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笑傲江湖

    全冠清对王安石的所有印象,全都来自于历史课本。

    众所周知,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是重中之重。其余的,甚至不学也没有关系。

    而在这无关紧要的内容当中,中国古代史又是不太受重视的一部分。

    其中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又是为数不多的要点。

    这是因为身处改开的年代,可以从历史的先例中汲取教训。

    可惜的是,很多身处其中的人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连学习都不知道重点在哪儿。

    教科书中的王安石,是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但对于当时的朝局时政,显然是不会涉猎过多篇幅的。

    全冠清只知道王安石是新党领袖,与他齐名的是旧党领袖司马光。

    这就让他原本以为,王安石是大宋朝廷的半壁江山。

    结果今天通过苏轼的嘴才知道,王安石居然跟瘟神一样,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全都不待见他。

    旧党自然是因为他的改革被触犯利益,所以与他对立。

    而新党,在他下野之后,他的徒子徒孙们窃居高位,威风八面,大权在握,自然也不希望他重新回来骑在头上。

    加上王安石的脾气又臭又倔,谁都不愿意跟他共事。偏偏他又德高望重,那就只能好好地供起来,只希望他安安静静的,大家也能过几天舒坦日子。

    结果现在全冠清得罪了李青萝,李青萝又是王元泽的遗孀。

    王元泽是王安石最寄予厚望的接班人,英年早逝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因为这层缘故,如果得知王元泽的遗孀被人欺负了,王安石会不会暴走?

    这位要是因此而重新出山,没有人受得了。

    从这个方面讲,苏轼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为了不让王安石发飙,为了大家的安生日子,说不定满朝文武还真的会对全冠清这个始作俑者下黑手。

    那可是满朝文武啊!

    多么庞大而可怕的力量!

    光是想想,全冠清就不寒而栗。

    如今的大宋朝堂,同时得罪了新旧两党的人,就是眼前的苏轼。

    以苏大胡子名满天下的影响力,同时得罪了新旧两党都被发配了。他全冠清不过一江湖草莽,那些大佬们下手应该不会有任何顾忌吧?

    苏轼还不知道自己的解释吓住了眼前的年轻人,还在唠叨不停。

    “那福建蛮子尚好,只是不想荆国公还朝而已。吕惠卿甚至与荆国公反目成仇,势同水火。新党自作孽、不可活,这次被一举扫出朝堂,纯粹是咎由自取。”

    其他人听到朝中的故事都惊奇不已,全冠清倒是淡然。

    争权夺利这种事,又没有什么新鲜的。古往今来,在所多有。

    执掌天下的权力就在那里,谁不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谁不想一展抱负,青史留名?

    王安石固然众望所归,我们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当年不过书生意气,一心报国。只可惜名缰利锁浸染之下,还能保持初心的又有几人?”

    苏轼哑然,品味着他的话,赫然发觉这满朝文武竟然不如一个江湖后辈思想通透。

    “罢了,罢了,往事休提。我那妹子固然霸道了一些,荆国公那里老夫还算有些薄面。我去求求情,你小子当无大碍。”

    前后几次见面,苏轼是越来越喜欢全冠清了。

    这个后生晚辈滑头归滑头,做事也没有底线,但至今为止都没有什么恶行。甚至人在江湖,诸般事迹反而利国利民。

    反而比那些在朝堂上满口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们更胜一筹。

    他虽然和王安石不是一个阵营的,甚至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仕途蹉跎,但是在私交上和王安石很不错。

    见他愿意为自己出面,说不感激,全冠清也不至于那么没心没肺。

    “学士,你此去杭州,悠游天堂,反而得大自在。今后这朝堂纠纷,还是莫要过多参与了。现如今这朝堂上,早已不分对错是非,而是非我即敌。与其去和那些人吵不出什么来,还不如在地方上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苏轼曾经在徐州为官,徐州又是大智分舵的大本营。全冠清稍微打听了一下,结果发现本地百姓对苏轼非常爱戴。

    这说明苏轼不是没有实政能力,只是搅和进政治斗争的漩涡,身不由己罢了。

    “好了,好了,你小子年纪轻轻的,忒婆婆妈妈。”

    明显苏轼听进去了,但仍旧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今日一别,何时再见难以预料。还不摆上酒菜,趁此良宵美景,欢乐一场?”

    苏轼生性豁达,不耐儿女情长,说完了正事,立刻就要玩乐。

    全冠清赶忙让人布置了酒菜,在一旁伺候。

    彼时大江汤汤,天苍地茫,八月已至,盛华渐消。

    看着鸥鸟翱翔,江鱼惊波,苏轼豪情大作。

    “有酒无乐怎么行?速速弹曲助兴。”

    此时苏轼的座船早已靠了过来,和丐帮的船并靠在一起。听了他的命令,一个侍女抱着瑶琴走出来,铺在甲板之上。

    须臾,峥嵘之声响彻在江面之上。

    苏轼手里捏着酒杯,摇摇晃晃走到船头,赫然发觉,远离朝堂之后竟然浑身一轻。

    回首数十年,奔走起伏,竟不如今日与一江湖小友饮宴来的痛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全冠清精神一振,没想到能够亲耳听到苏东坡吟唱这首千古佳作。

    这首《念奴娇》他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不过那是在课本上,学习的时候也只不过是背诵。此时才知道,原来词是需要唱出来的。

    不过唱法十分陌生,语音、语调都很古怪,甚至让他有些听不懂。

    只是其中的豪迈之情更胜百倍,当真是一场极致的艺术享受。

    在侍女的伴奏下,苏轼好好发了一回酒疯,彻底痛快了。

    一回头,看到全冠清一脸陶醉,直接找上了他。

    “小子,你是无崖子师叔的衣钵传人。无崖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