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狂刷短视频 > 第三十六章 建造模式

第三十六章 建造模式

    蕲春,据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水芹菜)”,因之得名,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承其说。蕲,一名水芹,蕲春意为蕲菜之春。历史上另称蕲阳、齐昌、蕲州。

    元初,改“蕲州”为“蕲州路”,治所及领属县同宗。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准西宣抚司于蕲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蕲州路”为“蕲州总管府”,置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直隶湖广行省,逾六年,复隶准西道。元末,蕲州路先后为农民起义军“天完”和“三又”政权所据。1364年,朱元璋改“蕲州路”为“蕲州府”,治蕲春,上隶湖广行省,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布政司,撤蕲春县,以州领县事,外领5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州辖县蕲水、罗田两县划出蕲州,属黄州府管辖,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荆王朱瞻纲自江西建昌迁蕲,建荆王府于蕲州城。

    王川三人站在蕲州城门门口,不禁感慨,终于走到任地了,这一路艰辛,真不容易啊。

    蕲州城其城周围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城门六座,城上串棂九百九十间,是鄂东最大的城池。

    陈时中提醒道:“去县衙看看吧,早点熟悉政事。”

    王川点点头,便直奔县衙而去,谁知几名衙役将他们拦在县衙外。

    “什么知县,不知道咱们这是州领县事吗?知州大人尚且在内,哪里需要知县!”衙役满脸讥笑,说道。

    陈时中一拍额头,说道:“哎呀,把这茬忘了,蕲州是州领县事,另外代辖广济和黄梅。”

    王川不解的问道:“州领县事,什么意思?”

    陈时中耐心解释道:“州领县事的意思就是蕲州本身是个县,知州管理这个县的政务。同时也是广济县和黄梅县的上级。”

    难怪王川当时手续办理的这么顺利,原来是吏部给王川挖了个大坑,既然这个县都有知州了,那必然不再需要知县。

    现如今王川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

    陈时中思索一番,对门口的衙役说道:“我等确实有朝廷下发的官印和文书,前来担任该地的父母官,烦请通报知州大人。”

    衙役见来人言语凿凿,只得无奈去县衙后院通知知州。

    知州名叫陈琛,弘治年间进士,早年也是从知县做起,这几年才混到知州,说是知州也不合适,毕竟辖地也就一个县大。

    陈琛年岁五十有余,发须斑白,在官场上蹉跎一生,早已没了斗志,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

    当衙役通报消息的时候,他正在后院陪着小妾作画。

    “知县?哪来的知县?”陈琛配小妾作画的兴致被打扰,不由得责怪道。

    衙役见知州大人面色不善,小心翼翼回答道:“他们说是朝廷派来的,有官印和文书。”

    陈琛有点纳闷,这吏部是不是搞错了,蕲州素来都是州领县事,只设知州,不设知县,如今吏部这么安排意欲何为?

    疑惑归疑惑,作为知州,官场礼仪还是要做的。他立刻带领衙役前往门口迎接,见到陈时中发须皆白,年纪似乎还在自己之上,便拱了拱手说道:“我乃此地知州陈琛,你就是新来的知县?”

    陈时中哭笑不得,指了指旁边的王川说道:“知州大人认错了,他才是。”

    陈琛见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将三人迎到府衙侧厅,喊仆役上茶之后才问道:“不知你是哪一年的进士?”

    明清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称“传胪”,又称亚元(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三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赐同进士出身。

    陈琛是进士出身,所以打听一下王川是否也是。

    王川尴尬道:“并未取得进士身份,承蒙皇上赏识,得赐官身。”

    陈琛一听,心下了解,一个妄臣而已,看来是个酒囊饭袋。心中有了计较以后,便好安排事宜了。遂说道:“既然吏部有所安排,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县衙只有一个,你只能另寻他处了。”

    王川无奈,只能看向陈时中,陈时中也无他法,在只有一个县衙的情况下,知州大于知县,总不能忤逆上级吧,跟上级抢办公场所吧。

    想到此处,陈时中点头道:“我等听上官安排就是。”

    陈琛对陈时中的态度很满意,思索一番继续说道:“既然政事重叠,不妨我们分工办事,你负责农事,水利水文,防汛抗旱,林业矿业,如何?”

    合着民事,财政,国防都归陈琛,这些有权有油水的抓紧不放,没人愿意做的基建类项目就都给王川。这不成了纯纯工具人了!

    陈时中也无奈,官场中最忌讳同上级对着干,此时如果不应允,到时候考核知州给个不合格,那就几年白干了。

    王川略一思索,也好,本来就不想住这鸟县衙,自己还有五百多手下在山中等候自己,不如找一块地自己发展去,顺便发展一下经济民生。

    “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听知州安排吧,只是我想去北边的某处落衙办事,不知知州大人意下如何?”

    陈琛笑道:“可以,可以,只管放手去做。”本来就嫌这小子碍事,如今他自己要去更偏远的地方,岂不妙哉?

    王川也满足,心中定下了漕河镇为发展基地。离县衙大概有五六十里路,距离够远,自己建造新城,搞基建,大肆折腾都行,反正那块现在也没什么人,而且自己作为分管这块的主官,大搞建设名正言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