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是谁修改了我的斗罗世界 > 169.帝国双璧,并驾齐驱

169.帝国双璧,并驾齐驱

    “狼居胥是一座山,这座山是匈奴的神山,匈奴人对这座山像神明一样跪拜,行祭天大典,可见其重要性。

    公元前一百一十九年,年仅二十一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不仅端掉了匈奴的老巢,而且在他们的神山上祭天,宣告此地归属于大汉王朝,立碑为证,昭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

    这便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

    而后霍去病继续追击,一直打到瀚海才策马回师。

    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这对武将而言,是无上荣耀的象征。霍去病的英雄壮举,向周边诸国宣示了大汉朝的神威。

    它的意义有多大?

    这种行为就等同于大宋攻破金国首都,将金国皇帝的头颅挂于城门之上。

    站在华夏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霍去病不仅解决了汉武帝刘彻的心头大患匈奴,还扫除了边境威胁,而且为大汉朝开疆扩土、扬威立万,可谓功在千秋。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经此一役,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这个时候的霍去病,才仅仅二十一岁。

    从此,“封狼居胥”成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而封狼居胥,则是无数渴望建功立业的武将,终其一生追求的梦想。

    此后,冠军侯这个爵位不得轻授,必须如同霍去病那样,在弱冠之年完成封狼居胥者,方可封之,所以,自汉以来两千多年,只有两位冠军侯,一曰霍去病,一曰窦宪!”

    “陛下,这后世的主帅,都这么厉害的吗?我蒙恬原本以为我大秦遍地人才,后世儿郎肯定不如我大秦将士,现在我错了。”蒙恬傻眼了。

    他没想到仗竟然还能这么打。

    咱说霍去病你猛就算了,你都把别人的信仰给践踏了,这一点都不讲理啊。

    实在是太猛了。

    “哎,话说回来,霍去病这人的确厉害啊,让朕不敢相信他是凡人。”

    “短短几年时间,就做到了常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做不到的功绩。”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匈奴,可比我大秦时期的匈奴厉害多了,没听到好高祖刘邦都被匈奴大军给打败了吗?”

    “霍去病能追着匈奴打,还在匈奴的神山狼居胥山上举行祭天大典,这简直就是把匈奴的颜面放在地上践踏。”

    “佩服,朕不得不佩服,若是霍去病出生在朕的朝代,朕也一样会重用他。”嬴政一脸不得不服的样子!

    李斯叹道:“汉武大帝刘彻手底下有这样的主帅,何愁大事不成啊。”

    王翦:“不过我似乎听到了霍去病会英年早逝?那对汉武帝和大汉来说,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只能说是天妒英才啊,老天也看不下去了。”

    对于霍去病的遭遇,王翦摇了摇头,为之感到惋惜。

    刘彻:“去病早逝,真痛煞朕矣!”

    只听

    “其实,霍去病的死,是自然死亡。这是天妒英才,也是霍去病的命。其实在华夏古代,人们的寿命并不是很高。

    据统计,夏、商时期平均年龄不超过十八岁,周、秦平均年龄大约为二十岁,汉代则是二十二岁,唐代二十七岁,宋代三十岁,清代三十三岁。

    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儿女的平均寿命才是慢慢上升的。

    这样对比之下,是不是会发现,霍去病已经超过了汉代人的平均寿命了。

    这是因为华夏古代战乱频繁,而且疾病的肆虐横行,医疗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人们的平均寿命是很低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霍去病的死也就算不得是非自然死亡,但也算不得寿终正寝,霍去病的死可能是两个原因。

    第2种原因:家族遗传病,遗传问题。

    霍去病儿子霍嬗,在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十分伤心,甚至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还下令将霍去病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来彰显他的功绩。

    可以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重视,而霍去病的儿子同样得到了汉武帝的厚爱,不仅让霍嬗袭冠军侯爵位,甚至还有意等霍嬗长大之后任用他为将军,来继承霍去病的功业。

    汉武帝十分疼爱霍嬗,走哪也是带着他,可是在元封元年,汉武帝登泰山封禅不久之后,霍嬗就暴毙了,因为霍嬗的暴毙,让后世很多人猜疑,霍去病家是不是有什么家族遗传病?

    要不然他跟他的儿子怎么会都突然死了呢?要不他为什么会叫霍去病呢?

    第二种原因:常年征战的后遗症,这也是最为可靠和真实的原因。

    都知道霍去病征讨匈奴十分了得,而他最经典的办法就是千里奔袭,要知道霍去病曾六日横跨五国,行千里突袭匈奴,让匈奴人毫无准备,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在当时那个时代,汉军全部是骑马出击,千里之远不论是对人还是对马都是高度的消耗。再加上汉人并不是世代生活在马背上,身体产生的损伤会更加严重。

    霍去病征战沙场,难免会受伤,所以即便是一个小伤口,如果感染化脓都可能会要人命的。

    要知道一千多年后的宋太宗被箭所伤,折磨他十几年,去世的原因之一就是箭伤复发,可见华夏古代战争后遗症有多严重。

    再加上沙漠中的寄生虫、病毒以及恶劣的环境,都可能是摧残霍去病身体的原因,毕竟霍去病为汉人,并不适应大漠环境,汉朝军队还因大漠的恶劣环境,行军多次迷路,无功而返。

    不管霍去病因为什么原因而死,但他的死亡,对于大汉来说,对于华夏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卫青顿时脸色大变:“陛下......”

    刘彻:“我马上派御医为霍嬗诊断,另外,你也必须给御医看看!”

    卫青:“谢陛下!”

    视频继续!

    “自古以来,关于帝国双璧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帝国双璧,马踏匈奴。那么卫青和霍去病,到底谁厉害?

    卫青和霍去病谁厉害?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卫青的作战大方略是以战养战、步步为营。

    卫青北伐,尤其是前期几次出征,杀敌不多,但是俘获甚巨,牛羊马匹成千上万,恨不得把匈奴的地皮都给铲回去,这在汉武帝对匈奴用兵初期,为汉军带来了大量血统优良的战马和其他资源,从根本上提高了汉军的战斗力。

    这种以战养战的打法,是非常符合大汉的真实情况的。毕竟战争所需要耗费的人力财力实在太大。

    而霍去病呢?霍去病的作战思想是轻装简从,千里奔袭,也就是闪电战。

    闪电战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快字,快到你来不及反应,快到你来不及报信,快到你来不及跑路。

    这是非常先进的战术,也是非常冒险的战术。

    闪电战需要苛刻的硬件条件,优良的战马和高水平的士兵,这些条件是前期卫青为霍去病创造的。

    霍去病从始至终,他的的士兵、战马都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是他舅舅专门给他准备的。

    两人的风格从战果上就可以看出,霍去病典型的纯输出流,不要续航不要省资源,全力输出直捣黄龙,粮草辎重一概不要,所有仗打完了再慢慢恢复修整。

    卫青则是持续流,进可攻退可守,在稳步推进的前提下找机会,不贪便宜,掠夺资源,控制土地,以战养战。

    两者的打法都没问题。”

    王翦:“都是很优秀的战术,人也是很优秀的将领,为什么一定要比个高低呢?难度还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当年可没有去跟武安君比啊!”

    蒙恬李斯望着,暗骂一句:“无耻!武安君在时,你才初出茅庐!”

    “大汉需要一个像霍去病这样的打闪电战的高手,同时也需要像卫青这样一个能兜底的主帅。

    对比来说,卫青是三军主帅,霍去病则是突袭军元帅。

    正是因为这种定位上的区别,使得霍去病成为了华夏古代军事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霍去病也是个统帅,并非其他人口中那种极端的“将才“说法但是又与传统的统帅不同,他几乎没有什么副将,所有士兵统一指挥。

    除了汉武帝、卫青为他创造的硬件条件之外,这种战术、编制的可行性得归功于他自身敏锐的直觉和对战争独到的理解。

    自古以来,华夏的将领,都讲究和士兵同甘共苦,认为这是为将之人最重要的品质。

    这种品质当然没有错,很多名将都能做到,但是这是一个成为名将的有利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如果你能做到,当然值得称赞,但是你做到了,不代表你就能打胜仗了。

    霍去病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不说什么同甘共苦,他打仗自带食物,甚至还要求汉武帝给他配厨子。

    尽管如此,他的士兵也并不因此反感他,因为跟着他能打胜仗,打胜仗就有封赏,实打实的封赏拿在手里,比所谓的同甘共苦要实际的多。

    能看到实打实的回报,不比空手套白狼强得多?

    正是霍去病因为对于战争独树一帜的理解,使得霍去病对于属下有着极强的约束力。

    他同舅舅卫青一样,大量任用投诚的匈奴士兵,因此对于匈奴的信息尤其是北境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这也是为什么卫青和霍去病能够在北境长驱直入,但从不迷失方向的原因。

    而卫青,既是华夏古代军事战术的集大成者,又是闪电战的开拓者。

    龙城之战既是闪电战的雏形,可以说最开始的卫青和后来的霍去病是很相似的,只是卫青作为反击匈奴的开端,再加上两人生长环境造成的性格差异,使得卫青没有霍去病做的那么极致。

    卫青是闪电战的奠基者,霍去病则是真正将闪电战发扬光大的人。

    当卫青逐步爬升,成为汉帝国的军事统帅之后,此时他已经不可能像后来的霍去病那样肆意发挥。

    一是两人风格确实不同,卫青是稳中带进,霍去病是纯粹的锋利进攻。

    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汉武帝只能憋出来那么多的精良铁骑,自然要交给能将其发挥到最大限度的霍去病。

    那么剩下的常规部队就自然而然的需要卫青这样相对传统的统帅去带领。所以卫青的风格,是开始的锋利,在中后期,尤其是霍去病登场之后,卫青就越来越趋于稳重。

    前中期的卫青展示出了非凡的骑兵小规模奔袭作战的能力,也就是闪电战雏形,当霍去病将其发扬光大之后,卫青转而开始玩儿起了骑兵大兵团作战。

    因为卫青的部队平均水平远不如霍去病的精良,而且编制比较整齐,副将众多,规模也更加庞大,不可能长距离快速的奔袭。

    在漠北之战中,汉武帝失算,原本该由霍去病处理的匈奴主力被卫青碰上了,处于兵力劣势的卫青创造性的利用武刚车阵搭配骑兵互相掩护,稳步推进,最终以弱胜强,这是最早的车步骑协同作战。

    此一役,卫青展示出了强大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大兵团正面作战指挥能力,军事素养相当全面。

    所以说,卫青是一位一只脚留在门里,擅长传统战术,另一只脚跨出去,又开拓革新战术的名帅。

    而霍去病是一位“破门而出”的帅才。

    霍去病和卫青两人之间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因为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后世千年华夏内战,主要还是在用传统军事战术。

    霍去病“其疾如风,侵掠如火“。

    卫青“其徐如林,不动如山”。

    帝国双璧,并驾齐驱。

    正是有了他们两个人不同的军事理论,和不同的战术思想,才能让大汉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才能建立大汉帝国,才能将大汉的威名显赫远扬。”

    王翦突然精光猛闪:“我可以断定,卫青绝不下于我,甚至,可能在我之上,他毕竟更年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