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族迹 > 于国安

于国安

    再开始说一下孙亚范带到马太家的男孩,他没有随后爹马太的姓,名字叫于国安,随娘改嫁过来那年他9岁,虽说该是上学的年龄,但家里供不起,就没上学。

    第二年10岁时,就到距家二里地的邻村给人家放猪,也是白吃自住白干活,这也是为了家里少一个吃饭的人。

    由于年龄太小,想家时,趁空跑回家看一眼,然后马上跑回去。在那干了四个月时,本村有一家找个放马,他就回来给人家放马。那是一匹老马,让他每天牵到草甸子里去放,有一次还把马陷到泥坑里了,他怎么也牵不出来,急的大哭,幸亏还有在一起放马的大人,跑来帮他把马从泥坑里牵出来。

    到转年11岁时,他后爹就领他出去铲半拉子地。

    起大早,天不亮就下地,小孩犯困,走路时都睡觉,他后爹就在前边牵着他的手,他踉踉跄跄的在后边跟着走,在每次下地时,他后爹总挑着两个柳条大筐,把铲下的野菜随时收拢到筐里,住工了挑回来剁碎喂鸡、鸭、鹅。

    他到了16岁,也渐渐懂事了,想到一天天总和土地没完没了的打交道得啥时是个头呢,他想学一门手艺,做为以后生活的立身己本,他就上巴彦县城找老姜家他舅爷。虽说他母亲以前曾为400元钱的事和他舅爷发生了不愉快,但过后他舅爷一想,觉得是自己理亏。这次外孙子找上门来,也不是外人,干活用谁都是用,就把他安排到瓦匠班子里当小工,吃住在他舅爷家。晚上没睡觉的地方,他也没有舅奶了,就和舅爷挤一张床上睡觉。

    就这样,在一起将就了不到一年时间,他舅爷说两个睡一张床太挤,晚上睡不好觉,休息不好,就把他撵回来了。

    就这样,他也不能在姜家瓦匠班子再干了。在要往家走时,他趁手里还有几个工钱、就想在街里往家买点零用东西捎回来。正在街里溜达时,赶巧碰到了老何家的两姨叔叔,他叔叔知道了他这种情况对他说:“你回去咋办,在农村又不好找活,挣不到钱。这样吧,我们家孩子多,你上我们家和那帮孩子在一起挤着睡呗。然后我在街里给你找活干,总比回屯子强”,他就跟何老叔去了他家。让他叔侄儿在城里碰面,这像是老天的安排,也正是如此安排,转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于国安是一个有心计不忘前情,懂得感恩的人,以至于参加工作后,一直没断和他这个叔叔的联系。于国安的三儿子于军当兵转业后,被分配到LF市工作,后来他何老叔的儿子去廊坊开饭店,在当地得到他儿子于军的帮助,在那里挣到了不少钱,这是后话。

    于国安在巴彦县城里待到了20岁时,哈尔滨建筑工程单位去巴彦县招工,他及时报名,就去了HEB市里的建筑工程单位上班。此时他感慨万千,当初,要不是在巴彦县内碰到何老叔把他带回家,哪能碰到这么好的机会。

    到哈尔滨工作后,由单位安排瓦工师傅带他干活,他从零做起,虚心系统的学习建筑知识和技术。

    到他22岁时结识了哈市一个工人家庭的姑娘,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两人把婚事订了下来,并决定于第二年结婚,并向单位提出了结婚申请。

    那时,如果单位批准结婚,由单位安排婚房,结婚的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自己负责,做饭的厨具有单位同事出的礼份子钱,由专人安排购置解决。

    由于他上班期间把工资钱也不定时的往家邮寄,一部分贴补家用,自己手头也没攒下多少钱,所缺的一部分就得回家筹钱。

    家里尽力拼凑还差20元钱,那时他姐桂芝(二丫)已经比他早几年就结婚了,情急之下,他就赶着马爬犁来渥集村向他二姐求助,到了二姐家,只有他二姐和老公公张贵在家,也赶上手里没钱,无奈,他只好赶着马爬犁扫兴往回走!

    他二姐在家想到弟弟结婚是好事,就差20元钱跑这么远来求自己一回还拿不出来,心中难过的掉眼泪了,这时她男人春太从外边回来,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说:“就缺这么点钱还不好办,我们没有現钱,可是有粮啊,把苞米搓了卖钱不就行了。”他又赶紧骑马把于国安追回来,大家一起动手搓苞米,然后找到买家把苞米粒卖出去,把所卖的钱让他全部拿去。他到家这才把婚结了。

    他在哈市又工作了几年,有了大儿子春发、大女儿爱莲。他虽从小没进过校门,但他有着强烈的上劲心和求知的欲望,在单位工作期间,每天除了生产还是生产,没有学习文化的时间和平台,他就从单位找来报纸,找有文化的人做他的老师来教他。休息时间,饭后时间,下班的空余时间,都是他用做学习的黄金时段,就是别人都出去看电影或其他的娱乐节目他也不参加,一门心思的扑到学习文化上。以后能写信了,就用文字和亲属、家人们进行交流、传递信息。

    后来工作变动、离开了哈市,家属也随团去了,大家只知道他的工作地址是陝西省HZ市,再往下具体地址就不清楚了。邮信只写SX省HZ市203信箱即可,再到后来才知道他的单位是隶属于核工业部的一个保密厂。

    那时我国就在进行核武器的研究,研究成功后要进行实验发射,事先要在地面修建一些效应物。如有楼房机场,铁路等的建筑。在发射试验后,根据将其摧毁的程度,技术人员再按数据进行研究,他当时从事的工作就是修建这些建筑。

    那时他的工作业绩就很突出,已走上了领导岗位,后来又调入了GS省LZ市工作了几年。在那些年的工作中,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连私有物品都很少。到哪个单位都是组织先安排了住房,家具办公用品等,你到任后只管安心工作便是。

    他最后一个工作单位是GD省SZ市大亚湾核电站,是由法国援建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他作为中方代表参与管理。

    “落后就要蒙羞受辱”在与期合作期间,对方在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的条件十分挑剔,刻苛,甚至办公使用什么笔,哪个国家生产的,什么型号的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无非也是出于我们需要他们的技术援助。

    上级领导要求我方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要虚心学习他们的核工业技术,为我们以后能独立的完成核工业生产任务做准备。受了刁难也要忍一下,在完成了建造核电站的任务后,他退休了,現在已是90岁高龄,定居在JS省NJ市。以上叙述的就是于国安一生的历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