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涛天大功

    帝辛拍案叫绝:“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线,一切凭成绩说话,好制度,如果真的实现了,绝对是盛世。”

    嬴政:“这制度很好啊!可惜不适合我大秦,平民又岂有几个有学识的,还是继承用军功勋爵制。”

    刘彻:“看来,那个时代,能够看书学习的人,终于多了起来,这个制度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有大量读书,而且其中好一部分是平民或者寒门。”

    比比东:“这位皇帝真是很伟大,居然可以为民甘冒身死国灭的风险。”

    苏络:“.......”你想多了,他根本不爱民,他只是为了对付关陇门阀。

    ..........................

    “废除官爵继承制是断门阀的根本,料举制度是削门阀的特权,更大力清查人口是动门阀的利益,这一刻,关陇门阀绝对是恨死杨广。

    所以杨广马上抛出大运河计划,朝廷出钱修建一条直通南方的运河,让关陇门阀暂时忍下这口气。在关陇门阀眼中,弄死杨广容易,随时都可以,但修建大运河,让关陇门阀的爪子申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南方,才是大事,其他的都压后,更何况花的是杨广自己的钱。

    杨广出钱,关陇门阀出人,从洛阳到杭州,从洛阳到逐郡,连画南北,又修建疾道连通洛阳长安和成都,完成了华夏地域大一统,彻底解决了华夏无数年来南北分割东西对立的局面,极大促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乱世的进程,从此,华夏再无分裂百年之乱,周末,汉末之事从此消失。”

    看着视频上的地图,各个时代的人杰眼中精光猛闪。

    嬴政:“单单这两项功绩,杨广此人,当名垂青史。”

    刘彻:“哈哈!做得好!”

    杨坚:“不错,老二做得还算不错。”

    朱元璋:“原来如此,难怪有人以为杨广此功堪比大禹。”

    李渊:“我就知道,这事儿一拿出来,绝对是涛天大功。”

    李世民:“怎么可能,杨广竟然有如比大功,这拉出来,我还怎么黑啊!”

    曹操等人表示,作为分裂势力,没资格说话。

    比比东:“这才是皇帝要做的事,造福万民,造福后世!。”

    苏络:“没错!”不管怎么说,杨广这两事,确实是在造福万民造福后世。

    .....................

    “唐朝建立后要黑前朝,杨坚没什么黑,毕竟杨坚在华夏历史上堪比嬴政,被称为第二个嬴政的存在,他制定的法律,成了整个东方文明法律制度的范本,在后世法律,依然能扫到其影子。

    那就只能黑杨广,科举制度没得黑,那就黑运河,说杨广为了修运河,死了几十万人,完全是无脑黑,运河才修建几年,死了几十万人,平均下来,每天要死上几百人,每天要运走几十走尸体,然后其他的上百万人还在努力工作,真当百姓是百痴吗,死这么多人,还不造反,上百万手持锄头等铁器的百姓造反,远河还能修能,你这是侮辱谁的智慧。”

    “更何况,最想修成还河的是关陇门阀,管理的也是关陇门阀,那些百姓也是关陇门阀治下之民,你敢乱来,名声还要不要了,祖坟还要不要了,不是谁都能像李渊那样,祖坟被老阴家挖了还能一笑泯恩仇。”

    杨坚双眼一睁:“李渊那小子可以啊!”

    “最重要的是,运河到修建完成,也没有爆发什么动乱,而且在运河修建的同时,洛阳城也在修建,长城也在修复,三大工程下来,依然没叛乱,就知道,根本没死多少人。”

    嬴政不说话了,正在修长城的他,自然知道其中的难度。

    刘彻目瞪口呆:“利害,一下子修成三大工程,国家都没崩,真利害,怎么做到时。”

    “洛阳一成,杨广直接搬都洛阳,脱离大兴城这座关陇门阀的大本营,避免了被一波政变直接下台危险。龙舟下江南,让南方汉民看到期望已久的汉人皇帝,又大赦南方,赦免南方税费,联合佛门,收南方人之心。大力发展经济,杨坚一生留下的财富,杨广在花光之后,仅仅用了五年,又全部挣回来,建立的义仓,足够全国百姓吃十年二十年。”

    李斯呆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刘彻:“利害啊!”

    杨坚:“还算可以!”但嘴角已经翘起来了。

    杨素等人表示:素质!

    比比东:“太利害了,比起朱由检,这才是治国。”

    苏络:“.......”你拿朱由检跟杨广比,杨广会哭晕在厕所里。

    ..................

    “武功上,杨广,他是武将出身,灭南陈,后来南方全境反叛,又是他镇压的。登基后,杨广先一战而灭吐浑,这个当时外族的两大霸主之一,又携文武大臣以及五十万大军北上会见东突厥,东突厥可汗割肉献礼,表示臣服,自请内附,杨广拒绝,并邀请东突厥可汗登上长城,并讲解长城历史。

    至此,四夷臣服,万国来朝,即将成为华夏史上第一个东方霸主。”

    嬴政:“华夏史上第一个东方霸主吗?希望他能做到。”

    刘彻笑道:“这个杨广也是个妙人,请草原可汗上长城,这个可以有。”他却不知道,杨广写过一句诗,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

    “此时,整个东亚,还没有巨服的就只剩高丽,从而拉开杨广三征高句丽的序幕。这也是杨广被黑得最多的地方,因为执笔的人都是儒家,绝大部分人都不懂军事,甚至不懂政治,杨广的所作所为,有人的看不懂,却不懂装懂,有的人看得懂,却懂装不懂。

    他们在史书上,留下杨广征高句丽,大败,将士死伤无数的记载,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杨广三征高句丽,而不是一征,许多史书在这里,似乎都有误导的嫌疑。而第一战,杨广没有亲临前线,只派关陇门阀的将领统领本部,民夫共三十万出征,可以说全军覆没。

    但是,第二战,杨广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打的高句丽节节败退,大军直压辽东城和平壤。只差一步,就要一战灭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