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赛博战国 > 第三十四章 没活谁给你刷援军

第三十四章 没活谁给你刷援军

    “喂?啊..我是首相啊,值班员在睡觉吗?”

    “帮我预约明天上午的电话,跟燕国的外交专线。”

    范雎对秘书室讲述了一大堆工作安排,要对方记录执行好,才放下内线电话。

    抬头看向窗外的圆月,舒展一番疲惫的身子。

    赵括方面军被秦国围困整整一周,听前线战报,赵国人每天都在坚持发起冲击,依旧有不小的反抗力度。

    范雎不太懂那些军事问题,也不想多管。

    每天忙碌在外交战线上,就足够他从清晨到深夜的辛勤了。

    赵国是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超级大国,即便是上党盆地里被围困五十万人,依然有充分的后继力量。

    赵王的近卫集群,边关三郡的李氏集团,加之卫戍部队和预备役力量,预估还能动用约五十万左右的兵力。

    武安君负责消灭一半,范雎负责牵制另一半。

    他促成了燕国和齐国的关系缓和,略施小计就切断了赵国最重要的外援。

    五国伐齐、田单复国事件,让燕齐之间结下了血海深仇。

    两国在边境陈列重兵对峙,时刻都有战火重燃的可能,范雎劝他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燕国没有攻伐齐国的必要性。

    遥想当年,上将军乐毅率领五国联军百万雄兵,连克齐国七十二城,几乎打到灭国。

    尽掠财富归于燕,夸张到整个山东地界都快被搬空了。

    贵金属全部装车运走,工业机械能拆则拆,不拆则炸。

    蔬菜大棚全给你掀了,煎饼摊都给你砸了。

    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巅峰时期甚至压过秦国一头,沦落到韩国都敢冲他叫几声。

    范雎便由此询问燕王,齐国这样落魄贫困的国家,有什么值得燕国继续攻略吗?能抢的东西早就搬回蓟城去了。

    不如将燕国的大军摆到赵国边界上,等到长平之战结束,与秦军共取邯郸,岂不美哉?

    燕王一想,是这个道理,抢劫还是得抢大户,赵国人有钱。

    再加上秦国和燕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外交关系。

    秦王嬴稷曾经在燕国留学,跟燕昭王住同一个宿舍。

    现任燕王曾经在秦国留学,跟秦王储安国君是发小。

    现任秦王的孙子异人,现任燕王的孙子喜,此时就在邯郸留学,也是至交。

    历代秦王和历代燕王,都属于青少年时期被王室冷落,要在外留学报团取暖,自然结下深厚友谊。

    范雎略微的游说,燕王就同意跟秦国签下互不侵犯条约,并协议时候瓜分赵国。

    面对齐国,范雎则派人送去一副珍贵礼物。

    齐国的朝政把持在太后手中,那位是战国年代出了名的女杰,无论贤德还是才干,都与秦国曾经的宣太后不相上下。

    强盛无比的秦国,让宣太后能够布武天下,四处攻略。

    衰弱落寞的齐国,让齐太后只能选择休养生息,光荣孤立。

    上党决战之时。

    秦国的使者与赵国的使者同时来到齐国王宫觐见。

    群臣分列两侧,二十岁的齐王建很是拘谨的坐在王位上。

    王座之侧,摆放着巨型的液晶显示器,播放一个模糊不清的女人形象。

    看起来是什么虚拟偶像上了综艺节目...其实是赛博垂帘电子听政。

    赵国使臣侃侃而谈,讲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希望以此请求齐国出兵、恢复军事援助、确认六国合纵的牢不可破。

    显示器没有任何反应。

    齐王建小心翼翼的查看母后的屏幕,然后拒绝了赵国使者。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更何况我们齐国也不是什么地主,都快沦落到吃低保了。

    朝堂上有看不下去的谋臣,不惜性命的站出来死谏。

    “大王!赵国是齐楚的屏障,今日亡赵,明日齐楚。”

    “即便漏水的桶,也要拿去扑灭着火的锅。”

    “怎么能因为齐国的落魄就不去救援友邦呢。”

    “救危救亡,高义也;退却秦兵,威名也。”

    “上一个救援赵国的君主已经名垂青史,下一个抛弃赵国的君主肯定遗臭万年。”

    这位谋臣连用了多个典故,唇亡齿寒、漏瓮焦釜、围魏救赵,还引出了昔日的雄主齐威王。

    但依然不能打动太后,进而也不能影响齐王建的决议。

    捶足顿胸的赵国使者,自信满满的秦国使者,在大殿上形成了鲜明反差。

    范雎的礼物,经过侍卫之手传递到了后宫太后手里。

    那是一副精美的珠宝,六枚玉环连锁成串。

    秦国使节问太后。

    “君王后的贤良聪慧,关中人也有所耳闻,秦相应侯托我来问,您知晓解开此玉连环的办法吗。”

    这种连环玩具是很经典的东西,通过一套复杂的规律就能使其散开。

    屏幕的影像一阵晃动,切换到了一处案板上。

    齐国太后将玉连环放置上去,拿起一把锤子,几下便把它敲的碎裂。

    “已然解开。”

    随后这块屏幕关闭变黑,齐王宫的大殿之上,人们也都有了各自的结论。

    秦国使节夸赞太后,不愧是女中俊杰,识时务。

    齐王建再次用更强烈的语气,回绝了赵国的求援,并让护卫驱逐之。

    六国合纵就像那副精美无比的玉连环,看起来难以分离,其实破解的办法很多。

    范雎以巧破之,白起以力破之。

    对于齐国来说,这场浑水还是不趟了,继续维持光荣孤立和休养生息的策略吧。

    邯郸的情况愈发不利,派出去合纵的使节...

    无功而返就算了,怎么还让局面更烂了?

    燕国人把大军集结在了赵国边境,一副随时扑下来的秃鹫样貌。

    赵王丹只能低声下气的去求边关李氏,希望边军能够去震慑燕军。

    李氏一族婉拒,称守边重担在身,三郡之兵无力抗燕。

    赵王只能从国库里分一笔钱,让本来就尾大不掉的边关军阀更加富裕。

    什么守边重担,什么外敌来犯,根本就是养寇自重。

    匈奴、襜褴、东胡,这些都只是雇佣兵、拾荒者与流寇组成的乌合之众。

    可那帮臭鱼烂虾就是无法被灭绝,比索马里海盗还离谱。

    边军得了大王的赏赐,出门随手殴打一顿匈奴,确保近期不敢来犯,这才去跟燕国人对线。

    李氏已经明确表态,边军不可能再分兵救援长平了,我这挺忙的。

    赵王一边派出使者继续合纵,去游说韩魏楚,一边也在考虑着自己最后的近卫部队,要不要去长平。

    很快他就不用犹豫了。

    秦相范雎和楚国人达成了某种协议,不知为何突然有楚国军团集结在了赵国边境上。

    赵王还能怎么办,只能派出近卫装甲集群去防备楚国军队。

    赵王丹以最恭敬的态度去问廉颇、乐乘和田单,还有没有办法呢?

    三位名将都麻了,纷纷开始怀疑自己的君主究竟是何物,恐怕连韩国人都不如。

    常备军百万精锐,一半被赵括送了,另一半被您派去跟燕楚对线了,你看看这哪还有兵啊。

    就算赵武灵王原地复活了也没办法。

    不是说了六国合纵么,为什么越合纵越烂,负责外交的那群蠢货究竟在干什么。

    客观来看,并不是赵国外交团队的水平不足。

    而是手中可用的筹码不够,赵王只给他们了一些游说资金,多则千万少则百万。

    秦相范雎的筹码却是按照城池来计算,许诺给各国的收益都是大片土地人口资源。

    楚国和秦国达成的秘密交易就很能体现这一概念。

    战国时代并不止六雄一狗,还有非常多的超微型诸侯国。

    例如鲁国、卫国、邾国、任国、费国...

    大部分微型诸侯都处于齐楚交界地带,充作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区域。

    楚国的一生就是吞并小诸侯发家致富,以前只需要一句我蛮夷也,直接开战。

    到了这个年头就不行,老惯犯了,被各国看守的很紧。

    楚国苦于缺乏名义,一直不能对那群微型诸侯下手。

    范雎便在这时候送上了枕头。

    楚国说要吞并微型诸侯,燕齐魏韩一定会联军伐楚。

    如果楚国意图瓜分赵国,他们就会同意你吞并微型诸侯了。

    赵王的礼物只是千万资金和唇亡齿寒的道理,秦相给出的利益却是十几座城池。

    大家心想,嘴巴被撕烂了也没事,又不影响我吃东西。

    至于最后的魏国和韩国,根本不需要范雎出让什么利益。

    范雎用最嚣张的态度直接威胁两国的国君。

    长平之战,左庶长王龁领军足以。

    秦国还有许多的名将摩拳擦掌呢,随意抽调些兵力便能诛灭你等。

    “君可仔细观之,能敌否?”

    “另有武安君,更为重量。”

    “三日之内,挫骨扬灰。”

    “韩魏救赵,无桃可食。”

    范雎发出一段短视频,用AI技术将蒙骜与武安君合成在自己的左右两侧。

    蒙骜年轻时也曾领兵上阵,在韩国身上刷了两座城的战绩。

    更何况是武安君白起,对着韩魏无数次亲切交流,缔结了血浓于水的深厚友谊。

    来武安君,给他们整个活!

    焯!(怒发冲冠)

    走!(千里奔袭)

    忽略!(华阳之战)

    韩王与魏王,想起昔日的梦魇,断然取消了合纵的想法,根本不肯接见赵使。

    赵括方面军,补给断绝,援军已无,在天罗地网中愈战愈弱...

    长平之战已成定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