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中华皇朝 > 第十一章 水灾

第十一章 水灾

    随着封语哲缓缓拨动半空中那块凭空出现的石制计时器,时间被迅速拨向了公元前132年。

    地点,大汉帝国,某村庄内

    破旧的村落,一片似乎早已被岁月所遗忘的废墟,静静地躺卧在荒凉的山岭之中。

    老旧的木质建筑与简陋的茅屋,四散在一条泥泞而又狭窄的崎岖小道周围。如同这条多年未修整的土路一般,那些的房屋也大都破碎不堪,屋顶上的瓦片早已破碎,刺眼的阳光灼烧着空无一物的房屋内壁。

    村子中央,破烂的水缸旁,那座唯一的水井由于缺少维护正慢慢变得无法使,用不了多少时日,便会彻底的损坏,不过村民们似乎并不在乎。

    几只游荡在街道上的野狗,向着角落中几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狂吠。这座村子早已荒废,因为交不上朝廷的税赋,村民们都被迫选择了逃荒。

    只剩下这几户已经无法逃离的老人还孤独地守望着这片荒凉的土地。老人们拄着拐杖,身着破旧的衣物,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忧伤和无奈,无力的依靠在这片祖辈们世代生存的土地之上。就在昨天,村子里留给他们的食物都已经吃完了……

    村长家门口那棵百年古树已经枯萎,只剩下一根枯干的树干……

    即使是伦敦东区最贫困的工人,想起十九世纪的大英帝国也会挺起胸膛?

    不知那些挣扎在王朝中底层的饥民们,在听到霍去病将军封狼居胥,迫使匈奴远徙漠北,大汉王朝远征闽越、东瓯和南越,大汉皇帝封禅泰山,巡游中华各地时,是否也会感到自豪。

    “你什么都做不了,走吧,这里还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封语哲轻轻拍了拍呆立在原地的钟桦说道。

    钟桦小心地护着自己胸前那被泪水透湿的笔记本,紧紧跟在封语哲的身后,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来两道,一深一浅的鞋印。

    他们走的很快,即使是步行也远超于这个时代的所有交通工具,没多久一道杂乱的身影便逐渐出现在两人眼前。

    “他们好像也是逃难的?”钟桦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有些虚弱的嘀咕道。

    在得到了老师的许可之后,钟桦谨慎的向着他们靠了上去。

    队伍中所有灾民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的表情,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痛苦和无助。他们的嘴唇开裂,眼睛红肿着,眼角也还残留着泪水的痕迹,流露出渴望的神色。头发凌乱不堪,湿漉漉地贴在脸上,身上的皮肤也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在水中而变得苍白褶皱。

    半湿的衣物上,沾满了泥浆和污垢。由各色补丁所组成的衣服,早已没在了一片灰暗之中,布料上还残留着水渍和泥泞。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所有人身上的衣物都早已破烂不堪,衣不蔽体。直直的裸露出他们那布满伤口并在不断溃烂着的的皮肤,散发着一股潮湿和腐臭的气味。

    一位领头的中年人艰难地从站立在路边的钟桦身前走过。钟桦的下意识的仔细瞧了瞧,那是一双布满了伤口和血迹手臂,几根手指已经肿胀和变形,无法正常活动,手掌上残留着泥浆和污垢,指甲中还夹杂着一些残留的植物和昆虫的碎屑。

    即使是人群中身体最为强壮的领路人,状况也极为不乐观。因为长时间的饥饿和缺水,他的身体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健壮,变得极为消瘦,脸颊凹陷,骨骼凸显,身上肌肉也正在不断萎缩。他全身皮肤似乎是因为长时间的泡水而产生了某种感染,遍布了红肿和溃烂的病灶。

    “这里发生了水灾?”钟桦有些茫然的转头向老师问道。

    “没错,现在是公元前132年,孕育着整个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在这年的上半年发生了决口,而且是两次。”

    “春天的时候,黄河的顿丘河段发生了决口。五月初三,就在上次灾害还未处理好的时候,著名的瓠子堤又发生了一次决口。”

    “在连续发生了两次决口之后,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刘彻,迅速地派出他手下的将领,带了数十万的军队前去封堵决口。”

    “但他们每次奋力将决口堵上之后,用不了多久就又会被再次冲开。由于决口的封堵困难,朝堂上很快就围绕着这个事情展开了讨论。”

    “当时皇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就对刘彻说,江河决口是上天注定的事情,我们在这强行堵住决口,便是在逆天而行。他在一边向皇帝灌输天命理论的同时,还一边联合其他的算命官员一同上书此事不可为。”

    “就在这些大臣的建议下,刘彻还真就停止了对黄河决口的治理。作为天子的刘彻为何会选择相信这套离谱的说辞我们之后再说。”

    “但作为当时大汉重臣的田蚡,为何要阻止修复决口的原因确实非常明显。当时他所拥有的田地与食邑都处于未受灾的地区,由于没有水灾的危险收成都特别好。”

    “如果不治理黄河,很显然他的粮食都会以很高的价格出售,为了个人的利益,他毫不犹豫的就抛弃了那些作为公共牧场的受灾区百姓。”

    “之后的20年,整个大汉朝廷都没人再提封堵决口的事情。”

    “这次的水灾影响范围,高达十六个郡县,几乎就是整个大汉王朝全部郡县的四分之一。就是这样一场受灾如此广泛的水灾,在之后长达20年的时间,历经多任管理者都没人选择去再次治理他们,甚至连在朝中再次提起都没有。”

    “这就是郡县制带来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所有的官员都只是皇帝手下的打工人,他们压根不关心当地生活的百姓真正是怎么样的,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权衡自己所有物的利弊。”

    “只要自己治下的土地在他任期内所发生的事情,不会危机他官帽的事情。退一步说,即使发生了什么事,他首先要做的也不是什么马上处理解决,而是尽可能的掩盖遮掩,只要皇帝不清楚,那么这件事便就压根不存在。”

    封语哲微微皱了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恨,“当然,此次波及范围如此之广的水灾,想要瞒过当时的皇帝是基本没有可能的,而汉武帝选择顺着那些大臣的胡言乱语放任灾情的发展,则是有些他自己的考虑,他在下一场大棋,一场以所有受灾百姓为代价的大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