,务使炮声不绝……”

    这是训练如何使用武器的,戚继光极为重视武器使用,以及不同种类武器之间的配合。戚家军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冷热兵器,长短兵器,车马步兵之间的协同作战,很像现代的混合兵种作战的思想,这是戚继光兵法中的精髓,古代兵书从来没有过的神来之笔。

    为此戚继光不厌其详的训练士兵使用各种武器,力求精通,为此做出详细的规定,类似现代的标准操作规程一般。一个鸟铳从准备到施放有十多个步骤,从火药和铅弹的配比,到把火药预装竹筒,再到把火药倒入枪管,用搠杖压实,再把子弹装进去,用搠杖捅到底,再把细火药装到火门里,用来引火,再调整火绳,瞄准,听号令扣动扳机,然后后退下蹲,清理枪膛,再一次重复。这些步骤都由队长负责监督检查,一旦错误,定然会受到惩罚。

    这些详细的规定涵盖了每一样兵器,从鸟铳到大炮到马匹,再到各种冷兵器,狼筅、长枪、短刀、藤牌、标枪……甚至伙夫所用的铁尖扁担的特点用法都有详细规定。

    辛明一段段的背诵出来,从选取士兵,到如何训练,如何严明军纪,如何使用武器,书中记载的各种阵法……众人都听得呆住了。

    大牛搔搔脑袋,尴尬一笑,道:“原来老大看的这么细,真的背下来了!可比我强多了!”

    辛明一笑,戚将军的兵书比古往今来一切兵法都实用,事无巨细全都写出来了,后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关键还得有银子,照搬下来,定能训练出一支铁军。

    李落梅心中对辛明异常钦佩,她是训练过军队的,但只是凭经验,从来没想过要照着书本学习,从这个角度讲,辛明是不是古代的儒将呢?

    辛明对大牛道:“你的手下火枪兵最多,先看看你的训练成果。”

    现在辛明的五个得力手下各有分工,大牛负责步兵,霍毅负责骑兵,霍坚负责炮兵,曹斌负责辎重和车营,喜儿负责刺探还有新建立的铁匠铺。

    大牛的手下是最多的,有两千步兵,这些步兵都是新兵,辛明对大牛的要求是所有人必须精通冷热兵器和阵法号令,标准都是现成的,就是纪效新书。

    走出营房,大牛的一名随从嘟嘟的吹号,很快步兵都在营地中间的空地上集结起来,所有人一起拱手道:“拜见辛将军!”接着挺直站立,等待辛明的检阅。

    辛明的官职不过是守备,但这些兵接近辛明的私兵,大牛才不管呢!只让众人称呼辛明为将军。

    辛明缓缓从这些兵士身前走过,只见这些兵士都体格健壮,手脚粗大,面膛红黑,但年纪青青,看起来有些稚嫩的样子。招收这些新兵很好的贯彻了纪效新书上的招兵条例,没有城市人,没有兵油子,都是朴素的农家子弟。

    辛明问一个新兵问道:“你为什么参军?”

    这名新兵立刻挺直胸膛,大声道:“将军是我们的大恩人,跟着将军将来能出人头地,有前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