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冰河时期

    至于其他人,无论是杨素,李靖还是徐达,都表示无可奈何,除非早知道会落陨石,早有防备,但战争,怎么可能有早知道。

    “王莽败亡,非战之罪,亦不是他个人的能力问题,这一败,就亡了一个刚刚建立的统一的王朝,这就无奈了,更无奈的,是王莽本人,也不知道是死在陨石之下还足死在乱兵之中,又或者自杀而亡,总之没有了下文。”

    “盘点华夏五大无奈亡国之君,第四名,王莽,给你个建议,要么不要篡汉,要么等死吧,没救了,我收尸!”

    顿时,所有人都笑了,连仙人都表示无解!

    刘彻更是大喜,连忙打赏了一波,连卫青霍去病他们也把自己剩下的打赞点数都砸下去,于是苏络又收到一波气运。

    而比比东,还没有在天降损石教做人的神奇中回过神来,这个视频,无论是王莽的神一般的操作,还是刘秀的天降陨石,都给她巨大的震撼。

    苏络拍了拍她的香肩,把她弄清醒,因为,第三个视频来了。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副极为惨烈的画面。山河破碎,到处一片狼藉。黄沙漫天、飞蝗蔽天、洪灾水涝,山体滑坡,民舍全无,尸横遍野,白骨满地……

    只见在那龟裂荒芜的大地上,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正在逃难。他们皮包着骨,五官凹陷下去,双眼无光,嘴唇干裂,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整个人死气沉沉宛若行尸走肉一般。

    田间的农作物早已经枯死,野草都不得活。河流也已经见底,鱼虾死绝,在炙热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浓浓的臭味。

    画面中的难民只好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导致最后拉不出来,用手抠,抠不出来,只得腹胀而死。

    路边有官绅设粥棚救济他们,可难民数量实在太多,米又太少,仅施粥数千人,便有小吏大喊道:“今日的粥已经发放完了,待明日再来排队领取。”

    这么一听,有难民自然就不乐意了,冲上前去和官吏们纠缠在一起,想要抢那锅中残剩的米汤。

    不料米汤没抢着,反而还被小吏们打得奄奄一息,就剩半口气了。

    道路两旁还有不少渴死饿死的难民,上面的大人害怕尸体发臭,导致瘟疫滋生,便派官吏将其用草席包裹起来,进行统一填埋处理。

    更有无数难民卖子卖女,只为些许粮食,只为让子女能够话下去,更有人易子而食,完全是一副灭日的情境。

    比比东看得一脸苍白,她何曾看过如此惨况,以前只道邪魂师为害,谁知,原来还有这些的惨况。

    苏络没说什么,只是拍着她的香肩,给她鼓励。

    嬴政皱着眉:“该死!这是哪个朝代,竟然如此惨烈!”

    刘彻:“洪灾,蝗灾,干旱,瘟疫,天灾人祸,百姓岂能安身?”

    李世民:“混账!这是哪个帝王所统治的朝代,底层百姓的生活竟然如此不堪!”

    杨坚:“天子!把国家治理成这样的天子,他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观看盘点视频的诸位帝王看到如此惨烈的画面,怒气冲天,恨不得拿本朝的米面,救济这些水深火热的家庭。

    帝辛没说什么,但脸色很难看,看人的服饰他知道,不是他这个时代,但前面的天灾的画面,怎么跟我这那么相似的。

    洪武大帝朱元璋将身前的桌椅掀翻。贫苦百姓出身的他,哪里不知道这些百姓的疾苦。而且视频中这些难民的惨状,比当时的他还要惨上几分。

    朱元璋:“这是哪个混账皇帝!希望不要是我大明后世的不肖子孙!百姓生活得如此艰难,国家哪里还有希望?”

    .....................

    只听“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下降,导致全球粮食减产,天灾不断,自然会导致人祸。华夏历史上有好几次小冰河时期,都对华夏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小冰河时期,填进去一个殷商,一个西周,以周平王东迁为结束。”

    “第二次小冰河时期,引发五胡乱华,填进去一个晋朝。”

    “第三次小冰河时期,让宋朝无力对抗北方胡人。”

    “第四次小冰河时期,则填进去一个明朝。”

    “四次小冰河时期,又以第一次和第四次最为强烈,而上述画面,则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时期的画面。”

    “盘点华夏五大无奈亡国上君第三位,明朝崇祯皇帝。”

    旁白一出,帝辛和朱元璋脸色不好了。

    朱元璋猛然起身,双眼中充斥着浓浓的杀意:“这等悲惨的生活画面,竟然出现在咱大明朝的领地里?这是哪个不肖的子孙,将咱大明治理成这个鸟样!这到底是大明的哪位帝王?咱老朱倒要好好看看!”

    刘基:“陛下熄怒,仙人也说了,这小冰河时期,乃是天灾,人力难抗,殷商,晋,宋都受其害,我大明遇之,无力抵抗,也是正常之事,这位崇祯陛下,也是无可奈何,不然,也不会上此榜。”

    闻言,朱元璋的怒意也就稍微下降了些:“我倒要看看,那家伙是怎么治国的。”

    ......................

    帝辛苦笑道:“太师,看来,我们殷商真是难逃一劫!”

    闻仲:“大王不要放弃,哪怕再难,我们也要搏一搏!”

    帝辛:“对,不就是身死国灭吗?总得为子孙搏一搏!”

    ....................

    “其实,崇祯帝登基之时,大明已经积弊已久,甚至到了一个极端。这多得他的先辈,万历皇帝,这位后世无人不知的皇帝,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30年不上朝这件事的。

    虽说万历30年没上朝,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因为在这30年的时间里,国家所有的朝政都要经过他的手,他对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是了如指掌,实权还是在他手上。

    而且在这30年中,国家的大事也依然由他操纵着,还进行了几项战事,也算是功绩辉煌。”

    看到这里,不少皇帝心里不平衡了,我辛辛苦苦治国,你却30年不上朝,还能撑控朝堂,端不为人子,明朝陈胜吴广呢,明朝的王莽呢,都去哪里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