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中华皇朝 > 第二十九章 阉人的崛起

第二十九章 阉人的崛起

    “这宦官,你别看有很多人看不起,但对比于正常人他们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封语哲走到一名太监的身旁,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当然这些人是不会有什么感受的。

    “优势?是只不用花时间去传宗接代吗?”显然听多了宦官专权故事的钟桦自然也是看不起他们的。

    “诶,也不必如此歧视他们,都是一些苦命人,如果不是无路可走,谁又想成为这不完整的人了。”

    封语哲不自觉的看向了远处的天空,“你知道最早的阉人出现在什么时期吗?”

    “这,我还真没有研究过。”钟桦摇了摇头。

    “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了,最开始被阉割的对象还是各种家畜,之后不知怎么就被用在了人的身上。”

    封语哲用手指沾了些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些什么,随后就招手示意钟桦过来。

    “这?老师,你教我这个不合适吧。”钟桦一看桌子上的玩意瞬间呆住了。

    那是一幅简笔画,左边是人类的某个部位,右边则是一把用于切割的小刀。

    “你在想什么了,这是古文,甲骨文,象形文字,只不过非常的古老,所以看起来像画一样。”封语哲做出了一个要拍人的动作,吓的钟桦连退了几步。

    “主要还是怪您最近老不正经,你这么说我就知道了,这就是阉割的意思。”钟桦笑了笑。

    “还好脑子还算好使,没错,这就是商朝的时候用来记录阉割这个事情的文字,最早出现的阉人就是商朝,一般来说那时候这些人的来源都是一些战败的战俘。”

    “要给你细说一下中华上古时期那些血腥的祭祀活动与习俗,你估计今天一天都吃不下饭了,下次想减肥的时候找我,我就正好给你说说。”封语哲坏笑了一下。

    “咦,不要了吧,光看他们发明的这些字,我都已经有些受不了了。”钟桦连忙摆手。

    “那可由不得你哦,记住了我们是记录者,什么都需要研究与记录的,只不过是时间先后问题。”说完封语哲还又在那个用茶水写下的文字前敲了敲。

    “不过从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之后,战争也就变得没那么频繁了,太监群体的组成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主要来源从战俘变成了罪犯。”

    “比较著名的就有写《史记》的司马迁。”

    “司马迁吗?是哦,你不说我都已经忘记了他也是个阉人的事情,是我少有的最为尊敬的几个阉人之一。”钟桦反应了一下随后说道。

    “能青史留名的太监也还是有的,不同的人还是要不同的区别对待。”

    “等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将宦官与阉人画上了等号,宦官集团作为一个强大的势力登上权力斗争的舞台之后。”

    “各地竟然出现了很多主动去阉割自己,也就是自宫的人,一样能够通过成为宦官而飞黄腾达,不过也都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

    “读书人与达官显贵自然是不可能去做这种下贱事情的。”

    “不过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低贱的出生,与不被是人所接受,饱受歧视的特点,才让他们能够最终成为一个能够左右皇权的势力集团。”

    “我们在之前所说的郡县制中,权力是被分为了哪几个部分,你还记得吗?”封语哲向一旁记录着的钟桦问道。

    “应该是四种权力,任免权,财权,监察权,与独立的军权。”钟桦想了一下回答道。

    “随着时间的发展,士人豪强化的进行,官僚机构实际上已经被士人们渗透成了筛子,各种分化孤立各方势力组织他们联合的方法也逐渐失效。”

    “皇权急需要一种全新的力量去制约越来越强大的士人,而宦官就是这种全新力量的最好选择。”

    “第一,他们都是一些出生卑贱的人,自然也就不会有与地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权力。因此这些阉人的权力来源有且只有一个,皇权的背书,无论他想不想,只要他还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就必须维护皇权的存在。”

    “第二,由于这些阉人常年生活在宫中,不允许随意出入,又没有子嗣也无法传承,即使获得了大量的权力与财富也很难做到豪强化。”

    “第三,士人阶级对这些不读圣贤书,只知道谄媚皇权来获得利益的阉人是天生厌恶的,因此这种天然的矛盾正是两股势力能够相互制衡的最佳条件,一般来说,让太监为皇帝做事自然是更容易贯彻皇权意志的。”

    “第四,由于无法生育,他们的各种权力也就无法继承,等这些太监死后,皇帝又可以将那些赐予的东西收回,大大的减少了成本,不用像赐予普通人的物品一样,被世代继承。”

    “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阉人是绝对做不了皇帝的,他对皇权的威胁是远远低于其他集团的,至少无法做到取而代之。”

    “假如你是皇帝,你是更愿意相信外朝那些有些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代表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大臣们,还是愿意相信这些与自己在同一条船上,与自己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太监们了。”

    “这些太监。”虽然钟桦很不情愿,但面对如此简单易懂的问题,他也不得不承认太监的好处。

    “所以虽然初期这些太监的文化程度不高,也缺乏行政管理的经验,与天下为重的理念,让他们拥有行政权,财权,或者是人事权是万万不可的,他们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去行使这些权力。”

    “但用如果只是用他们来监察国家还是不错的,用太监监察百官必然要比用官员们自己来监察百官要更能维护皇权,因为它们天然的与地方士人有矛盾,与地方豪强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甚至对皇权绝对依赖。”

    “非常适合作为一个监察机构,作为皇帝的眼睛去了解在百官与各地的情况,并如实上报给皇帝。由此一个依附于皇权的极为强大的利益集团,开始作为皇帝的眼睛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

    “不想各级士人为了自己与阶级的利益,对皇帝选择性报告,皇权利用太监,非常有效的绕过了官僚系统,准确的了解各地百官真正情报,从而能够更好的精确行使任命权,稳固了皇权的地位,分化士人的力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