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文人皇帝

    但视频可不会因为李渊而停下!

    “由于人口的巨大损失,导致税基大幅减少,朝廷入不敷出,因此朝廷为了缓解财政困难,就开始变着法的“伸手要钱”,要谁的钱?当然只有剥削普通老百姓。

    朝廷想尽办法从民间搜刮钱财,增加赋税,一开始第五垮整了一个榷盐法,政府垄断食盐买卖,从中牟利。

    而后刘晏上任,通过改革榷盐法、整顿漕运、实行常平法的方式收钱;再之后,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对于民众盘剥更甚。

    这一系列操作,极大地加深了朝廷和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不得不站起来反抗,而这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再一次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在精神层面上,导致汉人胡化严重,在唐朝国力衰退的情况下,西域一代至河西走廊部分,都被吐蕃侵占,许多汉人因此被他们奴役,受到吐蕃文化的影响,许多新的汉族青年,都只会说胡语不会说汉语。

    曾有一首诗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这其实就是吐蕃人另外一种侵略汉朝的策略,文化入侵。

    西域也从此埋下安全隐患,华夏对西域的控制可以追溯到西汉,到唐朝时控制力度尤甚,中原文明对于西域的影响也更加深刻。

    但是安史之乱后,西域长期脱离中原晕染,久而久之,控制不了,从而导致后世出现“边疆危机”,这正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

    表面来看,安史之乱仅仅持续了几年,也就是一场普通的战乱,看似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其对华夏后世的影响同样巨大,而这个影响却是负面的。后世华夏儿女的精神危机可以追溯于此。

    内敛、封闭、守旧、谦逊、尚文成为标配,骨子里的血性、张扬、开放、自信、包容变成难以见到的隐藏属性。

    虽然无法判定哪个更好,但是一个朝代想要崛起,思想若不先行,怕是也如空中楼阁一样只存在于遐想之中。

    安史之乱后人们变得思想禁锢,胆小怕事。为什么这么说?看下大宋就知道了。

    大唐重武,导致各方势力盘踞,最后四方作乱,唐朝灭亡,所以宋朝就反其道而行之重文轻武,而这样的做法,导致宋朝军队实力极度落后,虽然钱财多,但总是守不住。

    安史之乱带来的危害是全方面的,是足以划入改变华夏进程的历史现象。

    唐玄宗李隆基,宠幸奸臣佞臣,不理朝政令国家崩乱,平叛安史之乱时又屡出蠢招,自毁后路。

    而李隆基的儿子李亨,昏庸无能,多次坏事,导致战乱持续下去,更留下藩镇割据的祸根,五代十国的形成也与其脱不了干系。

    此千古罪责,他李隆基逃不了干系,因此,李隆基罪该万死,死得越早越好!

    “混账东西!”此时李世民,已然愤怒到了极点,此刻的他想杀人。

    李世民怒不可遏:“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狗杂碎,就应该千刀万剐而死!竟然将我大唐祸害成了这样!还有,这李隆基!为何如此的废物?这样的奸臣都敢信任?”

    “朕说过多少次,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错一人,竟将我大唐带到如此万劫不复的地步!这玩意怎么不早点死!”

    李世民气炸了。

    一旁平时温柔的长孙皇后,也难以掩饰愤怒的情绪。

    三分之二的大唐子民死于祸乱之中?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

    “陛下,本宫觉得就应该让这个李隆基早点死,他早点死了,或许就不会生得这些祸端。”

    比比东望着写满数页的笔记:“确实是死得越早上越好!”

    嬴政:“第二结束了,接下来的是第一,不会是我的后人吧!如果真是我的后人,我从源头那里解决他!”

    刘彻:“应该没有我们汉室的份!”刘彻很有自信,汉末那些事,他已经知道了,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所以他相信,自己的后辈,应该没人可以力压李隆基登上那个位置。

    杨坚:“多有我们的事,大隋虽然二世而亡,但两代帝皇都是明君!”

    赵匡胤:“不会是我大宋吧!千万不要!”

    朱元璋:“能够力压李隆基的,应该就是赵构他们了!”

    果然,最后一个视频展开了!

    “能够力压李隆基拿下第一的,自然对华夏有着更加严重的贡献了,他们合力,把汉人的脊梁打断,直到明朝以自己帝皇血来重塑,他们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容平反。盘点华夏人人喊打奇葩榜,第一名,宋朝,宋徽宗赵佶,宋欣宗赵恒,宋高宗赵构。

    赵佶是赵恒和赵构的父亲,父子三人皆皇帝,但却不是佳话,而是耻辱。此三人所作所为,光解说,很难说得清,此次将以视频为主,解说为辅。大家才能更加明白,此三人对华夏的危害,罪该万死!”

    赵匡胤惊呆了,真的是宋朝的皇帝,而且直接三个,唯一庆幸的是,他们不是自己的直系后人,不愧是赵光义的后人,祖先上榜,后人也要争着上榜。

    朱元璋和朱棣等人皆心道,终于来了。

    “他们三人的事件,都围绕着一个历史事件,靖康之耻,这是华夏史上三大耻辱之一。

    所谓的华夏三大耻辱,分别是刘邦的白马之围,李世民的渭水之盟和宋期的靖康之耻。

    白马之围,刘邦出征匈奴,还不带韩信,被重重包围,最后还是陈平忽悠了匈奴可汗的妻子,再送上大量钱粮才得以逃脱,但此辱,汉武帝时期,封狼居胥,追亡逐北,再到东汉燕然勒石,算报了。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刚刚登基,国内各种问题还没有解诀,东突厥人趁机入侵,“神不知鬼不觉”间杀到渭水,李世民搬空国库才使东突厥人退兵,但此辱,数年后,回过劲来大唐,李靖跨千里指挥各路大军协调作战,一战而灭东突厥,当朝雪耻。

    最后就是靖康之耻,要说靖康之耻,就要从宋徽宗赵佶说起。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任皇帝。

    此人是个有才华的人,当然这里说的才华,不是做皇帝的才华。

    他擅长书法诗词,自创的瘦金体可以说是流传千古,如果他做一个文人,那必定名流千古,但很可惜,他做的是一个皇帝。

    宋徽宗是个才子,书法上自创“瘦金体“,绘画上自创“院体”,擅长书法、绘画、骑马、射箭、蹴鞠等等“才艺”,但是宋徽宗就是不适合做皇帝。

    这一点和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极为相似,又是一个艺术家治国,国家焉有不亡之理?后人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当皇帝和文人是截然不同的。整天就知道吟诗作对,研究书画,大宋都差点被他玩没了。”

    嬴政:“文人皇帝?他真的不是来搞笑的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