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渭水布阵

    这两天,由于姜叙把营地暂时迁到上邽,姜维便也住在上邽,不是不想走,只是姜叙严令不允许他离开。哪怕自己立下大功,姜叙依然是自己的上司,他的命令,姜维终究还是得遵守。

    不过姜叙似乎写信向姜维的父亲姜冏说明了姜维的功绩,而姜冏也为姜维送来一封信。

    似乎是因为姜叙夸奖姜叙聪明,在辅佐军队立下功勋,因此写信向姜叙表扬自己。

    姜冏和姜母刘氏对此都很欣慰,刘氏写信夸奖姜维懂事,姜冏则对姜维迷途知返的欣慰。

    (开玩笑,我从没迷途知返!)

    除此之外,似乎是预感到姜维会有正式的职务,尽管还没冠礼,姜冏还是提前给姜维取了表字——伯约,果然,这一世他也要伴随着这个表字度过,明明他还想着跟父亲商量换个表字,跟另一个“姜维”进行区分,不过那边似乎已经钦定了,家人也都知道了,要改恐怕已经不太可能。

    而刚接到信没多久,姜维便突然又被姜叙的几个手下半架着的拉回上邽的营地。

    “多亏伯约提醒我派出斥候,否则差点误了大事!你看看前线的情报吧!”

    姜维一看情报,也愣了许久。

    自己虽然坚定为马玩报仇,但或许在马玩全军覆没的时候,他就多少预感到了——韩遂等西凉军阀不会对后方的威胁坐视不理。

    尽管预感到凉州军阀会有反应,但那个威震西凉的马超竟然亲自带兵前来,依旧让姜维不免惊愕。

    如果说马玩只能称得上猪队友的话,马超则称得上西凉军的顶梁柱,其统帅能力在韩遂之上,同时又勇冠三军,绝不是雕虫小技就能对付的。

    “伯约,马超正向这边赶来,最多不过五天就到了,冀城守军不过两千,以马超精兵,恐怕难以抵挡,以我的意见,此时唯有收拢兵力,先保冀城不失。”

    “马超有韩信、英布的勇略,且在西凉名声显赫,如果将希望孤注一掷于冀城,万一曹公不能速胜韩遂,一旦城破,我等都要沦为阶下囚了!

    事到如今,应该坚守上邽,然后借郡里物资招募乡勇为兵,在拖延马超的同时,尽量补足自身的实力。”

    “嗯……我也料到伯约可能这么想,但我军实力有限,那马玩的两千人降卒也不知是否可靠,只担心马超一来,我们守不住上邽。”

    “……我来想办法吧。”

    马超恐怕志在攻破冀城,拿下汉阳郡的控制权,而姜维的父亲姜冏也会参加冀城的防守,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家人就可能有危险了。

    看来,想杀了马玩就结束军旅生涯,确实有些天真了。

    上邽只是一座城,如果只是守城的话,倒也并不困难,但马超很可能并不攻城,而是直接绕行。

    古代战争,之所以必须攻打沿途的城池,是因为行军必须要确保粮道的畅通,而对于不需要补给线的军队,粮道就不是一定要确保的。

    更何况,马超在凉州有着很多支持者,历史上马超兵败后,仅凭威望便让汉阳以外的陇西,南安等郡纷纷响应。

    如今哪怕冀城可以坚守,一旦放马超通过上邽,他想必是可以从本地调集补给的,再以其手下西凉铁骑之强,加之冀城也可能有想依附马超的内鬼,大事就危险了。

    因此,必须在上邽拦住马超,事到如今,姜维不得不再依靠另一个“姜维”留给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如今姜叙军的优势,便是占据地利。

    之前姜叙为了阻挡马玩,已经在渭水道修建了木制营寨,大体堵住了道路,这足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马超的攻击,但姜叙毕竟人少,因此姜维决定将这些营垒重新布置。

    另一个“姜维”曾与诸葛亮修习兵法,至于八阵图等技术,“姜维”也是会用的,但说是八阵,周易,本质上还是迷惑敌人的策略。

    诸葛亮核心的军事思想,便是让不同士兵,不同阵中的士兵能互相接应配合,相辅相成,己方通过布阵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而对方军队还各自为战的话,自然能够正面将敌人击败。诸葛亮历史上少奇谋,却让魏军无人敢与其正面作战,无非是这个原因。

    而姜维则因地制宜,他并没有企图用一堵木墙堵住敌人,也没妄想在马超到达这里的不到五天时间里能建造一个雄关把宽度超过两三里(1500米)的渭水道整体堵死。

    他使用了大量便于制造的拒马,将拒马当作护栏,便成为了一个简易的甬道。

    而甬道与营垒相连,起于上邽城,沿着渭水道相东一直延伸三四里,并且随着营垒的修建,还在不断继续向东深入。

    营帐,拒马,以及一些两丈高的简易箭楼,这些共同组成了姜维设计的防御工事。

    通过这些交错布置的工事,虽然没有木墙的直接阻隔,但部队却可以逐次抵抗,前一道营垒失守时,便可通过甬道迅速撤退到后一个营地,而敌军每攻破一道营垒,都必然会承受更多的损失,导致最后士气被消磨殆尽。

    但仅凭这些,姜维还不能确信这足以抵御马超的部队。

    于是,他向姜叙请示。

    “姜将军,我需要将马玩那两千人编入军中,由我和尹武叔指挥。”

    “我就料到你可能会需要那些降卒,但他们之前是马玩的部曲,就算杀了军头,那些士兵与马超为敌时,也难保不会出什么岔子。”

    “我知道,但如今我需要他们这些素质较高的兵员,至于忠诚问题,我尽量弥补。”

    ……

    那天夜里,姜维召开了一场誓师大会。

    在临时搭起的讲台下,士兵们站在台下,姜维搬了个胡床(交椅)坐在台上的边角处,而真正要上台训话的,是尹武。

    “姜公子,让我去训话合适吗?”

    “不然还让我去训话吗?你指望我一十岁的孩子做什么?”

    “实际的统帅就是您啊,姜公子乃是汉阳麒麟儿,又怎能和一般的孩童相提并论。

    就算您现在想低调行事,您手刃马玩的事也早就传开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