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狂刷短视频 > 第三十五章 十万白银

第三十五章 十万白银

    朝奉呆愣在座位上,看印章的确是真品,但是他还是有些不确定,连忙到后面隔间,将手中的《上阳台帖》递给大掌柜。

    大掌柜四十有余,八字须,眼神犀利,此时正在慢慢饮茶,时不时啧上一口,显然很享受此时的闲暇时光。

    他不耐烦的打开手上卷起的字帖,说道:“什么货色你都要给我鉴赏,那还要你干嘛?”

    朝奉站在一边小心翼翼的说:“掌柜的,这个宝贝太过珍贵,我怕看错了眼赔不起啊。”

    大掌柜一听,笑了出来,干这行二十多年了,什么样的宝贝没见过,要是怕这怕那,那还开什么当铺。

    缓缓打开了字帖,只见历朝历代各式题跋和印章映入眼中,大掌柜手不禁发抖,这,这,这是什么??

    继续看正中间,“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大掌柜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居然是李太白的《上阳台帖》!还是真品!

    按照自己从业这么多年的经验,一眼便能看出这不是赝品,从印章和题跋上来看,这是没办法模仿的。

    只是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宝贝能值多少钱,真要估个价的话,估计自己这家店卖了都换不了啊。

    大掌柜咽了咽口水,对朝奉说:“这个我们收不了,不过翠玉楼能收,你将这个太白真迹送过去,顺带把送过来典当的人也介绍过去,赚个介绍费。”

    朝奉心知自己店小,确实没办法典当这种传世珍宝,便点点头,接过大掌柜递过来的字帖,走出隔间。

    大掌柜呆坐在原地,狠狠地拍了一下大腿,说道:“真是送上来的泼天富贵,咱就是接不住啊!!!”

    外面的王川一行人正在焦急等待着,好在这玩意世间唯一不存在掉包的问题,不然自己根本不会让字帖离开自己视线。

    朝奉缓缓走出来,将《上阳台帖》小心递给王川,带着歉意说道:“我们小本生意,接不了这么大的单,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地方能收的起。你们跟我来。”说完便跟旁边的朝奉打个招呼,从侧门走出来,领着王川一行人直奔翠玉楼而去。

    翠玉楼是武昌府最大的典当行,说是典当行也不准确,因为它只收珍宝,普通的货色是不收的。

    翠玉楼高三层,建的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听说背后的东家是楚王朱荣㳦,所以财大气粗,一般当铺收不起的古玩都推荐给翠玉楼,翠玉楼愿意收的话往往会给一笔不菲的介绍费。

    朝奉带着三人走进翠玉楼,跟里面的人嘀嘀咕咕一番后,便满意的离开了。

    王川站在翠玉楼一楼大堂中,正在感叹此地建筑之精美,翠玉楼一名朝奉对他说道:“这位公子,里面请吧。”

    王川对着徐奔虎和陈时中点点头,示意他们留在外面休息,便带着字画跟着朝奉进了客间。

    客间环境清幽淡雅,一张硕大的桌子立在正中间。

    王川将《上阳台帖》放在中间,缓缓打开,朝奉站在一边,贴近察看,一边看一边点头。

    “果然是太白真迹,世间罕见呐!我们翠玉楼开八万两银子,不知公子肯当否?”朝奉一脸笑意,十分满意的说道。

    王川果断的摇摇头,李白或许有其他书法存世,但要么是真伪不定,要么是碑刻,和李白墨迹相比相去太远,只有《上阳台帖》是确定的唯一墨迹真迹。搁后世都是几十亿的存在,按现在白银的购买力也就约一两等于1000左右。

    以宋代为背景的《水浒传》里,就有大量关于白银的描写,比如吴用为了智取生辰纲,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鸡。阮小二道:“我的酒钱一发还你。”店主人道:“最好,最好。”

    按照这里描述,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可以买“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鸡,一瓶酒”,还有剩余。剩余部分是多少呢?按书中描写:“十斤牛肉,加上四盘菜蔬,一瓶酒。”也就是说,在《水浒传》的年代,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是吃一席“三十斤牛肉,两只鸡,两桶酒,四盘菜蔬”的豪华大餐。

    按《水浒传》成书时间算,大约在明嘉靖年间(约1522-1566),中国的一两银子可挺值钱的。

    同一时期,另一部小说《金瓶梅》里的描写更细致一些:西门庆想办几桌喜宴,给了手下来兴儿总计四两银子去置办。这四两银子总共买了一口猪、一口羊、五六坛金华酒,还有鸡鸭案酒、香烛等物。可见这四两银子能买不少东西。

    不过,明朝白银购买力的变化很大。据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计算,在14世纪后半叶,1公斤白银约可换58石的大米,到了17世纪前半叶就只能换31石大米了。据此按嘉靖年间统计,大约可换90石左右的大米。

    而嘉靖皇帝正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继任者,因此此时的银价完全可以借鉴嘉靖年间。也就是一两银子等于1000元。

    八万两也就是八千万元,跟后世估价的几十亿元相差太远了。不过鉴于现在的白银产量太少,也是没办法的事。

    对中国来说,白银从来都是稀缺物。在明以前,中国的硬通货基本是铜钱。盛唐时期,由于金银十分稀缺,贵妇的装饰品还都以铜为主。同一时期的欧洲也差不多,一样是稀罕之物。以英国为例,在诺曼征服时期,全国的货币总量不过4万磅。随着技术进步和银矿的开采,地理大发现之前的白银数量有所提升,逐渐有了成为货币的可能。

    想到这里,王川抬起手,将食指举起来,淡淡说道:“十万两,一分不少。”

    朝奉听闻,眼珠转了转,便打开门径直往大厅而去,没一会,便返回,笑道:“那就十万,不过只能给庆丰钱庄的银票,现银没有那么多。”

    王川点了点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庆丰钱庄他是听说过的,在黄州府也有,到时候可以直接在黄州府兑换银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