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土木大帝刘阿斗 > 第三十三回 百铢钱真的值百铢

第三十三回 百铢钱真的值百铢

    王五和王婶牵着玉娃,与一群大婶媳妇跟着军士来到城门口,看到那里摆有一张桌,许多人围在长桌前,和坐在那里的三名官家人热烈讨论着什么。

    那三人穿着和刘书佐一样的衣服,看来也是城中书佐一类的官家人,其中一名何姓书佐正在和一位瘦弱男子说话:“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到汉中农耕,到了那边,自会分给你田地,一是就在五丈原种田,看到城外那些空着的田地了吗?”

    那瘦弱男子问:“两边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有不同。”何书佐扫了一眼众人,顺带着给其他人也解释道,“到了汉中,你分了田地,入了汉家农户,属于自由民,只要交了租税尽了徭役,官家一般不会对你干涉太多。如果在五丈原耕种军囤的田地,那就是属于官方雇农,需要服从调派,和官兵集体劳作,收成也归官家,当然,官家会统一安排你们的食宿,并且每月会有一定的月钱。”

    那人又问了几句,感觉不是自由民,薪资也太低,便有些犹豫:“那你们这五丈原种田,和给别人家做长工是一样的啊。”

    何书佐点头道:“你要知道,这里毕竟现在还打仗呢,你要是不服从调配,拒绝集体行动,那要是万一对面魏军打过来,你一个人乱跑,我们想保护你,也保护不过来啊。”

    也有道理,那男子犹豫道:“那,我回去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再作决定。”

    何书佐道:“那是自然,你想好再来,我们这里随时欢迎。”

    一对夫妇带着孩子站在桌前,面对另一名书佐,小心翼翼地问一声:“官爷,我斗胆问一声,前几个月,你们到这里来,我们害怕打仗,就全家逃了。现在好像不打仗了,我们又回来了。如今我们看到,你们新垦的田地,把我家原来的田都围起来了。我想问的是,如今我家那几块田,还是我们家的吧?”

    那名吴姓书佐忙回道:“那是自然。你们已经回家看过了吗?那里没有军士告知你们吗?”

    那丈夫回道:“有,有,有军爷告知我们了。我,其实是想问,以后这种了地,田租该怎么交?”

    吴书佐回道:“这个,现在我们暂不会对你们关中农家收租税,不过,如果你们家有余粮,可以考虑优先卖给我们官家。”

    那夫妇放心了,道谢离开。

    围在这里的人,其实最多的还是想学蜀锦织造,问话的也最多。

    何书佐说了一番话,和刘书佐说的差不多,不过补充了一些内容,譬如其实不光女子可以到汉中官家织坊去从事纺织,男子也可以到那边官学习木匠活、铁匠活等,可以因此进入官家工坊出工,更可以学习泥瓦土工,编入军方工程队伍筑路修桥,或者自接民间土建工程。

    总之,去了汉中,不仅可以种田植桑,还可以学习许多手艺,将来赚钱的门路就更多了。

    王婶听得心痒,王五却依旧犹豫,对王婶说:“他们说得那么好,我总不太相信这是真的。”

    王婶劝道:“咱家娃儿都是人家找了送回来的,你总不应该怀疑人家不怀好意诓你吧?”

    王五便道:“你急个啥?反正你这老胳膊老腿的,就算是学了织锦的手艺,能比那些大姑娘小媳妇手巧?好了,就算要去,咱也不急着这一时啊,先让别人去了,到底那边怎么样,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消息传回来,那时再拿主意吧。”

    说到这里,他把王婶拉出人群,在她耳边轻声道:“你想想这几年打仗,都是蜀中来的最后退兵回去了,你能信没有那么一天,魏国军队又打到蜀地去?我们要是急着去了汉中,到那时候岂不是又成亡国之民了?刚才站了那么一阵子,也没见人去城里报名登记,合着别人都是傻?”

    王婶心头一惊,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没想到,当家的到底是当家的,想得周全。

    没有争执,夫妇俩便先去卖米,再准备给玉娃添件衣裳的事。

    自然是优先考虑卖给汉军官家,不会自己摆到路边去卖,那样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到了官家收米的店面前,还没等夫妇俩开口,玉娃倒是先大叫一声:“呀!”

    原来,现在正忙着往店里搬谷米的,正是那天送玉娃回家的几名军士之一。

    那军士闻声侧头望一眼,也立即认了出来,便笑着道:“原来是玉娃也来赶集了?”

    王五和王婶也立即笑着道:“原来恩人在这里忙活,玉娃就说会见到恩人。”

    玉娃叫了声:“刘进哥哥!”便要往店里刘进身上扑。王婶忙一把拉住。

    刘进走出来,同时对店里的吴书佐道一声:“这就是玉娃。”

    吴书佐便也笑道:“原来这就是玉娃啊,还真是有缘。得,你们说一会儿话。”

    刘进和玉娃逗笑一番,又对王五说:“集上东西好多,多逛逛。”

    王五忙道:“正想卖些米,凑些钱来,看能不能给玉娃添件衣裳。”

    刘进便把那袋米接过,送到店里上了称。吴书佐拿出一些铜钱,交给刘进带出来。

    王五接过那些钱看了看,觉得数量有些少,仔细一看,其中有一枚铜钱不太一样,比五铢钱略大,上面有“百铢”字样。

    “这——”他看向刘进。

    刘进解释道:“这是我们官方的百铢钱。”

    王五从没见过这种钱,这仅比五铢大一点的铜钱,能值二十个五铢钱?

    刘进道:“王大哥不用担心,这百铢钱,绝对是值百铢用的,你要不信的话——对了,你不是要给玉娃买衣裳吗?先到我们官家那边的成衣店里看看,有合适的,直接用这百铢钱就是了。”

    不但王五怀疑,王婶也怀疑,这怕不是假钱。

    只是,这都是恩人付的,又是汉军官家的人,他们就算怀疑也不敢出声,勉强接过钱,道声谢,便位着玉娃走,急着把这钱花出去。

    到了成衣店,看到那里挂着许多式样的衣服,男装女装童装全都有,都快把王婶看花眼了。

    王五急着先看价格,这里和以前的裁缝店里不一样,不但全是成衣,而且都明码标价,那价格,似乎确实很便宜啊。

    王婶也想起看价格来,心头一惊,这价格,要是自己种麻纺布再缝制成衣,绝对不甘心卖这么便宜的。

    他们挑了衣服,王婶从包袱里拿出一大把铜钱,再加上先头卖米所得的那些,一起付了衣钱。

    掌柜的点了点收下,又忙着招呼别的买家去了。

    王五和王婶放下心来,看来这蜀中的百铢钱,还真是值百铢钱用的。

    王五这才想起来,似乎以前也听人说过,这种蜀中来的百铢钱,其实在魏地都是可以用来买东西的,只是自己家以前没收到过,一时便给忘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