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六道圆觉 > 天道 第四十四章 绝学

天道 第四十四章 绝学

    说书人

    应该能有几年和平的光景。

    话说徽山一战,无论对于朝廷还是南樾来说,无疑都是劳民伤财无法估量的损失。没有一方的赢家,有的只是平添出无数的血海深仇,生离死别罢了。

    还算幸运的是,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终于停息了。朝廷以徽山、湘南、荆汉三省的土地为筹码,迫使南樾退兵言和。其实那李家父子二人深知,朝廷军已经完全无力对抗南樾军队了,只是他们手中把持着名义上依旧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皇帝。

    并且双方还签订了一份和平休战协议,以徽山省境内的怀河重划界线。边界线双方五十里范围内不得有军事部署,往来商贾过客须持有衙门统一颁发的“出关令”方可通行。

    这俨然就是两个国家的谈判结果,但明面上还是要谨遵皇命,领旨谢恩。眼下能有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对于百姓而言其实已经是很好了。

    苟活下来的李家父子二人依旧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可麻烦事也接踵而至。因北真骑兵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惨重,他们的首领自然将这笔账也算在了朝廷头上。原本的云燕之地已经满足不了了,而后狮子大开口,要更大土地,更多的白银。不知后续如何,且让他二人头疼去吧。

    至于南樾方的情况,似乎还算不错。虽然没有手刃仇敌,至少获得了三省土地以及大量的百姓劳力。最受打击的就是那钱卯兔了,于她来说,这不仅是场炼狱战争,更像是她人生的一次洗礼。至于如何蜕变演化,只能凭她自己了。

    我又来到了“何风细语”茶楼,这次我不再登台说书了,就坐在下面也好好的品上一次茶。因为我就要离开南樾了,当然也不会去中原朝廷,至于去往何处,索性就往西走吧,走到哪算哪,挺好。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萧申猴

    来之不易的和平光景。

    杀来杀去,斗来斗去,人类除了冤冤相报还剩下些什么?神佛于苍穹俯瞰我们,无异于低等动物间的自相残杀,也如同我们观盆中蟋蟀撕咬,以为壮烈,实则供人取乐。

    炎夏已过,时值中秋。卯兔与午马从前线回来有大半年的时日了,这场战争于我们南樾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且又得了三省土地。可还是能看得出卯兔的心思负担很重,虽然她口口声声称自己完全走出了阴霾。

    日子渐渐趋于平静,我便独自骑马从王府返回“半觉寺”。沿途望去,在没有战争的土地上是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温柔的阳光不偏不倚的平分给世间万物,从不论谁的高低贵贱。农人们虽在劳碌着,却似乎和天上的燕雀一样的欢愉,那是沉甸甸的丰收,是南樾所有百姓的生命。

    可就在这样既温馨又美如画的土地上,一时间不知为何忧从中来,悲伤难耐。又想起了这几年在山里反复琢磨着,却又不敢与他人提起的问题。

    我们生而为人,为何要学习?为何要徒增寒窗几十载的苦难?可能是因为需要考取功名,证明自己比他人高贵。也可能是要给自己以及后代考虑,挣得一个腰缠万贯的家业,证明自己比他人富有。那国家为何要发展?是为了开疆拓土,证明无论军事还是经济实力都比他国要强大。

    会不会那些蝇营狗苟作奸犯科,以及无休无止的战争,所有的根源都在于此呢?

    若人生来平等,没有高低之分,是否也就不用争斗,尔虞我诈了?若万物如同平分的阳光空气一般,没有贵贱之分,是否也就不用攀比抢夺了。若人人自足,没有欲望邪念,这世界是否就不会乱了。

    家国社会,人类文明固然是要发展,可似乎千百年来并没有谁依循着冥冥中的“道”来发展的。前尘往事,哪一朝哪一代没有过煌煌鼎盛,为何最终还是千篇一律的走向衰败灭亡。坚固的城郭宫殿被摧毁重建,皇家宗嗣被赶尽杀绝,循环往复,报应不爽。只能留下寥寥数语的历史记录而已。

    就算此时此刻,南樾与朝廷还在争斗不休。可在数万年数百万年之后,任凭他发展到何等地步,那时间乾坤颠倒,日月变色,一切终将会被自然之手化为山川河流,杂草沙漠,全部推倒重来。

    银两,功名,疆域,美色何存?所以须依着“道”的规律去顺其自然,应运而生,而不能刻意逆天改命,与“道”相左,终为泡影。

    世间里的众生都是辛劳困苦的。似乎每个人自出生起便时时刻刻都在忙着逆天改命,无法接受自己是芸芸众生的平庸,又害怕被人嘲讽知足常乐。

    而每增加一点知识智慧,就必定多出数倍不相称的欲望出来,而后继续读书学习,而后继续增长欲望。直到智慧增加不了,而欲望却不停歇,苦难烦恼终将如影随形。

    想起老子的“绝学无忧”,可能是“无为”之说最精髓的解析。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参透这四个字的奥秘,但隐隐觉得和佛家说的“无智亦无得”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不是为了增加欲望又累出各种业障来的,而是为了增长智慧减少烦恼困苦的,见素抱朴,最终达到“无忧”以及“无得”的境界。

    想到这些,近几日王府公文不太繁冗,又恰逢这天高云淡的好天气。于是我调转马头即刻返回,建议大哥带领王府上下去常平山皇陵祭拜一下,而后去“半觉寺”里住上几天,再听方丈讲讲佛法,解解困惑,必定有所广益。

    至于依旧在寺里面壁的那个和尚,从青年到如今已是中年,我还是未曾谋面。不知他何时才能顿悟正觉,何时才能走出自我禁锢的牢笼。

    道无可道,天道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