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比狠

    王翦皱眉道:“这第一场大败,有古怪,应该不是大意造成的。”

    嬴政:“或者有人不希望杨广赢。”

    卫青:“有问题,有古怪!”

    刘彻:“应该是政治上的问题。”

    杨坚:“应该是关陇门阀!”

    ..........................

    “可就在这个时候,杨玄感叛乱,截断了杨广的粮道,并且直接攻击杨广的东都洛阳。杨广这才不得已挥师回朝,剿灭杨玄感叛乱,把他挫骨扬灰,这才给了高句丽喘息的机会。那么,这一战应该是算败了吧!”

    杨坚望了望杨素,杨素背后满是冷汗:“我去宰了那个逆子!”

    杨坚:“不用,这是关陇门阀下的手,没有杨玄感,还会有李玄感,宇文玄感!”

    ...........................

    “而第三战,杨广大兵压境,仗还没有打,高句丽直接就投降了。还把之前隋朝的叛将‘斛斯政’,押送给了杨广,并递上了降书,愿意拜隋朝为宗主上国,请求杨广不要在功伐高句丽。

    杨广这才休兵罢战,把叛将绑在高台之上,令文武百官乱箭射死。可以说三征高句丽后,隋朝寰宇之内,没有一国,不臣服于大隋的兵威之下。那么,这一战到底是赢了还是没赢呢?战争的胜负,是不是哪方死的人更多就算输呢!”

    嬴政:“自然算胜利了,对方都投降了,降书都下了。后世的史官都是这么乱来的吗?”

    刘彻:“那些文人懂什么,当然是赢了,死得多算输?别开玩笑了。”

    比比东:“战争不是以达到目的一方为赢的吗?那些文人居然连这点不知道吗?”

    苏络:“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心黑。”

    ..................

    “东瀛,东突厥,西突厥,高句丽,高昌,等等有一个算一个,杨广还征服了琉球......为华夏奠定了对它的领导权。此刻的隋炀帝,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东亚霸主!”

    嬴政:“好!该赏!”

    刘彻:“当赏!”

    杨坚:“老二做得好!该赏!”

    杨广更是二活不说,全部打赏点都打赏过去了。

    于是,苏络又收割一波气运。

    ...........................

    “当然,也有说法称,杨广征兵200万,还征调了两倍的百姓,用于运送粮草。人数高达五六百万,兵精粮足,这些人,不说打高句丽,就是用人堆,都能堆死高句丽。

    但杨广指挥战争有多脑残,高丽地势狭窄,根本就不利于大规模的军团作战,派这么多的军队,队形根本摆不开,这就说明杨广在瞎搞。但,更可笑的还在后面呢!

    杨广,自己坐镇涿郡,竟然遥控指战场。涿郡就是北平,这跟高句丽可是隔着千山万水。而可怕的是,隋军的作战计划,行军路线,甚至于接受敌军投降,攻击的方向,都要通过杨广的遥控指挥,才能够进行。

    按照当时的信息传达速度,禀报的人回信,然后杨广传达出去命令,一来一回,十天半个月就过去了,早就延误了军机。这样打仗,不是弱智是什么,估计就是最垃圾的统帅,也不会这么干吧!”

    王翦皱着眉:“任何有军事常识的统帅都不会如些干吧!”

    卫青:“我不相信一个武将出身的皇帝会这么干。而且,就算皇帝不懂这些,身边的人也会提醒他的。”

    杨坚:“我明白,老二这家伙真是够狠的。”

    朱元璋:“这是个千古迷团,我不想信武将出身的杨广会这么白痴,难度飘了?”

    比比东:“我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难度真的因为前面太过成功,骄傲了?”

    苏络:“换是我,我也飘,他前面太成功了,不过,我认为不是,绝对有谋。”

    ........................

    “事实上,支持这说法的人,都是没有看懂杨广的操作,然后不懂装懂,结果只能显示出自己无知的人,凡看得懂的,都三束其口,杨广自十几岁被杨坚送上战场,南征北讨这么多年,又岂会连常识都不知道呢?

    说他飘的,更是白痴,身边有个一直想弄死自己的关陇门阀,他敢飘?没看他无论是坐龙舟南下,还是北上草原,又或者征高句丽,都,都要带上文武勋,各家家主吗!”

    嬴政:“人质吗?真是恶劣的环境!”

    刘彻:“什么时候都不忘带上人质,估计他做梦都怕被人背刺。”

    杨坚:“好吧!我的锅。”

    朱元璋:“那些说飘的人都是白痴吗?还敢飘,怕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比比东:“真是可怜,估计连睡都不敢睡得太死!”

    苏络点点头,这点,很有可能。

    .....................

    “当时,杨广已经压服了东西突厥,灭了吐鲁浑,其他的草原,西域,西南的王国以及部族都同样臣服了,更是万国来朝,杨广的威望达到了一个顶峰。

    但回顾四周,突然发现还有一个敢反抗杨广的高句丽,居然敢入侵辽东,于是杨广特意把已经修好的大运河再扩展到涿郡,专门是为了对付高巨丽的。

    一征高句丽,杨广没有亲征,派大将出战,三十万大军,神奇地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当时,满朝震荡,隋军兵精粮足,兵甲更远胜高句丽,更是复仇之军,虽是客场作战失了地利,但也得天时人和,将校也非不知兵之辈,都是门阀的精英,却依然大败,而且败得离奇。

    最看要的,隋朝这一败,却让杨广的处境相当微妙,杨广自身的势力受损不大,但杨广英明神武的形象不再,对门阀势力的钳制力大减,而臣服于杨广的外族也人心浮动,这一败真的是败得好。

    此次大败,隋朝的地位动遥,但世家门阀不同意二征高句丽,即使杨广祭出为战死的世家子弟报仇,世家门阀依然不同意,最后还是杨广处理了几个大臣后,纲权独揽,强行出兵。”

    嬴政:“果然是内部问题,门阀在拖后腿。”

    王翦:“只是可惜了那些将士。”

    刘彻:“这些门阀够狠的,损人不利己,而且自己还付出不少代价。”

    杨坚:“但老二更狠!”

    朱元璋:“也就是说,出征的世家子弟都是弃子。”

    比比东:“门阀在拖后腿,开始下狠手了!”

    苏络:“咦!你居然听明白了?”

    比比东白了他一眼:“我又不是猪,都说得这么白了,怎么可能不明白,不要看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