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中华皇朝 > 第四十四章 诸侯

第四十四章 诸侯

    “经典的篡位程序,这篡位还分门派,还有文化传承。”钟桦无奈的笑了笑。

    “不光是做好事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其他的也一样,什么都在进步,不学习如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时间一起进步不只有正亦有邪。”封语哲又回到了自己的座椅上躺了下去。

    “有了必须要分居的想法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在一个王朝下异地合法的一步一步的建设处一个完整的朝廷。”

    “完整的朝廷,曹操的司空府不是早就控制了大部分的权力,我感觉直接将他的司空府搬走应该就行了吧。”钟桦用脚试探性的踢了踢爬在地上不动的曹操。

    封语哲向着钟桦微微摆了摆手,随后说道,“我说的完整朝廷,不是这种实际的,而是名义上的,毕竟你要从臣到帝,不可能一蹴而就,总要让人慢慢适应,一点一点改变才不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抗。”

    “按照他的前任王莽的步骤,应该就行了吧。”钟桦想了想说道。

    “王莽,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他甚至给自己搞了一个摄皇帝如此大逆不道的称谓也依旧没有太多反对。”

    “由于时期特殊,那时他的篡位其实并没有违背大多数士人的理念,所以他能够在朝堂上堂而皇之的去给自己篡权做准备而不被反扑,这个以后可以详细说说。”

    “等到曹操这个时候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他压根没有相似的思想环境。”封语哲继续说道。

    “但我感觉,以如今曹操的实力他就算要强行篡权也没什么问题吧。”钟桦用笔敲了敲自己的鼻子说道。

    “虽然这不合法别人也确实拿曹操没什么办法,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曹操此时本就是内忧外患,又何必给自己找麻烦了?”

    “此时的曹操彻底的与这那些汉臣对立,也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曹操他……”正说道关键时刻,封语哲突然又停下了,调整了一下坐姿,不说了。

    钟桦急得直接跑到封语哲面前坐了下来,“老师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封语哲转过笑了笑,“这么简单你都想不到,直接分封呀,启用汉朝的古制就好了。”

    “虽然汉朝没有实际上的诸侯过很久了,但如今只是重新启用,也并不算破坏古制吧。”

    “按照汉初时,诸侯国的情况,诸侯王在其封地内拥有的权力基本与皇帝是一致的。”

    “因此,曹操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地位,一切都发生在封国中,而不是中央朝廷,这对于士人思想的冲击就要小很多。”

    “至少我不用给自己安一个摄皇帝的称号,这一听就是谋朝篡位,太刺耳了。”

    “如果我叫做魏王的话,是不是就和谐多了,实际上他两所拥有的权力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曹操拥有的权力是在礼法范围内臣子允许的,王莽则是完全再破坏礼法。”

    钟桦眼神有些迷茫的点了点头,他其实并没有太听懂其中差别,但他明确的感受到了魏王与摄皇帝的之间的区别,前者显然要容易接受的多。

    “我们看曹操他的篡位路程,建安九年,曹操把自己的司空府搬到了邺城,在物理上远离了汉献帝,也远离了许都强大的汉臣势力。”

    “建安十三年,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任命自己为丞相。此举进一步加大了他对权力的掌控,虽让他离皇帝又近了,但又避免了过度刺激士人,毕竟丞相制度古已有之,双方都有台阶下,也就不会有过大的反抗。”

    “建安十七年,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你是不是又不懂这说的是什么了?”封语哲看着钟桦迷惑的眼神问道。

    钟桦点了点头尴尬的笑了笑,“听过,但没有具体了解过。”

    “这其实是和古时候的礼仪有关的,其中赞拜不名,是说以前臣子跟皇帝说话的时候,必须要这么开头,臣某某启奏陛下,也就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字。”

    “但现在就不需要了,而是直接说臣启奏陛下。”

    “入朝不趋则是指,上朝的时候,以前大臣们都必须是低着头踱着小碎步往前跑的,这被称之为趋。但以后曹操就可以不这样走了,而是大摇大摆的上朝堂,完全没有了对皇帝的惧怕感。”

    “最后的剑履上殿,就是字面意思,在上朝的时候不用再解下佩剑了。”

    “本来这些举措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意义,也不是曹操的首创,而是当年刘邦当年给萧何的礼遇。”

    “可后面几个想要篡权的权臣,都为自己安上了这个特权,也就渐渐的与乱臣画上了等号。”

    “所以曹操这个特权可以分两方面看,一方面曹操确实功劳很大,按照旧制,有这些赏赐也并没有什么,汉臣又可以给自己找到一个还可以接受的理由,更何况最后他还给自己加上了自己效仿的萧何,是忠诚。”

    “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相信曹操必然代汉的人来说,这又是他要代替汉朝的第一步,一个明显的标志。”

    “于是支持他的人会收到暗示,加快相应的准备。一些激进不支持他的人就可能会浮出水面,但由于并不违反礼法,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观望,反抗力量也好处理。”

    “建安十八年,曹操受封公爵,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合法的拥有了与天子相同的所有权力。”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宣布,这个公爵,位在诸侯王之上,在诸侯王之上的是什么,只能是皇帝。但他这时魏公的名号显然比摄皇帝好听。”

    “建安二十一年,魏公更进一步为魏王。”

    “就在这同一年,所有的皇帝诏书都不再发布,所有军国大事都使用曹操的诏书,这实际上就已经是大汉被取代后生活的预演。”

    “建安二十二年,汉献帝允许曹操设天子旌旗所有礼仪与天子一致,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要取代皇帝了,但由于有诸侯国的遮羞布,一切听起来就要顺耳的多,毕竟一切都是在自己的诸侯国内。”

    “至此,从臣到皇帝,在政治上的准备标准步骤就已经完成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