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寒门 > 第六章:待价而沽

第六章:待价而沽

    酒至半酣,孙策放下酒盏,笑着对曹洪道:曹将军,此次山东十八路诸侯讨伐董贼,坐中唯有你是亲历者,不知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当时的盛况?

    曹洪猛灌了一杯水酒,长叹一声,道:说到此事,就犹如我心中之刺,万分难受。说什么联军讨董、诛灭国贼,只不过一场儿戏罢了。

    张楚心中当然明白,此次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只不过是四世三公的袁家下的一步大棋。袁绍往冀州,曹操往陈留,袁术去南阳,由东郡太守桥瑁发出讨董文告,纠集诸侯,联兵讨董。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自封为车骑将军。诸侯联军数十万,分三路威逼洛阳。但是除了孙坚和袁绍跟董卓还接了火之外,屯扎在酸枣的十几万盟军楞是光吆喝不干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凭着浩大声势把董卓吓死了事。

    孙河奇道:我家将军以一军之力,连败胡轸、吕布,攻入洛阳。而联军数十万,数倍于董贼之军,如果能够同心同德,灭董不过朝夕之间,逡巡不动,却是为何。

    张楚沉吟道:联军诚然势大,但是董贼手握西凉边军和并州铁骑,精锐甲于天下,何况,董贼久历沙场,经验丰富。而联军首脑多是文臣出身,于军事一途,只怕是知之甚少。如此看来正面硬拼,虽有胜算,但是只怕也是个两败俱伤之局。

    孙策眼中精光闪动,连忙问道:那依先生所见,该当如何应对?

    张衍目视曹洪,道:西凉兵虽骁勇,但毕竟分散各处。若使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侯守成皋、据敖仓。使袁术率南阳之军入武关,震三辅。皆高垒深壁,以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定董贼。

    孙策道:张先生所言,高屋建瓴,深得兵法之要。用兵之道,贵精不贵多,联军虽兵多将广,但统御无方。是以必定不敢也不能轻动,不然势必一败涂地。

    曹洪一脸无奈的表情道:先生所言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家兄也曾如此计划,但联军置之不理。诸侯皆想保全实力,俱不出兵,只日置酒高会。

    看来这时候的曹操在联军之中确实还属于人微言轻之辈。

    张楚笑道:当今名将如皇甫嵩、卢植俱被董卓严密控制,而公孙瓒远在幽地,唯有孙使君不远千里,北上勤王。先败胡轸、吕布,再斩华雄,逼的董卓迁都以避,岂不壮哉!

    孙策口中不语,心中对这位张先生那是又亲近了几分。长的又好看,说话又好听,岂能不让人喜欢。而且当着儿子的面夸老子,却又不给人一种阿谀奉承的感觉,更是一种艺术。

    曹洪最是郁闷,感觉自己被人啪啪打脸,但酸枣联军所作所为又确实乏善可陈,一群猪队友让自己在这混个饭都感觉低人一等。曹洪道:孙将军之神勇,那是有目共睹的。董卓见关东势大,而孙将军又步步紧逼,心中胆怯。竟然放火烧掉洛阳,将周边洗劫一空,威逼百姓一同迁都长安。这一路上,百姓死伤无算,尸横遍野,让人唏嘘。董贼避走之后,孙将军杀入洛阳,家兄就建言联军,大军衔尾追击,可大破董贼。只可惜,诸侯无人响应。家兄义愤填膺,率我等孤军出击,于荥阳遇伏,几乎全军覆没。

    曹洪眼中泪花闪烁,又是一大口酒,唏嘘道:荥阳一战,我曹氏宗族死伤枕籍,家兄也差点命丧当场,幸得上天庇佑,留得残躯,日后必向董贼讨此血债!

    众人皆默然,联军勾心斗角,难以奏功,只能看着董卓肆虐于关内,荼毒百姓。对于在座的数人而言,却是如心头大石,难以释怀。

    孙策虽然与曹洪阵营不同,但是也对曹操之举深感钦佩,举杯道:奋武将军虽然兵败,但是心怀大义,匡扶社稷之功有目共睹。孙策敬他一杯!

    曹洪举杯相陪,两人一饮而尽。

    张楚轻声道:董卓残暴不仁,倒行逆施,朝中有德之士不满已久,此次迁都长安,根基未稳。而西凉军内部派系林立,并州军也是新近笼络,董卓实际上也是危如累卵。向使董贼内部能够同心协力,董卓焉会急忙迁都长安,避关东联军之锋芒?

    孙策高声道:先生言之有理,如同拨开云雾,确实如此,若是董贼能平衡内部派系,合西凉并州之军,东向荡平天下,当非难事。如今反而西迁长安,岂不正如先生所言?如此看来,董贼确实难以长久,太平可期!

    张楚摇头道:自黄巾之乱起,朝廷大军皆在京师和边疆,不得已让诸侯自行征兵平叛。及至今日,天下诸侯多有拥兵自重者,如今朝廷糜烂,早已无力镇压天下。董卓一死,诸侯必当蜂起而争天下,到时候只怕情势之坏,更甚于今日。

    孙策默然不语。而曹洪则是大声道:董贼祸国殃民,实在是罪大恶极。我恨不得生啖其肉,方消我心头只恨。

    张楚看了看孙策,笑道:曹将军,只怕始作俑者还不是这董卓贼子,

    而是那道貌岸然的袁家。

    曹洪面色愕然,道:董卓祸乱京师,妄行废立,此天下有目共睹之实情。而袁家大小几十口人被斩于市,也是实情,怎么会。。。

    孙策也是一脸好奇的好看张楚,看他究竟有什么说辞。

    张楚站起身来,盘膝坐久了,脚麻,不得不起来走两步。道:袁家四世三公,兴旺已极,早已不甘屈居人下,妄求再进一步。清除阉宦,本来就如同奋武将军所言,几个缇骑足矣。但是袁绍建议调外军入京,而且选的人里面就有袁氏的门生董卓。此举,实可谓包藏祸心。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目空一切的袁氏也没料到董卓作为一名武夫,竟然也敢对主人亮出獠牙。宫廷之乱何进大将军被杀,京师兵马俱被董卓控制,尔后丁原被杀,董卓又尽收并州军团。手中兵强马壮,又挟天子令诸侯,董卓哪里还认得到什么袁氏。袁氏虽是第一豪门,但是兵威之下,也只能低头做小。此后袁绍出冀州,袁术出南阳组织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也是逼不得已。而董卓陷入癫狂之后,把袁氏在洛阳的几十口人全部诛杀于市。这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旁人。

    曹洪孙策面面相觑,这天下氏族,哪个跟袁家不是千丝万缕的关系。曹操此时南下,一方面是招兵买马,另一方面不就是充当袁绍的使者,为其招抚扬州。而孙坚更是早就依附于袁术,实实在在的袁术集团的军事领袖。现在张楚将袁家的龌龊心思摆到明面上,这不是扎扎实实的也打了他们两个的脸面。

    张楚自然明白他们两人的心思,笑道:袁氏执天下牛耳,底蕴还是深厚。所以各大世家豪族对他们都还有幻想,所以起兵之初一呼百应。但是,洛阳之乱,袁氏满门遭难,嫡长子袁基也死于非命。袁绍、袁术两兄弟一下子从辅助变成正主了。这两人虽是亲兄弟,却历来不和。如今又涉及到嫡长之争,更是水火不容。天下纷乱而兄弟阋墙,岂能成大事。

    孙策轻咳一声,道: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确实让人茅塞顿开。乱世当道,兄弟尚不能相和,又怎么聚集群豪,统摄天下?

    曹洪怔怔出神,半响起身道:今日承蒙贤侄盛情款待,感激不尽。他日若贤侄到北方,一定提前告知,也好还这一饭之恩,天色已晚,曹洪告辞。

    张楚看着曹洪的背影,突然道:曹将军,你此来扬州,招兵买马是为其一,为袁绍穿针引线才是真正的目的。但是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洪回头看着这位简直无所不知的张先生,突然从内心有一种敬畏感,恭声道:请先生赐教!

    张楚道:扬州多袁氏门生故旧,我料曹将军也拜访的差不多了。我听闻刺史陈温大人和丹阳太守周昕给了将军不少兵马,应该此次的差事还是办的比较顺利。但是,袁氏故旧既是袁绍的故旧,也可以是袁术的故旧。所以,这些兵马里面会不会混入一些奸细,如果回冀州途中,乱兵炸营,曹奋武的安全堪忧。。。

    曹洪低头沉思一会,拱手道:谢先生良言,曹洪谨记在心。说完着急忙慌的就出门而去。

    孙策眯着眼看着曹洪远处的背影,好一会才回头对张楚道:张先生学究天人而又心细如发,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令弟又武功高强,当世无敌。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不知有无出仕打算。

    张楚知道孙策早有招揽之意,不然他也不会在今日宴会之上滔滔不绝,大出风头。但卖身得有卖身的价钱和方法,他摇头道:我兄弟二人奉师命出山历练,暂无出仕为官之念。

    旁边赵云欲言又止。

    孙策问道:那敢问先生师门在何处?

    张楚大笑指了指城外,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孙策爽朗一笑,也并不强求,道:先生云游,既然到了孙策这里,必须得好生休息几日,让孙策略尽地主之谊。孙河,赶紧为张先生和赵兄弟安排最好的客房,让奴仆好生服侍,不得有误。

    张楚并没有拒绝,因为外面下着雪,他也困了。。。既然有包吃包住,那还矫情什么。

    两人跟着孙河去客房,赵云低声问道:大哥,孙使君雄才大略,用兵如神。而这位小侯爷虽出身富贵,却有悲天悯人之胸怀,为何兄长不答应小侯爷的招揽呢?

    张楚哪能说自己是在待价而沽,他端起兄长的架子,严肃的告诫赵云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二弟,人心难测,不可太快下结论。因为我们一旦选定人选,虽千难万险不能易主。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赵云闻言,面上通红,大哥说得对啊,自己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